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靜
【摘 要】 在近年來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影響之下,新課改的實施力度逐漸增大,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展開,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逐漸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初中語文在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其教學思路過于固定化,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教學效果,為此本文針對當前初中教育中所采取的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展開研究,為學生教學質量的提高實施更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思路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活動的核心,是語文學習的實踐目標。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展開,由于受到中考的影響,對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要求十分嚴格。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有效性的保證,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展開中改變教學思路與實際教學模式相結合,促進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思路在新課改教學中的實施,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提升,確保實際教學效果。
一、讀寫結合理論概念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展開中,閱讀與寫作是主要的組成元素,讀寫結合屬于關鍵的教學方法之一。閱讀教學方式的展開,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具有更多的知識基礎,思想內涵更加豐富,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有助于學生的情操陶冶。寫作教學活動的展開,能夠使學生借助文字將自身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準確敘述,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與文學修養(yǎng)的更好提升。在閱讀中,學生能夠為寫作累積更多的文學素材,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寫作中,學生在表達自身情感的同時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之前所積累的閱讀資料,將其納為己用,是文化資料與自身知識的充分融合與更好地利用,促進學生在文章的閱讀中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到其文化思想,為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有助于情感的精準表達,豐富學生的文章風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與寫作兩種教學方式相輔相成,結合之下能夠實現彼此之間的相互促進與同步進步的教學效果。
二、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 重視閱讀在寫作中的應用
初中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作文的接觸類型與要求更多,因此會有一些學生抱怨作文寫不好,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學生自身沒有足夠的文化支撐,在寫作時會絞盡腦汁,即使所有可用知識編造也無法保證作文質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該是以豐富的寫作材料與文化為基礎,以此促進其情感的提升。由于現實生活中學生生活與寫作中的豐富情感會有一定的不同,難以實現豐富情感的真實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閱讀活動對情感加以豐富,以此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為寫作奠定基礎。
例如,一些國內外名著或真實故事文章等,能夠對學生的情感實現更加豐富,使得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更好提升,在閱讀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讀物,如沈復的《浮生六記》,在閱讀中可以讓學生將優(yōu)美的句子摘抄下來,在閱讀中促進學生情感的融入,同時能夠為學生在之后的《幼時記趣》課文學習補充更多的課外知識,在與自身生活相聯(lián)系的同時豐富知識儲備量,以此在寫作中能夠將所掌握的文化素材做到充分的應用,保證作文的寫作質量。
2. 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在寫作課堂中,教師常常會對文章進行講評,在此過程中教師以日常課堂中的課文講解奠定基礎,通過在課文學習中的深入挖掘與講解,幫助學生對文章更加深入地了解與掌握。在文章的講解與點評中,教師應該適當與課文內容結合,為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一個豐富立體的生動畫面,由于學生之間的想象力存在較大差別,在文章的理解中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存在,教師應該適時與多媒體技術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形象講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文章理解度的更好把握。此外,在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以適當組織一些相關的文章續(xù)寫或隨堂練習的小短文等,以及在文章教學完成之后對文章的學習記錄一些讀后感,以此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對學生的想象力加以鍛煉,在促進閱讀能力提升的同時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
3.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一般對閱讀興致缺缺,教師在針對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第一,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中需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不要對任何一位學生過于偏袒。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以此增強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權威感;第二,對整體學生興趣愛好的充分掌握,以此為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閱讀素材,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適當組織相關的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課堂中每次課前組織三分鐘的閱讀表演時間,學生可以在課前將自己之前所閱讀的喜歡的文章與同學分享,促進彼此之間的知識交流,推動學生閱讀質量的提高,為寫作活動的更好展開奠定基礎。
4. 注重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具有較強的聯(lián)系性。寫作教學課堂活動中,學生在文章的編寫中如果只是以教師所給內容或材料為整體難以確保整體文章的質量。在過程中可能會有生編硬造的情況存在。教師在給出學生寫作命題的同時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對命題內容與材料的更深理解,通過自我感受體會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促進寫作的更好展開,將自身創(chuàng)造力充分發(fā)揮。以上所有良好寫作方式的實施是以豐富的閱讀經驗為基礎,學生在將寫作活動與生活相連接的同時需要保證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有效支撐,過于單一的文章沒有鮮明的文藻修飾則會成為一篇十分普通的流水賬,文章內容缺少明確的立意與豐富的文化支撐。因此教師需要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將讀與寫充分結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展開中,為促進教學效果的實際提高,教師要強化在教學中讀寫結合方式的實施,對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加以重視,通過閱讀與寫作能力綜合培養(yǎng)為學生知識的掌握奠定基礎,確保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福娟.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8(04):128.
[2] 李小麗.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05):180-181.
[3] 郭秋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方式分析與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