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月
摘 要:量詞是漢藏語系語言中一個特殊的詞類,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而“對”和“副”由于它們使用范圍和意義相近,使用時常發(fā)生混淆。因此,本文從語義溯源、語義特征分析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解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教學設想,希望能夠?qū)ν鉂h語教學提供引導和幫助。
關鍵詞:量詞;對;副;特征;教學設計
目前,關于量詞“對”和“副”的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一些成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是認知語言學角度,如(張亞冰,2009)運用認知語言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對“對”“雙”“副”的用法作了詳細的解析和區(qū)分。①
二是語義特征分析角度,如(張藝瑋,梁駿,2015)從語義溯源入手,分析對語義特征,在比較中找出其差別和特點。②
三是綜合認知語言學和語義特征分析兩個角度,如(李家璇,2014)結(jié)合字義溯源、搭配描寫、語義分析、認知原理等方面對其作了剖析和解釋。③
然而這些研究成果并沒有很好的應用到對外漢語量詞的教學中。因此,本文在對量詞“對”、“副”進行語義溯源、語義特征分析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一個教學設計,希望可以為以后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提供一點借鑒。
一、量詞“對”、“副”的語義溯源
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說:“漢語的量詞大多來自名詞和動詞,它們的語法意義又都與其所源自的本義密切相關,即它們的語法意義就是由它們的本來意義引申的。”④因此,下面我們將探討;量詞“對”、“副”的本義。
(一)“對”的本義
《說文解字》中:“對,應無方也?!雹荨稄V韻》中:“對,答也。”⑥從這幾個句子中可以分析出“對”的本義是應答,即回答?!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量詞,雙。如:一對鸚鵡”;⑦呂叔湘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指出:“對:(1)用于按性別、左右、正反等配合的兩個人、動物或事物,有時可兒化。如:一對夫婦、一對金魚、一對矛盾。(2)有時只是兩個在一起的同類人或物。如:一對電池、他倆是一對兒活寶?!雹嘤纱丝芍?,“對”是由動詞回答演變成量詞的?;卮痤櫭剂x是對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那么這就一定要有問者和答者的相互配合。
(二)“副”的本義
《說文解字》:“副,判也。”而“判,分也?!薄案薄保书_裂開之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1)量詞,雙;成對的。如:一副手套、一副對聯(lián)。⑨(2)量詞,套;張。如:一副笑臉、一副嚴肅的表情。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1)用于成對或配套的東西。如:兩副手套、一副對聯(lián)、一副眼鏡兒。(注:“副”也用于中藥,由于這不會和“對”產(chǎn)生混淆,這里就不贅述了。)(2)用于面部表情等,名詞前常有修飾語。數(shù)詞限于“一”。如:一副笑臉、臉上顯出一副驚喜的樣子。⑩由此可以分析出“副”是由動詞演變成量詞的。那么,由上述可以推斷出作為量詞的“副”所修飾的名詞是有整體和部分這樣的關系的。
二、“對”、“副”的分類及語義特征分析
在本文中,所有的語例都來源于文獻、生活用例以及何杰的《現(xiàn)代漢語量詞研究》書后所列的名詞、量詞搭配表。通過對這些例句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分析得出了“對”和“副”的用法分類及語義特征。下面將結(jié)合所收集到的例句做一番闡述。
(一)“對”用法分類及語義特征
根據(jù)上文的語義溯源,量詞“對”所表達的是兩個相互獨立的事物之間的搭配。據(jù)此,我們將“對”的搭配用法分為以下幾類:
1.人
性別的相互搭配。例如:一對冤家、一對夫妻、一對龍鳳胎;
顯示兩者之間關系的相互搭配。例如:一對選手、一對小伙伴、一對好朋友;
顯示感情色彩的相互搭配。例如:一對活寶、一對草包、一對模范夫妻。
2.動物并暗含性別。例如:一對螃蟹、一對鴛鴦、一對石獅子。
3.抽象事物。例如:一對概念、一對函數(shù)、一對矛盾。
4.身體部位。例如:一對翅膀、一對眼睛、一對耳朵。
5.裝飾品和生活用品。例如:一對手鐲、一對花瓶、一對枕頭。
根據(jù)上面的分類,我們來分析提取出量詞“對”的語義特征:
第一類:一對冤家、一對好朋友一對活寶、一對草包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人]、[+性別]、[+對立]、[±關系]、[±感情]、[+生命]、[+具象]
第二類:一對螃蟹、一對鴛鴦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動物]、[+生命]、[+同類]、[+雌雄]、[+具象]
第三類:一對角、一對矛盾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具象]
第四類:一對眼睛、一對翅膀
由上,可以分析出[+同類]、[+具象]
第五類:一對椅子、一對柜子、一對耳環(huán)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具象]、[—生命]、[+離散性]
綜上所述,量詞“對”的語義特征為[+人]、[+動物]、[+性別]、[+雌雄]、[±生命]、[±具象]、[+同類]、[±對立]、[±關系]、[±感情]、[+離散性]
(二)“副”用法分類及語義特征
根據(jù)上文的語義溯源,量詞“副”所表達的有三層含義:強調(diào)一個整體且不可拆分;強調(diào)兩個事物構(gòu)成一個整體,可拆分;強調(diào)對個事物構(gòu)成一個整體且成套出現(xiàn)。據(jù)此,我們將“副”的搭配用法分為以下幾類:
1.生活、娛樂用品和工具。例如:一副碗筷、一副被褥、一副手套、一副圍棋;
2.身體器官。例如:一副肝膽、一副骨骼、一副嗓子;
3.面部表情。例如:一副笑臉、一副哭喪臉、這幅怪摸樣
結(jié)合上面的分類,我們來整合分析提取出量詞“副”的語義特征:
第一類:一副眼鏡、一副手套、一副對聯(lián)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整體性]、[—離散性]、[—生命]、[+具象]
第二類:一副碗筷、一副刀叉、一副被褥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離散性]、[—生命]、[+具象]、[+同類]、[—同一事物]、[+相匹配]
第三類:一副骨骼、一副笑臉、一副撲克
由上,我們可以分析出[±具象]、[—離散性]、[±天然]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副”的語義特征為[+整體性]、[—離散性]、[—生命]、[±具象]、[+同類]、[—同一事物]、[±相匹配]、[±天然]
(三)“對”和“副”的區(qū)別
從本義上看,“對”強調(diào)的是兩個事物既獨立又存在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副”強調(diào)的是各部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管是兩個物體構(gòu)成一個整體、多個物體構(gòu)成一個整體還是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例如:
一對眼睛 一對戀人
一副眼睛* 一副戀人*
從后面搭配的名詞上看,“對”后面可以跟不成套的實物搭配。例如:
一對冤家 一對螃蟹
一副冤家* 一副螃蟹*
從語義特征上看,它們存在不少區(qū)別。為了更清晰的呈現(xiàn)出這兩個量詞的語義特征的差別,我們將它們的語義特征以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對”和“副”除了在具象、同類方面,在其他幾項上都有差別。
三、關于“對”“副”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對象
本文考察了多本教材如《發(fā)展?jié)h語》和《漢語教程》,發(fā)現(xiàn)量詞“對”和“副”大致出現(xiàn)在初級的下冊或者中級的教材里?;诖?,本教學設計的教學對象設為中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
(二)教學目標
通過多種操練方法,讓學生們了解“對”和“副”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區(qū)別:一是“對”強調(diào)的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即使分開,也是成立的;而“副”強調(diào)的是一個整體,失去一部分則不能獨立存在;二是“對”可以和不成套的事物搭配,“副”則不可以。并且希望通過此教學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量詞“對”和“副”使用的偏誤。
(三)教學方法
本教學設計主要運用直接法、對比法。
教具:PPT、圖片、自制卡片。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蝴蝶,那用“對”怎們說?一對蝴蝶
這是什么?金魚,那用“對”怎么說?一對金魚
這是什么?龍鳳胎,那用“對”怎么說?一對龍鳳胎
那我們可以說一副蝴蝶X 一副金魚X 一副龍鳳胎X
2.講解
“副”后面不能加人或動物
3.操練
練習一
一(對/副)小貓 一(對/副)戀人 一(對/副)鴿子
練習二 擊鼓傳球
鼓聲暫停,球在哪個同學手上,就抽一張卡片,用“對”說句子。
卡片有龍鳳胎、好朋友、夫妻、鸚鵡等。
第二種
老師: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學生:眼鏡
老師:用“副”怎么說?
學生:一副眼鏡
老師:那這個呢?
學生:一副撲克牌
老師:那我們可以說一對眼睛、一對撲克牌嗎?不可以。因為“副”后面的名詞不能分開,“對”可以。
練習一
一(對/副)拉鏈 一(對/副)擔架 一(對/副)象棋
練習二 量詞搭配
將寫有名詞和量詞的卡片分開放,學生依次上臺選取兩張卡片,用量詞“對”和“副”說句子。
卡片上有男女、鳥、小、餐具、嗓子、圍棋等。
注釋:
①張亞冰. 量詞“對”“雙”“副”的認知語義分析[J].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11(2):60-63.
②張藝瑋, 梁駿. 同族群量詞的語義特征分析——以“對、雙、副”為例[J].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 2015(7):134-136.
③李家璇. 量詞“對、雙、副”的語義特征分析[J]. 文學教育(中), 2014(6):110-111.
④王力.漢語史稿: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0:101-102.
⑤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12-113.
⑥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201-202.
⑦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301-302.
⑧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54-55.
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125-126.
⑩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64-65.
參考文獻:
[1]何杰.現(xiàn)代漢語量詞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2]李計偉.量詞“副”的義項分立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6):72-77.
[3]宋娟娟.淺議量詞“雙”“對”“副”[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2):104-106.
[4]王素平.量詞“雙”與“對”的辨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3(4):57-59.
[5]宗守云.論雙數(shù)量詞對名詞性成分的語義選擇[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3(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