摘 要:以提問促教學是初中語文常見的教學形式,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能推動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對所有語文教師來說,提問是他們必備的技能,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就要不斷打磨、培養(yǎng)自身的提問功力,從而深入掌握學生學情,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那么,怎樣才能針對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出有效的提問呢?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教學
一、 巧選問點——讓提問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前,必須找準問點,并以此為基準才能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
(一) 基于學生興趣,巧設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興趣,以此設計課堂提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所以,以興趣為出發(fā)點進行設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借此能讓學生自主地展開文本對話,感受學習的樂趣。例如,當學完課文《曹劌論戰(zhàn)》后,筆者就設計了這樣的提問:
“你覺得魯莊公是不是一位昏君呢?請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看?!?/p>
生1:我覺得是,因為他很迷信,祈求神靈保佑戰(zhàn)爭的勝利,這是非?;闹嚨?。
生2:我也這樣認為,因為他不講究兵法,一心只想趕緊取得勝利,很可能會導致戰(zhàn)敗。
生3:我覺得魯莊公確實是一位昏君,因為他完全不知道因何而勝,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
正當筆者準備對以上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時,一位學生表達了不同的見解:我認為魯莊公不是昏君,他是一位很賢德的君主,盡管他不善用兵,卻善用賢能,正是因為他讓曹劌指揮戰(zhàn)爭,才贏得了這場仗,這說明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這時,筆者抓住時機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剛分析得很有道理,魯莊公確實與其他昏君不同。那現在請大家想一想,倘若魯莊公獨斷專行,魯國還能取得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嗎?”
在以上案例中,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進行設問,能輕松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這就說明對于課堂問題的設計,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以賦予語文課堂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二) 基于學生認知,巧設提問
筆者認為,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已有知識情況和心理特征,以設計出有效的提問。最佳的提問應該是一系列層次分明、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逐層回答,從而以不斷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最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對于課文《沁園春·雪》的教學,某教師就通過如下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展開:①對于詩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毛澤東是如何評價的?②這首詩提到了哪幾位英雄?有什么共同點?③詩中“惜秦皇漢武”一句,為什么要用“惜”字?可以看出,這三個問題逐層遞進,都是圍繞詩歌主題設計的,學生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思考,就逐漸深入到詩歌的主旨之中,實現了對詩歌的有效理解。
二、 創(chuàng)新方式——讓課堂提問具有引領性
(一) 創(chuàng)新提問角度
一般而言,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都會緊扣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于是教師的思維就局限在了課文所限定的范圍內。為了突破這一局限性,教師就應創(chuàng)新設問的角度,使學生的思維也隨之放飛,從而對教師的提問產生獨到的見解,并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例如,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這樣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學生讀來往往有些摸不著頭腦,對此,教師就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來讓學生受到啟發(fā):“這兩個詞用在這兒有矛盾嗎?”“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述呢?”“這樣描述的意義何在?”這一連串的問題就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具有積極意義。
(二) 創(chuàng)新提問內容
對于初中語文的部分課文內容,表面上看似平淡無奇,缺乏內涵,實質上作者卻在其中賦予了深刻的寓意。對此類語段,教師應該深入理解,挖掘其隱藏的深意,從而在此語段的理解上為學生設問。例如,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以“背影”為主線貫穿全文,教師在備課時,就應對每次“背影”的出現進行深入分析,弄清作者以“背影”為題的深刻含義,并以此為基礎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較為容易地感受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深意,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 把握時機,讓課堂提問具有時效性
在語文課堂上,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問題,這個時機一般是指學生的思維轉折點或者教學的關鍵點等,也可以針對詞語矛盾和規(guī)律的探究等設問。簡言之,就是要按照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關注和產生疑惑之處適時提出問題,從而保證所設計的提問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不僅如此,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還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以利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就是藝術與科學的綜合體。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在原則的指導下對提問的各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與創(chuàng)新。對于語文課堂而言,問題的好壞決定了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只要在滿足新課改的要求下,不斷地總結經驗和實踐教訓,就一定能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提問,為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張金梅.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15):77.
[2]左志函.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未來英才,2016(8):102.
[3]何春霞.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4(9):72-73.
[4]溫小年.淺談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5(27):11.
作者簡介:
黃新華,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洪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