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九江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江西九江 332000)
牙槽突骨折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一種損傷,以上頜前牙部分多見,是外力直接作用于牙槽突所致,牙弓夾板單頜固定和骨折部位切開復位加強內(nèi)固定是治療牙槽突骨折患者的傳統(tǒng)方法,前者治療后咬恢復欠佳,后者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應用受限[1]。隨著口腔正畸技術的發(fā)展,口腔正畸固定矯治術開始應用于牙槽突骨折患者治療中。本研究旨在探討口腔正畸固定矯治技術治療牙槽突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牙槽突骨折患者60例,均經(jīng)全口曲面斷層片、頜骨螺旋CT三維重建片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單純牙槽突骨折。按照患者意愿將其分為對照組 (29例)和試驗組 (31例)。對照組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齡 (27.49±4.18)歲;骨折至治療的平均時間 (1.43±0.54)d;上頜牙槽突骨折16例,下頜牙槽突骨折13例;骨折原因,車禍傷13例,擊打傷10例,跌倒傷5例,其他1例。試驗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齡 (27.54±4.15)歲;骨折至治療的平均時間 (1.39±0.56)d;上頜牙槽突骨折17例,下頜牙槽突骨折14例;骨折原因,車禍傷13例,擊打傷10例,跌倒傷6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行局部麻醉后手法將牙槽骨骨折端復位至解剖位置,并行咀嚼功能試驗確保咬位正確。
對照組行牙弓夾板治療,首先根據(jù)患者牙弓形狀彎曲成品牙弓夾板,并適當修剪和處理牙弓夾板的長度;然后從患者左側第一磨牙開始應用結扎絲固定牙弓夾板,直至右側第一磨牙。試驗組行口腔正畸固定矯治術治療,首先從患者一側骨折線遠中沒有松動的兩顆牙齒開始進行正畸托槽黏接,直至另外一側骨折線遠中沒有松動的2顆牙齒,再應用彎制好的不銹鋼圓絲固定和結扎,最后于患者骨折線兩端前庭溝處置入2枚種植支抗釘,應用雙股不銹鋼絲牽引、固定和結扎。
囑患者于治療后1、3、6個月復查,拍攝全口曲面斷層片,觀察骨折愈合情況。
比較兩組治療前和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及治療后6個月的治療效果。(1)應用牙周探針輕探至齦緣下1 mm處觀察牙齦出血指數(shù),根據(jù)有無出血及出血程度分級:1級,正常牙齦;2級,牙齦略有水腫但探針輕探后未見出血;3級,探診處可見點狀出血;4級,出血沿齦緣擴展,5級,出血溢出齦緣[2]。(2)根據(jù)患者的臨床檢查和全口曲面斷層片的顯示結果,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3]:優(yōu),患者的咬關系良好,骨折處的固定已拆除,骨折端和牙齒未見松動,牙齦未出現(xiàn)紅腫等炎性反應,治療后1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清晰可見,且對位良好,治療后3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模糊,且對位良好,可見骨痂,治療后6個月的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消失,骨密度一致,牙槽外形較佳;良,患者的咬基本對位,骨折處的固定已拆除,骨折端和牙齒未見松動,牙齦無或伴有輕度炎性反應,治療后1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清晰可見,且對位基本良好,治療后3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模糊,且對位基本良好,可見骨痂,治療后6個月的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大部分骨折線消失;差,患者的咬對位較差,骨折端及牙齒仍有松動,牙齦炎性反應明顯,治療后1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清晰可見,但對位較差,治療后3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模糊,但對位較差,可見骨痂,治療后6個月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骨折線仍存在。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shù)+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牙齦出血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雖比治療前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試驗組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和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和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固定拆除1個月后t P對照組29 1.84±0.59 2.52±0.96 3.2498 0.0020試驗組 31 1.81±0.63 1.96±0.75 0.8527 0.3972 t 0.8499 0.0143 0.1901 2.5269 P
試驗組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牙槽突位于下頜骨和上頜骨包圍的牙根周圍,是頜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附著于牙齒并支持牙齒固定于頜骨、儲存礦物質(zhì)和造血的功能,而牙槽突骨折可損害牙槽突、周圍組織和牙齒等,患者多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和腫脹[4]。
牙弓夾板治療牙槽突骨折患者是固定單頜后,切開骨折處進行復位和固定,但會損傷牙周組織,且牙弓夾板的固定材料壓迫牙齒及牙周組織,會影響自潔,易誘發(fā)牙齦炎癥反應,影響牙齒的固定和咬恢復。本研究中,對照組行牙弓夾板治療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6個月的優(yōu)良率較低。
口腔正畸固定矯治術是在骨折端精準對位的條件下,采用易彎制成弓形的細小不銹鋼絲固定骨折,再應用支抗種植釘牽引和固定,效果較佳,且對牙周組織和牙齦組織的損傷較小,便于清潔,有助于患者治療后咬關系的恢復。本研究中,試驗組固定拆除1個月后牙齦出血指數(shù)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且低于對照組固定拆除1個月后的牙齦出血指數(shù) (P<0.05)。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固定矯治術治療牙槽突骨折患者對牙周的損傷較小,可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