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云
一、課程設計背景
學生對上新課很積極,對習題課或試卷講評課反應淡淡,那是因為大多數(shù)教師都把精力用在備新課講新課上,而忽略了習題講評課。其實,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習題恰好是學生的“用武之地”,顯然上好習題講評課多么重要。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物理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學科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新課程對師生關系的基本論述是: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如何將這一理論落實到習題課或試卷講評課的教學中?筆者做了一些嘗試。
二、教學過程
教學中,我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做法,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當“小老師”,讓他們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特別是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在此過程中有成績比他們好的學生去問他們問題,感受特別深刻,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分析自己做錯的題,這對于學生而言充滿了挑戰(zhàn)性。具體過程如下:
課前:
教師在試題批好后,統(tǒng)計本次試題各題的錯誤率,并告知將要在課堂中解決的錯誤率最高的試題(3道選擇題和1道計算題),分析錯題的知識點是否相同或相近,把知識點相同或相近的錯題按知識點的先后順序整理,并分析錯誤原因,再針對性選編變式訓練,其他個別錯誤的習題,要求學生自行解決或個別解答。
課堂中:
1.選擇題。教師出示錯誤率較高的3道選擇題,要求學生重點分析:找三位出典型錯誤的學生代表,每人分析一題,表達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學生們思維活躍,積極性很高,在說、聽、看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出疑問和對他人的思路進行補充和解釋。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點評、激勵,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小結和變式或拓展。
2.計算題。教師出示錯題,并展示典型的幾種學生的錯誤解法,指導學生重點分析:學生比較展示的解法和自己的解法,去補充他人或彌補自身的思維漏洞。教師對思路正確、表述清楚的學生進行表揚,加強審題和規(guī)范解題指導,并對錯題進行變式、延伸。
下面結合本課堂中的一道計算題,談談如何有效地拓展和演變。
如圖所示,半徑R=0.40m的光滑半圓環(huán)軌道處于豎直面內,半圓環(huán)與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圓環(huán)的端點A。一質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o=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4.0m后,沖上豎直半圓環(huán),最后小球落在c點。求A、c問的距離。(g=10m/s2)
(展示學生解答過程)解:設小球到達B點的速度為VB,則小球從開始到B點,根據(jù)動能定理得:
教師先讓學生們把該解答過程和他們自己的解答比較,找出自己解題過程的錯誤。比如:動能定理書寫時不考慮力做功的正負,動能定理書寫混亂,初末狀態(tài)不分,解答過程不規(guī)范,卷面不整齊等等。
完成后,教師肯定該解答過程的規(guī)范性,解題過程清晰。再通報該題的答案,和該同學答案一致。這時,有一樣答案的學生就舉手了,“老師,我們也是這樣解答的,為什么沒得全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該解答過程有沒有不完整的地方。學生經(jīng)思考,程度好的學生找到不完善的地方:沒有判斷能否過最高點。學生經(jīng)判斷,最高點的最小速度為Vmin=2m/s,所以小球能到B點,以VB=3m/s德速度做平拋。教師對豎直平面內的兩類圓周運動模型進行小結,強調對繩模型的運動做題過程中要注意做判斷。
為加強對繩模型最高點的分析,教師改變上題的條件:如圖所示,半徑R=1.5m的光滑半圓環(huán)軌道處于豎直面內,半圓環(huán)與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圓環(huán)的端點A。一質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o=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4.0m后,沖上豎直半圓環(huán),最后小球運動到c點(c點沒標出),求A、c間的距離。(g=10m/s2)
教師:小球怎么到c點的呢?
教師(引導探究):若本題中圓半徑r=1m,則小球怎樣回到水平面上?定性分析。
為加深對“脫離軌道”的理解,教師改變情景:上題中若是完整的光滑圓軌道(R=0.4m),為使小球不脫離軌道,則小球出發(fā)的初速度V0的取值范圍為多少?
三、反思與評價
1.突出了主體性。這是一堂師生都感到成功的試題講評課,教師給予了學生自己表示思維的過程,增加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允許學生對習題的自我評價。
2.增強了針對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習題特點,在講評時并沒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對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重點分析,對錯誤率較低的題目讓學生自我解決或老師個別解答,既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又有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培養(yǎng)。
3.注重了激勵性。在試題講評中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表揚,激勵了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不怕暴露自己的錯誤,既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又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切實落實課改理念,讓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就“放”給學生,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求有駕馭教材的能力,而且要有很強的設計能力和高超的課堂調控能力。這樣教師才真正從課堂的主宰者向組織者和引導者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