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蘇 陳剛
摘? 要:隨著我國體育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前進,學校體育教育的各種不足被不斷挖掘出來,其中人文性的缺失成為廣大體育研究者們爭相探索的課題。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研究體育歷史、辯證體育教學邏輯以及分析體育教學案例等方法研究了體育教育人文性的內涵和意義,并結合學校體育發(fā)展人文性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從宏觀理論和細節(jié)實踐兩個方面分別提出了構建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具體措施,以期為體育工作者們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案例。
關鍵詞:體育教育人文性? 現(xiàn)狀? 構建措施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b)-0059-02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隨之被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是時代對學生主體性的召喚,社會群體希望通過教育能夠充分培育和弘揚人的主體性。然而,縱觀我國體育教育歷史,真正做到人文性體育教學的學校屈指可數(shù)。
1? 體育教育人文性的內涵和意義
1.1 內涵分析
中國古代文學認為“人文”即禮教文化,西方文學則認為“人文”是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體系。結合兩者分析,體育教育人文性主要在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兩個方面能夠表現(xiàn)出自身內涵。教學觀念方面,體育教學要求以學生為本,注重健康身體的塑造以及生命力的開發(fā)[1]。教學內容方面,體育人文性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須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目標制定、方法運用、效果評價、教材選擇,并從“人”的角度理解體育教育,將人性化內涵切實融合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2 意義闡述
從某種程度上講,人文性是通過情感、信念、思想、價值追求來體現(xiàn)的。而體育教育人文性能夠較好地反應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表達學生信仰追求。人文主義的體育教育包含知識、體能、技能、信仰、理想等各個方面,與傳統(tǒng)的早期體育教育不同,現(xiàn)代化的人文性體育教育更全面、更具體。并且,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體育教育始終同步發(fā)展情感和體能,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人。
2? 學校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2.1 教學目標方面
受整個教育體系的影響,體育教學對學生價值平衡非常不合理,完全顛倒了學生生命價值和體能價值的次重比例。一直以來,體育教學無視學生生命價值教育,過度重視學生勞動價值和能力價值的提升,將技能作為唯一教學目標。這種單一的教學目標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一味地進行動作重復和技術練習,導致學生機體僵硬化、機械化,同時思維能力單一化、呆滯化。故此,體育運動員始終無法擺脫“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定論[2]。體育教育者為了實現(xiàn)技能第一的目的,完全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然而,每一個被忽略的內容都深刻影響著學生個性、價值、尊嚴、人格的發(fā)展和完善。
2.2 教學方式方面
長時間以來,為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學校始終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固定教學方式。整個體育教學過程封閉化、程式化。長此以往,學生將會被物化,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一個裝載體育技術、知識、動作的容器[3]。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3 教學資料方面
根據(jù)目前我國體育教學的所有教學資料分析,其老舊的教學內容是阻礙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還存在項目內容介紹不完整,分類不全面等問題。更有甚者,部分教材中還出現(xiàn)項目技術動作配圖不正確的現(xiàn)象,嚴重誤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要領。
2.4 教學評價方面
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學評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常規(guī)的教學評價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對學生進行考核。主要考核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通過筆考和體能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文化素質和體能素質[4]。第二步,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缺乏人性化,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另外,程序化的教學評價標準沒有關注到學生體育修養(yǎng)、行為習慣、人格養(yǎng)成方面的影響,單一的以技能考核作為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評價依據(jù)。這種評價體系既不全面又不正確,不僅偏離了體育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還與培養(yǎng)學生人格修養(yǎng)的教學宗旨背道而馳[5]。
3? 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宏觀理論構建
3.1 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
新世紀環(huán)境下,體育教育要求以學生健康為第一要務,學校體育教育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6]。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并不簡單,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三個方面。對此,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理念構建應該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首先,學生生理健康方面。生理上的健康相對比較容易控制,學生長期進行體育運動,就能增強學生身體免疫系統(tǒng),從而保證生理健康。其次,學生心理健康方面。這是一個較難控制的問題,學生處于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需要面對或經(jīng)歷的事情千奇百怪,學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也良莠不齊[7]。為了切實構建體育教育的人文性,學校必須以“健康第一”作為教學理念,積極幫助學生在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達到健康狀態(tài),才能實現(xiàn)學生身心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fā)展。
3.2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想要突破教育目前的困境,就必須摒棄原有的沒有成效的教學思想,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新的教學思維。就構建體育教育人文性而言,必須徹底舍棄原有的“三個中心”,積極采用“一個中心”教學思想,并結合理論與實踐進行學生人文性教育。注重主觀條件,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學校體育應該秉承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構建屬于自己的特色教學體系。在人文性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將原有低境界體育教育升級成為高境界體育教育。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發(fā)展需求,充分刺激學生發(fā)揮其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成為體育教學的先鋒者。
3.3 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精神
體育教育的人文性構建過程中,應該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精神滲透進每一個建設環(huán)節(jié)。針對這些建設環(huán)節(jié),以人為本的教學精神應該具體地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教學評價體系的依據(jù)上、甚至是教學方法和內容的選擇上。就教學目標而言,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全面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的人性化,必須作為教學前沿的直接目標,不應該作為技能傳授的隱藏目標。就教學內容而言,教學內容是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就教學模式和方法而言,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體現(xiàn)出教學模式和方法的人文性。
4? 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細節(jié)實踐構建
4.1 加大媒體宣傳
針對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構建,除了理論意識上的建設,還需要具體的細節(jié)建設。對此,學校應該加強媒體對體育人文性教育的宣傳力度,其中,具體的宣傳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廣播宣傳;第二種,視頻宣傳;第三種,圖冊宣傳。
4.2 重視班級鍛煉
目前,我國所有學校對學生體育教育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獨立開展體育鍛煉的,班級體育鍛煉不僅承擔著體育教學的任務,還肩負著活躍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責任,是學校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的主要途徑之一。有組織、有紀律的體育鍛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鍛煉意識,提高鍛煉效率和質量。受團體氛圍的影響,個體之間會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達到集體提升進步的效果。這種感情是能夠伴隨學生整個生命旅途的,具有影響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能力。
4.3 舉辦體育比賽
就構建體育教育人文性而言,舉辦體育比賽無疑是最好且最有效的方式。在所有學生的內心深處,總是隱藏著不安定的、暴動的競爭因子,學??梢岳眠@一心理特點,舉辦各種體育比賽,釋放學生壓制的運動能量,使其充分爆發(fā)。體育比賽的舉辦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體育潛能,還能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和團體精神,同時也能鍛煉學生努力拼搏、堅持不懈的運動精神,堅定學生永不言敗的體育信念。
4.4 組織知識講座
在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構建過程中,豐富學生體育知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實現(xiàn)學生體育知識的積累,學校應該盡可能多的組織體育知識講座。講座可以分為體育基礎知識教學講座和體育知識拓展研究講座[8]。對于體育知識拓展研究講座,可以讓學生洞悉體育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拓寬學生視野,開闊學生體育思維。
4.5 建設校運動隊
從一定程度上講,學校運動隊建設是整個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作為社會與學校對接的窗口,校運動隊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凝聚作用,讓全校師生團結合作,真正成為一個整體。為了形成全校團結的和諧局面。
5? 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嚴重制約學生成長和發(fā)展,阻礙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強大。因此,重新構建人文性體育教育是我國體育教育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xiàn)體育培養(yǎng)學生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通過上述提出的具體構建措施,相信我國體育教育人文性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和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 覃剛.近代以來中國學校體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 土小紅,梁法澤.淺談我國學校體育人文性的回歸[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54-56.
[3] 蔣吉.體育教學人文性的迷失及其重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6(5):18-19.
[4] 袁惠生.“人文性”現(xiàn)代體育教學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6(8):160,159.
[5] 潘凌云.體育教學人文性的迷失及其重構[J].浙江體育科學,2004(4):96-99.
[6] 王愛國,龔喜軍.關于學校體育中人文教育途徑的探討[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5(5):81-82.
[7] 王佳茵.學校體育的人文教育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4):372.
[8] 薛嵐,王章明.體育人文教育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1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