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紅
【摘 要】 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不斷調整和創(chuàng)新,以更加適合學生的方式教授他們寫作知識。在眾多寫作方式的應用中,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形式,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更能幫助他們有效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本文就針對生活化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并對此提出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生活化 教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在寫作教學中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寫作技巧,并且以更加簡便的方式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學生也不會對寫作產生過多的抵觸情緒,進而有利于幫助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適合他們學習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一個更為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作文內容富有真情實感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生活化教學方式中是一種最為普遍的應用形式,教師在利用這種方式時通常會針對學生所熟悉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和引導。并且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背景知識不夠廣闊,因此在思考問題或解決一些困難時通常也會不自覺地聯(lián)系自己所熟悉的內容。因此教師就可以依據這一特點有效引導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有效聯(lián)想。這種方式也能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沒有內容可寫、沒有真情實感可以抒發(fā)的情況。當然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也要講求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師不能針對一個話題直接引出情境讓學生進行刻意的聯(lián)想,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地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自己聯(lián)想到這些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認同這一事例符合這一話題,在自己寫作時也不容易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
例如學生在學習寫作關于“生活趣事”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式,讓他們對自己的實際經歷和美好回憶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用刻意為學生舉例哪些是可以放到作文中的生活趣事,而是以關鍵詞的形式幫助學生聯(lián)想,這樣就能最大可能地讓學生自己思考,真正以自己實際經歷的事情為寫作素材,從而在寫作過程中抒發(fā)真情實感,達到更好的效果。當然除了這一主題的作文寫作,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一手法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內容創(chuàng)作,并且其他許多內容也都可以有效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內容。在學生自己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他們可能不會將教師所給的話題與自己生活中的許多事例進行聯(lián)系,而只是能夠聯(lián)想到一些普遍的、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情進行內容創(chuàng)作,因此利用這種方式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寫作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整合多媒體技術,讓作文教學富有生活氣息
在以上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中,教師通常會以口頭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但是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直觀性;并且如果學生對此本身就并不感興趣,很難以這種單一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更好的創(chuàng)作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更加生動多樣的形式為學生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將這一技術應用在語文教學中已經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并且許多教師也逐漸依賴于這一教學方式,將許多教學方法都與這一手段相結合,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習作練習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一方式更加直觀生動地為學生進行相應的情境創(chuàng)設,這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例如學生在寫關于景物的一些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這一方式再現學生看過的一些自然景觀。學生由于身處在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中,很難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即使他們過去所見過的情景也很難一一浮現在眼前。因此教師通過多媒體放映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能夠有效地勾起學生的回憶,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回憶起自己當時身處在那樣的景觀中的所思所想,進而將這些內容呈現在習作練習中,如此一篇富含真情實感、內容真實豐富的文章就這樣產生了。不僅是自然景觀,許多其他內容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重現。例如學生在學校參加一些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照相的方式為學生記錄下美好的瞬間,在讓學生對這些事件描寫自己的感悟時,就可以通過這些照片來喚起學生當時的所感所想,使內容更具真實性,也更具真情實感。
三、借助情境演繹,讓互動交流流淌于作文課堂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除了教學可能會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之外,學生一般將寫作過程當作一項獨立的事情來完成,認為這一活動沒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和集體參與的必要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這一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將學生結合起來,以集體活動的方式使這一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例如在習作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情景演繹的方式對特定的主題進行現場模擬,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其他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并且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和思考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鼓勵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各種表現,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及情境感受都融入到這一場表演中,真正起到發(fā)散學生思維的目的,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靈活多變、富有趣味性。
總之,習作學習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基本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思考習慣和內容表達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且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特點,在以此為參照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使生活化教學方式真正起到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江林.擷生活之材開興趣之源——淺析小學作文生活化教
學策略[J].教師,2017(3):43-44.
[2] 韓麗.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