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吟誦是傳統(tǒng)的中國式讀書方法,主要借助聲音抒發(fā)情感,是漢詩文固有的讀法。吟誦讀書方法能幫助學生調(diào)動口、眼、耳、腦各項感官,有著重要的應用意義。本文主要就吟誦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吟誦法;小學語文;教學
一、 吟誦發(fā)在古詩教學中的運用
在小學階段,要想更好的促進學生對詩句的感悟,就需要從最基本的入手。先幫助學生把字音吟誦準確,引導學生做到清晰咬字,達到這一要求之后,再讓其感悟拖音,進一步強化聲腔的飽滿度,以此來咀嚼詩文的意象和情感。所以,需要做好下列兩方面:
第一,小學階段,一定要教會學生熟知字詞,在吟誦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準確的發(fā)音吐字,一旦有不精準的地方,就應該及時的將其糾正過來,通過不斷嘗試吟誦,使學生讀準字音。因而,吟誦教學的第一步,就應該從普通話吟誦入手,先讓學生準確的說好普通話,再進一步延伸到語音、語調(diào)以及延長簡短等方面。
第二,等到學生做到了咬字精準之后,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其吐字,做到吐字清晰,發(fā)音圓潤。
對于古詩而言,比較顯著的特點便是節(jié)奏異常清晰,此外,押韻也是其一大特色。押韻的韻往往指的是漢語字音里面的元音,有時候也在元音后面加上收尾音。通常押韻的都是古詩每一句話尾字,采用相同韻部的字,增加了韻律的和諧,使得整個吟誦變得更加悅耳。古詩教學中,韻味主要是通過韻尾發(fā)音中得到體現(xiàn)的,通常采用鼻腔以及胸腔發(fā)音,使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吟誦的過程中,針對部分韻尾,往往會采取拖腔的形式,通過延長調(diào)調(diào)的方式,使學生更好的感悟其中的韻味,更真切的體會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回味無窮之感。
在吟誦的過程中,通過針對韻尾采取腔音處理,有助于更深刻的感悟到詩歌中蘊含的濃厚韻味。對于古詩而言,其韻其中涵蓋了詩人無限的情緒。就像“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此句千古名句也有韻,為iou,此韻有著濃濃的憂傷之感,在吟誦的時候,需要將其拖延三秒來進行,給人一種綿長的憂郁之感。
二、 吟誦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般來講,文言文的音樂感十分強烈,文言文吟誦,是用吟唱式的腔調(diào)來誦讀文本,以感受或表達作品內(nèi)涵與韻味的藝術(shù)形式與方式。用吟誦的方式誦讀古文,字句之間抑揚頓挫的感覺更加明顯。在學生剛剛接觸到文言文的時候,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指引同學們正確地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吟誦,并告知學生吟誦的技巧,如吟誦要講究句讀,即語法斷句、入聲促讀、虛字緩讀。先要讓學生理解字的不同讀法,找到入聲字、虛字,對于其中比較難讀和難以理解的,一定要反復的吟誦,先將文言文讀準確、讀通暢。在此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對文言文做出斷句,標出哪些需要停頓,反復吟誦,讓其體會語速的變化,感受語調(diào)的起伏等,最終才能夠真正的把文言文的韻味吟誦出來。
在吟誦中,一定要抓住每一個字,不能漏掉一個,也不能多出一個,通過吟誦,細細的品位文言文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情感。那么,對于教師而言,就應該引領(lǐng)學生深入內(nèi)心去吟誦,和文言文之間展開對話。只有讓學生在吟誦中,真正的深入文言文中,才能夠真正的聽到文言文的聲音,也才能通過吟誦走進創(chuàng)作人的內(nèi)心深處,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更為準確地把握文言文表達的情感。
三、 吟誦法在蒙學讀物教學中的運用
在古代私塾教育中,蒙學作為啟智教育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兒童需要接受識字教育與禮儀教育,通過大量背誦蒙學經(jīng)典以達到開蒙的目的。但是這些蒙學讀物中的艱深哲理,兒童并不懂得,私塾先生也并不重點講解內(nèi)容。吟誦,成為了記憶和理解的最重要手段,兒童通過吟誦,可以將深奧的句讀、情緒等信息用聲音的形式印刻在腦海里,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終將有撥開云霧的一天。如今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進行讀經(jīng)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早誦晚讀的學習習慣,利用幼時記憶的黃金時段,對經(jīng)典讀物多吟多背,將會受益終生。
學生在吟誦的時候,一定要一字一句吟誦的響亮,不能夠漏掉一個字,也不應該多出一個字,更不應該出現(xiàn)錯誤。此外,顛倒順序等也都是必須要避免的。凡是吟誦了多遍,自然而然就會比較順口,在掌握好吟誦技巧的基礎(chǔ)上,若能夠讀順口,有著強化記憶的功效。而這一過程,自然離不開心、眼、口的協(xié)調(diào),首先,學生的心要放在吟誦上,其次,眼睛也應該集中于書本上,做到心眼一致??诘膮f(xié)調(diào)顧名思義就是用嘴巴吟誦,做到三者合一的吟誦,才是有效的吟誦,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
四、 結(jié)語
在吟誦中讓學生去體會和感悟,是一種享受美的過程,這種傳統(tǒng)的吟誦之美、韻律之美、節(jié)奏之美、音調(diào)之美,都深深吸引著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提供輔助,讓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情感、作者的意圖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有感情地進入到課本情境中,或抑揚頓挫,或輕重變化,或長,或短,或停頓,或連續(xù),一步步循序而進,真切地感受和體會作品的魅力,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參考文獻:
[1]譚碧燕.吟誦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D].廣州:廣州大學,2018.
[2]翟佳諾.讓吟誦走進語文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54-55.
作者簡介:
谷麗云,云南省麗江市,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zhèn)格子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