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
摘 要:在多年來的新課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們不僅想辦法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還在探索著新課程教學的方法。小學語文學習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的科目之一。然而,最重要的閱讀寫作卻往往被許多教育工作者忽視。閱讀和寫作分離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讀寫水平普遍下降。讀寫結合,引導學生獨立立思考,發(fā)揮想象力,自主掌握寫作技巧,是對小學生高年級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從分析現(xiàn)代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教育現(xiàn)狀,從而找出解決弊端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靈活的掌握寫作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高年級;閱讀教學;讀寫結合;寫作技巧
多年來的新課改,隨著各大中小學和教師們的努力,教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改革,語文的教學方法也在與時俱進的更新。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弊端愈發(fā)明顯。為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尤其要重視小學的語文教育,同時在語文教育上千萬不可忽略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小學這個打基礎的學習階段,小學高年級的寫作也是為今后更難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一、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教育現(xiàn)狀
(一)讀寫分離,小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小學生雖然喜歡閱讀,但是一提到寫作就開始頭疼,千篇一律的流水賬,既無法讓小學生在寫作中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又無法在作文中練習寫作技巧。雖然許多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經(jīng)常會讓學生寫日記,但其實效果并不明顯。閱讀課上,教師注重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不注重積累量,小學生的自制力也相對較差,讀過就忘的情形也是常有的。不少教師將閱讀和寫作分開,將閱讀教學定位于對課文的分析和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上。所以給小學生的觀念是閱讀與寫作是完全不相干的兩種學習科目,所以一到寫作,就開始頭疼,就開始千篇一律,作文空洞乏味,教師批改起來也煩躁。小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雖然剛開始喜歡閱讀,但逐漸也會對閱讀失去了探索的精神。
(二)閱歷不足,小學生缺乏寫作素材
小學生無論是對于生活還是學習,都是閱歷有限的。有許多教師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但通常日記都是流水賬: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除了休息日,小學生的生活方式都差不多,就算有集體活動,素材也是一樣的,既無法顯示學生的個性,也無法讓學生在寫作中技巧中凸顯特性,不利于小學生的寫作培養(yǎng)。與此同時,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閱讀中教師過于注重課標中文章固化解讀,對文章的深入了解上,強制要求學生把標準文章解讀的答案記下來,不關心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想法,這種落后的閱讀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使學生的學習寫作素材匱乏。
(三)閱讀死板,小學生無法掌握寫作技巧
現(xiàn)在大部分的閱讀課要么就是選課標中的文章,教師講解,要么就是讓小學生讀課外書,讀完了既沒有總結,也沒有交流。小學生就會“讀過就忘”,既沒有在閱讀中學到什么,還浪費了閱讀課的時間。雖然教師也在課堂中講解文章,但固化了學生的思想,閱讀面變窄?;蛘哂械慕處熤蛔屝W生讀,而不注重讓學生通過分析—思考—積累,從而使得小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在閱讀中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無法掌握寫作技巧。
二、如何正確的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
(一)改變課程模式,讀寫結合,激發(fā)小學生寫作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寫作的比重占的不如中學語文多,但也是初期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階段。在正常的語文課標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融合在一起。閱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寫作的指導,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讀后思考的好習慣,在閱讀后先獨立分析文章的主旨,再思考,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最后寫出在文章學到的知識,并依照文章進行仿寫。同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也要多開展交流閱讀的活動,學生在交流中將文章通過泛讀—精讀后進行分析—思考—仿寫。這樣將讀寫結合的學習方法,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對寫作“頭疼”到對寫作“上癮”。
(二)提高閱讀數(shù)量,注重積累,汲取寫作素材
小學新課標語文教學中,由于教材有限,所以小學生的閱讀量相對較少,雖然有的時候小學生會根據(jù)興趣,在課下閱讀一些課外書,但是由于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加上課外沒有輔導時間,所以許多小學生閱讀僅僅是“泛讀”而非“精讀”,在閱讀中獲得收益甚少。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擴寬閱讀面,各種體裁的文章都要涉及到,閱讀的課外讀本要多要雜,閱讀的知識面要寬、要廣,國內(nèi)外各種經(jīng)典名著都盡量涉及。既要“泛讀”,也要“精讀”,在“泛讀”中挑選自己喜愛的文章和體裁“精讀”,在“精讀”中積累,獲得寫作素材。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課外閱讀中與同學共同探討自己對所閱讀文章的理解,互相推薦閱讀,一起交流,從而可以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
(三)生動引導思考,獨立分析,自主掌握寫作技巧
一篇文章的寫作,不僅僅是內(nèi)容充實,還要注重題目、結構、細節(jié)。所以不能僅僅是教師講解,學生死記硬背,就可以將所閱讀的文章中的寫作技巧融會貫通,還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教師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文章的點睛之筆在于題目,但是往往學生在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文不對題”的情況,這是怎么回事呢?教師應當在閱讀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題目展開思考,帶著對題目的問題去閱讀文章,這樣在閱讀時,既可以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有自主掌握了擬題的寫作技巧。好的文章結構會使文章脈絡清晰,主題鮮明,所以寫文章時要注重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文章的結構,在閱讀中對開頭和結尾進行總結,讓學生體會到:好的開頭結尾能夠增強文章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從而掌握精彩的開頭結尾,有利于培養(yǎng)文章結構的寫作技巧。
三、結語
寫作是高年級小學生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語言技能,小學高年級教學的難點。在用閱讀材料為寫作素材和技巧提供來源的寫作思想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經(jīng)歷了復雜獨立思考的過程,從而獲得自己的寫作知識。這種方式既能增強學生鍛煉分析、歸納和判斷能力,又能有題可寫、有內(nèi)容能寫,學會如何歸納組織寫作素材,分析文章思路,點睛擬題,規(guī)劃文章結構等。這樣的寫作教學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許丹曼. 品“讀”之味,得“寫”之技——淺談如何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J].中華少年,2016(30).
[2]沈杠云.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的策略微探[J].亞太教育,2016(19).
[3]左龍霞.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寫作技巧[J].情感讀本,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