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摘? 要: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教學目標、課程理念和有關教學方法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其中所多次強調(diào)的。在這一要求下,教師正對于融合語文教學及合作學習的方法深入探索。本文將提出幾點筆者對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建議,希望能夠給予業(yè)內(nèi)教師以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
一、引言
新課標中提出的小組合作學習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結組學習,以傳統(tǒng)的思想和方法實施是難以見效的。在教育工作深入改革的新時期,小組合作學習也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在逐漸成為課堂上主要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歷經(jīng)了演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在完善和精細。我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需要著重關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二、合理設置合作小組
設置合作學習小組,將學生按照不同的需求和基礎進行劃分,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會被教師忽視,這也是長期以來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小組內(nèi)的人員分配對學習效果十分重要,這要求教師在分組之前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及每位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掌握情況、興趣愛好等進行科學分組,在組內(nèi)形成各方面的互補。合理分組后,教師要在小組中選舉一名組長,為小組安排學習任務,教師還要依據(jù)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對小組內(nèi)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鼓舞小組同心協(xié)力,制訂學習計劃和小組制度等。
三、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小組合作學習是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擁有絕對的主動權。教師要盡量減少對他們的干預,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設定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擁有更自由的討論空間,這一點也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所在。如,《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是魯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難兩周年時寫的紀念文章,經(jīng)過分析,此文只要解決三個問題就可以透徹地理解全文的主旨,即:①“為了忘卻的紀念”這個題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②作者為什么要記敘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經(jīng)過;③“慣于長夜過春時”一首詩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預習時,我先把作者的生平簡歷、寫作的時代背景、有關的參考資料介紹給學生,然后再把這三個問題布置給學生,鼓勵學生結合教材,獨立研究,在課堂上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研究結論未必正確,但只要能有理有據(jù)、自圓其說、言之成文、暢所欲言,就達到了目的。
四、設計合作學習任務
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找準時機,在遇到了一些帶有探究性質(zhì)或學生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時,再設計合作學習活動,而不是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中盲目的組織合作,為了突顯創(chuàng)新而應用。在設計任務時,要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挖掘問題的本質(zhì),增強問題的深度及挑戰(zhàn)性。
我在教學《唐詩宋詞選讀》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思路:(以李清照為例)
1.學生課前自學(一周):要求學生使用工具書和參考資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閱讀她的作品,讓學生對李的詞風有個初步了解。教師負責推薦基本閱讀參考資料。
2.組織李清照的作品《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研究小組,學生自愿組合,討論組內(nèi)分工,推舉主持人,共同擬訂發(fā)言提綱。課后各小組共同為發(fā)言人準備資料,并制作配音朗讀錄音和幻燈片。
3.用一節(jié)課時間進行討論與交流。每個研究小組分別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求:每組主持、重點發(fā)言、補充說明和朗讀等要分別由不同學生擔任。所有同學都應積極參與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
4.最后一課時對李清照、蘇軾、辛棄疾、陸游進行總結討論,梳理宋詞發(fā)展的脈絡。由教師主持。
5.課后作業(yè):每個學生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就宋詞某家某篇或點評議論,或抒發(fā)感想。體裁不限,命題自由。一周內(nèi)完成,在班內(nèi)張貼交流。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在交流活動中,為了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大家分工合作,發(fā)揮各自的特長,有承擔電子文稿的演示的,有負責文字加工的,有負責進行演講的,各司其職,積極投入。特別可喜的是小組合作學習增加了學習內(nèi)容的開放性,小組交流的信息和容量遠遠超過了教師預設的框框,教師明顯感到學生創(chuàng)造的靈性。
五、完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無論課堂上的教學進度多么緊湊,我們都不能忽略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的成果是學生們共同取得的,教師的激勵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每一次的合作學習任務完成后,教師都要檢查所有小組的成果,對組員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只有評價機制完善,學生參與下一次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才會高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進行小組評比,設置獎項,比如“最佳組織獎”、“最佳發(fā)言人”等,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小組成員能夠自動攬下責任,加強小組內(nèi)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課上的表現(xiàn),如聽課、回答問題等情況為每個小組打分,對于表現(xiàn)好、發(fā)言積極的小組進行加分獎勵,也可以將小組的課上紀律表現(xiàn)、單元測試成績、作業(yè)完成情況等納入評價中。
六、結語
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能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并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健康成長。教師要主動參與學生的交流,要創(chuàng)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使學困生也能無拘無束的參與合作交流。還要指導他們怎樣合作、怎樣交流、怎樣組織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等。
參考文獻
[1]盧慧媚.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課外語文,2016(18):93-93.
[2]龍善輝.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4):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