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勇
摘 要:伴隨著“有效教學”理念的提出與實踐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仍令人憂心。在各種全新教學方式精彩紛呈之際,呼喚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閱讀模式的回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傳承與利用。文章旨在對“批注式閱讀”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及其意義進行闡釋,探討如何將這種閱讀方法與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xiàn)生本教學和新課程標準都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閱讀。
關(guān)鍵詞:批注式閱讀;有效;自主學習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著名數(shù)學家哈爾莫斯說過:“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碑斘覀儼岩粋€任務(wù)交給學生,就是對他的最大信任,這本身就會帶來開拓感和成就感,他們會在一種充分自由狀態(tài)下,通過他自己的思維的感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安排,把資源發(fā)揮利用得最合理?!芭⑹介喿x”鑒賞方法恰好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
一、“批注式閱讀”自主學習法提出的新背景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精讀的評價”中指出:“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根據(jù)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查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nèi)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xiàn)?!盵1]基于這一理念,在繼續(xù)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各種理念紛繁出新。然而,當我們重新審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時,仍會發(fā)現(xiàn)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目的不明,開放不夠,起點不高,過程不真,對接不暢,延伸不足。上述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目標一元化,過程同步化,評價標準化”。
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促使我們不得不去找尋一種能夠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閱讀教學方式。在“新課標”的“變革學習方式“這一嶄新理念觀照下,嘗試文學鑒賞解讀方式的變革,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的顛覆,有時恰恰是對傳統(tǒng)的借鑒。[2]我們發(fā)現(xiàn),發(fā)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傳至今的“批注”是深含中華民族文化意蘊的傳統(tǒng)閱讀方式,它是以喚醒讀者的個體主體性為旨歸的,講求解讀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閱讀的差異性、審美性和批判性;它不僅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方式,還是一種“我注六經(jīng)”的閱讀境界,更是一種人人必備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梢哉f,批注式閱讀完全符合新課標提出的閱讀理念,而且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和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我們重新找回這一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精華并加以發(fā)展,且把它作為一種常態(tài)的閱讀方式融人到教學之中,對于革除當下閱讀教學的弊端無疑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有效教學的歷史實踐和相關(guān)的理論研究已經(jīng)顯示出一些新的方向,其中的“體驗學習”是一個基本的發(fā)展方向。引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走進文本,既是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又讓學生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與成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行動策略
二、“批注式閱讀”的特點
圈點勾劃和加批注,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讀書方法?!白ⅰ笔侵敢匀c、勾畫的方式對文中關(guān)鍵處、疑惑處標示或解釋;“批”是指于文中奇妙處、動情處等進行評點,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抒寫主觀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古代出版的書籍大多帶有評點,詳細的從字的讀音、意義,到句段的聯(lián)系照應,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遣詞造句的特點,都有所解說,有的還概括全篇大意,批注的文字有時遠遠超過原文??梢钥闯?,圈點勾劃批注法是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方法既可以促進讀者對文章的理解,而經(jīng)過圈點批注的文章,眉目清楚,條理分明,也可以加深讀者的記憶。
三、實現(xiàn)“批注式閱讀”與“自主學習”的有效整合
(一)賦予學生自主批注閱讀的空間
教師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足夠的自由選擇、自由閱讀、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有足夠的自由選擇權(quán)。具體要做到:
1.內(nèi)容自主
一般情況下,學生把握批注的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有所感悟處,理解膚淺處,思維困惑處,求異創(chuàng)新處。
2.形式自定
形式上可分為:第一,文字式。第二,符號式。各種符號及表示的意思教師要統(tǒng)一規(guī)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討。第三,綱要式。第四,補充式。
(二)做實批注式閱讀的課堂指導
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做課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學習課文的三個階段:
1.課前自由批注
課前預習是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此時,他們的想法、感受、疑問最多,涉及面也最廣。諸如課文的內(nèi)容、層次、思想感情、表達方法、寫作特色、精彩語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標點、字詞、句段等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讓學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給他們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感受的機會,使教師獲得預習的反饋信息,及時調(diào)整原有的教學方案。
2.課中專題批注
讀懂重點內(nèi)容,學習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wù)。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師設(shè)計的專題或?qū)W生感興趣的熱點、疑點、難點,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課內(nèi)閱讀一般分兩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師對文本不作任何講解的條件下批注,防止學生產(chǎn)生思維依賴或思維定勢,人云亦云。經(jīng)過師生對文本及批注的探討,學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結(jié)構(gòu)、形式后,再一次作批注。兩次批注由淺人深,去偽存真。
3.自主評價
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愛不同、知識結(jié)構(gòu)不同,對文本的批注差異會很大。怎樣的評價是恰當?shù)模處熞忻鞔_目標。既要關(guān)注學生的批注,又要引導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展開交流討論。在交流中深化學生的批注理解,提高閱讀能力。評價的方式不僅限于教師的評價,還可以是學生互評或者學生自評。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能力大小、思維方式是不同的,而且解讀文本的過程本來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過程,任何觀點都可能有它成立的道理,所以在具體實施評價時,應以尊重學生個體的閱讀體驗為基礎(chǔ),進行個性化評價,
四、學生批注閱讀實踐例舉
例一:批注式閱讀也是一種研究性閱讀,一種基于問題的探究實踐活動。清代金圣嘆評點"第五大才子書"(《水滸傳》)不僅留下讀書佳話,也成為中國文學批評的一個光輝范例。作為小說片斷,《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采用批注法閱讀學習有例可循,有文可鑒,比較適宜。
學習之前,我精心編選金批和今人批注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讓學生先對照文本,揣摩別人的評點,學會評點的方法.其次,讓學生了解“批”與“注”的不同,并提示學生批注的要點。比如對于小說而言,“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是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應是評點的主要內(nèi)容;而對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則更要關(guān)注景物描寫,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以及在剪裁、呼應、懸念、伏筆等方面的精彩之處,接著,學生直接在課本上批注,長短不拘,形式不論??梢允菢擞?,圈畫,也可以是眉批,旁批;可以是嘆奇,賞析,評價,也可以是質(zhì)疑和感想;可以橫向聯(lián)系,也可以縱向深入。要求每位同學至少評點五處。評點完成后進行組內(nèi)傳閱交流,每組推薦精彩的五處批注,在班級介紹交流。展覽課本.例二:《林黛玉進賈府》的鑒賞教學,我也是借鑒評點批注法進行的。在文本學習之前鏈接脂硯齋和王蒙的評點,眉批旁注,點破機關(guān),三言兩語,直抵要害,有助于為學生的多向交流、多元解讀提供范本,打開思路。對于《祝福》《邊城》等小說的鑒賞,我始終激勵學生“自主閱讀,動手批注,個性解讀”,既開闊了閱讀視野,又體驗到傳統(tǒng)閱讀方式回歸的快感。
例三:眉批、夾注作為我國傳統(tǒng)讀書法之一,它的好處是可以逐句逐段加深理解文章內(nèi)容,隨時寫下閱讀的心得體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此法適用于文言文學習,特別是那些篇幅不長、內(nèi)容精粹的文言議論文效果較好。
下面是學生給《六國論》中第一段做的批注: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用否定和肯定相對比的句式提出論點,開門見山,觀點鮮明。)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從正面闡釋論點,總說賂秦的后果。下文第二段舉韓、魏、楚三國賂秦史實證明這句。)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擺出反面論點,予以否定。這是從另一方面來闡釋自己的論點。下文第三段舉齊、燕、趙三國史實予以證明。)
五、“批注式”自主閱讀的意義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要對學生技能有積極的、向善的、信賴的態(tài)度,相信學生具有自我負責的精神及獨立學習、自我負責的愿望。
“不動筆墨不讀書”。經(jīng)常開展批注式閱讀,能讓學生克服“學而不思”的流弊。通過自讀自悟,自主比較,深入分析,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培養(yǎng)他們進行探究的意識,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方法,形成獨立的思想,自主的精神,擺脫被動接受的局面,有利于個性和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是有力貫徹“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為課堂教學建搭一個前置性平臺的有效措施。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所以面對文本,指導學生積極運用“批注式”閱讀——在語文書上圈點勾畫,并靜思默想,像品茶一樣品出文字的甘甜芳香,然后動筆在語文書上批寫注解,并在老師的組織下互動交流分享……學生的閱讀批注交流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老師的教悄然“退居二線”,學生用自己對文本文字的解釋品評,發(fā)現(xiàn)文本詞句的溫度熱度,深度廣度,用相互的交流討論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引起課堂生命體的和諧共振,實現(xiàn)生本教學和新課程標準都提倡的有效的自主式閱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