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王媛媛
【摘 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思政工作者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思政工作要搶占并鞏固新媒體陣地,打造校園新媒體“微平臺”,發(fā)揮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傳播媒體作用,在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教育中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平臺;培育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同時指出: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鄙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以微信、微博、微視頻、客戶端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受到思維活躍、對新事物的大學生的歡迎?!靶旅襟w以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交互性強等獨特優(yōu)勢打破傳統媒介單一、單向的傳播方式,使現代社會信息生產和傳播模式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1]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引領非常重要,通過新媒體可以吸引廣大青年大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更好地營造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良好氛圍。高校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如何適應當前的新形勢新任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站。為此,筆者結合內蒙古自治區(qū)部分高校在建設好“微平臺”,引領青年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進行分析。
一、高校校園新媒體發(fā)展面臨挑戰(zhàn),需要因勢利導
目前,高校校園內的各新媒體已融入大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但是,其傳播內容質量和學生接收效果、營造的輿論生態(tài)等卻與校園新媒體數量的增加并不同步,校園媒體平臺運行維持發(fā)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
(一)新媒體平臺缺乏統一管理,不能形成很好的傳播合力。從學校管理服務部門到二級學院、班級、社團等,紛紛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新聞宣傳、思政教育、工作交流等,但各平臺缺乏統一的管理組織和責任機制,內容建設上缺乏聯通機制,在傳播效果上缺乏整體性和時效性,難以形成良好的新媒體矩陣,不能很好地展現出集群和聚合的傳播效應。
(二)新媒體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影響吸引力和傳播效果。校園媒體發(fā)布在內容的吸引力和形式的新穎上、熱點的轉化加工上與師生工學習生活內容和時代需求上差強人意,內容多為學校傳統新聞媒體內容的復制轉發(fā),原創(chuàng)作品不多,同時也存在互動效果差,更新不及時的情況,使校園媒體對師生的粘合度、親密度和互動性不夠,影響了新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三)運營團隊媒介素養(yǎng)不高,缺乏專業(yè)運營模式。自治區(qū)高校新媒體現有的運營維護方式多采取學校網宣、團學干部兼職管理、學生團隊兼職維護運營的模式。這種模式缺少必要的長效激勵及制度保障,人員的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和專業(yè)性不夠,“微平臺”建設水準難以與時俱進,培育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無法保證和發(fā)揮長久效應。
二、以校園新媒體為載體,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微平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校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面對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思想觀念、價值選擇的變化,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于現實生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緊密相連,才會真正被青年大學生所認同接受,使大學生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
(一)建設具有教育屬性的新媒體,開辟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新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备咝P@媒體的教育性是各新媒體最主要的特質,新媒體技術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辟了課堂、書本之外的新場域和新陣地,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認知、認同到主動實踐。各新媒體要契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使用習慣,在傳遞信息,服務師生學習生活外,還要有思想教育、價值觀引導作用,搭建傳遞校園文化精神、思想引領的微平臺,能夠對大學生價值觀念、文化素養(yǎng)、道德情操起到教育引導作用,構建多種信息資訊并存的校園文化傳播新格局。
(二)“微平臺”做載體,微教育顯身手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建設資源內容共享,機制協調聯動、運營系統專業(yè)的校園新媒體“微平臺”,構建起高校宣傳輿論和思政教育新格局,使新媒體宣傳教育由手機入人心,通過微陪伴進行微教育,由微教育見大智慧,在陪伴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推動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了解關注到認同的漸進過程,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入腦、入心、入行,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基本遵循,提升新媒體時代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三、“微平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曾指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宣傳思想工作創(chuàng)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宣傳正面主流意識和價值觀念,既要創(chuàng)新方法,更要統籌建設校園“微平臺”,通過全方位、多形式進行內容和運營策略建設,擴大“微平臺”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形成“大宣傳”格局,逐漸成為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愛國、擔當、奮斗的有效載體,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搭建教育“微平臺”,發(fā)揮全媒體矩陣效應
當前,新媒體已成為高校宣傳輿論工作重要載體和傳播校園文化、凝聚校園情感的平臺和窗口,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校園新媒體的教育本質,通過建設專業(yè)化、集群化的新媒體矩陣,加強校內外的銜接協作,打造能夠資源優(yōu)勢互補共享的微平臺,如內蒙古大學和呼倫貝爾學院等高校官微就建立了微矩陣,較好地實現資源同步,立體發(fā)布,優(yōu)勢互補,聚合聯動,形成宣傳合力,建成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新陣地,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使“微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做到如影隨形,潤物無聲。
(二)找準“微平臺”定位,內核姓“黨”,表達姓“網”
新媒體時代微平臺的語言風格、界面風格、專題版塊、話題設置等方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立足高校文化優(yōu)勢、學科優(yōu)勢和青年大學生實際,帶給青年大學生思想傳播、價值引導的積極影響。一是高?!拔⑵脚_”建設要堅持育人功能,在利用“微平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把握政治立場、思想導向。二是打造精品內容的同時,更要加強服務性和貼近性,善于編發(fā)身邊人、身邊事的典型事例,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信服力,引發(fā)大學生情感共鳴。如筆者所在學校官微就開設“包醫(yī)人物”欄目,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三是創(chuàng)新方法,了解大學生的話語特性,“微平臺”內容確保教育主導性地位的前提下,善于運用青年大學生熟悉的網言網語,突出微特色,創(chuàng)造微話語,進行微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發(fā)揮立德樹人的作用。
(三)加強“微平臺”運營隊伍建設和組織管理
加強“微平臺”運營隊伍建設和組織管理。一是要吸納同時具備較高政治覺悟和業(yè)務能力的知名學者、一線教師、學生工作人員、優(yōu)秀學生等加入微平臺的采編隊伍發(fā)揮集體智慧,師生結合,多種能力結合,建設充滿生命力的隊伍。二是要實現組建專業(yè)化的工作分組,細化分工合作,創(chuàng)作優(yōu)質資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三是要不斷提升運營隊伍的媒介素養(yǎng),加強對運營團隊知識、技能和新媒體運用水平提升的培訓。四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機制,各層次的“微平臺”分別確定主管部門和責任主體,做到守土負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完善新媒體平臺的申請備案、評比表彰、輿情管理處置等制度,保障微平臺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本W絡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從飛信到微信,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APP應用層出不窮,琳瑯滿目。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已成為校園新常態(tài)。這些新興媒體無形中一點一滴吸引著年輕大學生”[3]只有通過建設完善“微平臺”,才會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的輿論場和氛圍,不斷推動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概念認知、情感認同到行為實踐,實現個人的成才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統一。
【參考文獻】
[1]俞婷.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6)上半月.
[2]張澤強.基于體驗學習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4)上半月.
[3]李永智,耿紹寧.建設高校網絡新平臺新高地——高校BBS20年回顧[J]中國高等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