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公共藝術教學中,制作視頻資源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借鑒參考的優(yōu)秀案例不多。不僅是巨大的機遇,還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微課導學在機遇和考驗共同存在的情況下,形成創(chuàng)新特點。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軟件制作更為簡單,相應降低了制作微視頻的技術水平,通過導學的方法在課堂中應用微視頻,可以積極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中職公共藝術 ?微課 ?導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04-01\
引言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經獲得較快的發(fā)展,微課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并獲得教育界的高度重視。針對中職公共藝術教學來講,其全面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并發(fā)揮導學作用,卻無法實現(xiàn)全方位的推廣和應用,師生對其不能形成一個客觀的認知,深刻影響了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微課分析
可以理解為微型視頻,內容短小精悍,是圍繞某一教學知識點創(chuàng)新網絡資源,對各種學習方法有效支持。課堂教學視頻包括教案、音頻等一系列支持教學的必備資源,形成相對統(tǒng)一的網絡系統(tǒng),獲得理想的補充效果,不斷提高應用課堂時間的效率,擴大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
二、教學現(xiàn)狀
(一)影響了學習興趣
在中職教育中,高度關注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水平,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他們學習這門課程,主要是希望獲取藝術分數(shù),保證自己順利完成學業(yè)。
(二)單一的教學方法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很好,但針對公共藝術分析,只是一味采取多媒體設備很難獲得理想的效果。比如舞蹈課,很多教師采取PPT課件進行教學,學生獲得豐富的課本知識,還可以直接獲得有關的舞蹈片段,但這樣的方法只是教師方面在行動,學生狀態(tài)體現(xiàn)出靜態(tài)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合知識特點開展教學工作。
三、實踐設計
在課堂中引入微課導學,成功轉變傳統(tǒng)教育思想。憑借開放特點,改變了比較封閉的教育情況,一定程度延伸教育課堂,達到了采取各種方法開展學習的目標。同時,科學應用成功轉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一)制作步驟
1.明確視頻內容
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結合學校硬件教學條件,綜合各年級和各專業(yè)學生情況,對視頻內容有效明確。
應結合學生的藝術認知能力設計內容。具體原因:一方面,課程內容絕不能與學生背景分離,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另一方面,微課導學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這就需要結合教師認知藝術的互補性和階段性特點,綜合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各種傳統(tǒng)藝術教育資源等,開發(fā)視頻資源,逐步提升學習水平。
通過仔細觀察對學生藝術認知整體了解,通過下列方式實現(xiàn):教師座談會議。認真歸納整理各個教師對藝術的科學認知,采取座談會的方法達到咨詢目標,高度整合學生實際情況。準確測量學生的藝術能力。在制作之前,可以編制調查問卷,科學評價藝術能力。這也成為制作根據,有利于學生開展對比學習。
教師制作絕不是單一性活動,尤其是在不了解課程的狀況下,應充分彰顯學生的參與意義。
2.制作微課
通常科學選擇制作軟件,結合一兩個知識點整體講解知識,嚴控時間,科學配置相關的動畫效果,強化閱讀的趣味價值。最好選擇黑白灰三種顏色。選擇PPT課件錄制,對其操作的過程中實施講解。采取編輯視頻軟件后期加工處理講解課件的視屏。剪輯時間軸、添加標題、引入特效等。除了設計教師講解的聲音之外,還應適當引入音樂,獲得更加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1]。
(二)微課導學
1.學習全新知識內容
公共藝術課程全新知識內容若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一定程度提升了學習的自主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構建制作視頻的隊伍,結合全新知識內容設計主題鮮明、條理分明、圖文并茂的視頻,吸引學生持續(xù)開展學習。
2.解決教學疑難點
中職階段的學生不具備較強的學習基礎,當遭遇教學疑難點或形成復雜的理論邏輯關系時,只是利用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不能全面進行理解。這時,教師組織學生仔細觀看視頻,綜合圖式和列表等方法,輔助講解分析,有利于學生理清思路,真正解決問題。
3.拓展課后學習
微視頻除了在課堂中應用之外,還能延伸至課后應用,有效延伸知識點,強化聯(lián)系。借助藝術作品圖集和優(yōu)秀影片等方法,介紹有關的藝術表演內容,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藝術范圍。
微課導學圍繞教學與學生積極開展,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積極培養(yǎng)。在開始教學時,向學生整體展示。結束以后,學生通過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利用互聯(lián)網對視頻積極共享,反復學習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同時學生科學利用人機互動,成功解答疑難問題。在教學整體開展過程中,教師具體管理學生疑難問題和課堂,逐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2]。
結束語
在中職公共藝術教學過程中,尚未完全普教學,憑借獨特性獲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尚存在一部分不足,迫切需要不斷改進。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科學應用微課導學,逐步提升教學水平,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不斷提高藝術綜合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錦翠.中職院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43-44.
[2]章櫻櫻,曹亮.中職公共藝術特色課程教學方法和途經研究[J].藝術研究,2016(12):177-179.
作者簡介:
張文娟(1983.7-),女,漢族,陜西寶雞人,研究生學歷,任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教研室主任,中級職稱,研究方向:音樂學和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