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思政課不僅要讓學生入耳,更要入腦、入心,并化為行動。隨著高校思政課程改革的深化,實踐教學越來越受到高校師生的普遍青睞。如何發(fā)揮學生在思政實踐教學中的能動性作用,也成為老師們共同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教學;能動性
一、思政實踐教學的內涵
實踐教學是思政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以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深入大學生內心世界的對話與引領,幫助他們在理論學習的困惑中構筑支撐生活意義的精神大廈。
二、思政實踐教學的目標
思政實踐教學經過近些年的不斷探索,內容和形式日益成熟和完善,已經成為思政理論教學必不可少的有益補充。通過思政實踐教學能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踐教學往往比單純的課堂理論講授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參與,能夠學以致用,進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拓展學生視野。思政實踐教學一般有課堂互動和校外教學兩種?;迎h(huán)節(jié)相對理論講授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主動思考。形式多樣的校外教學能更廣泛拓展學生接觸社會的視野;(三)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如果單純通過課堂講授的形式,學生往往會覺得單調乏味,尤其是高職或大專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不夠,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地位,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形式,往往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新奇感和興趣,進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抓好教學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能動性
(一)實踐教學主題選擇要揚正氣、接地氣。要想讓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教學活動并主動在實踐教學中發(fā)揮和展示自己的特長,實踐教學主題的選擇很重要。我認為,實踐教學主要應該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二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共鳴的事;三是對學生成長成才有幫助的人和事;四是對學生思想有震撼的事;五是正在社會上引起熱議的話題。
經過幾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實踐教學的摸索,我們自己編寫了一本實踐教程,經推廣后很受學生歡迎。我們主要是圍繞這幾個主題進行實踐教學的:道德法律篇我們設計了六個項目,分別是項目一《入學教育—品味大學 規(guī)劃人生》,項目二《感恩教育—一路成長 感謝有你》,項目三《誠信教育—弘揚傳統(tǒng) 內化品德》,項目四《戀愛教育—懵懂歲月 青春年華》,項目五《法制教育—走進法庭 旁聽審判》,項目六《創(chuàng)業(yè)教育—放飛夢想 精彩人生》,項目七參觀華西村等新農村或革命紀念館等。經過兩年的實踐,發(fā)現這幾個主題學生很喜歡,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參與度很廣,積極性很高。
(二)實踐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要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教學雖說是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之一,但目的也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為中心。首先,在專題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論選擇何種形式,都要保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次,為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根據實踐教學的不同專題特點,將活動設置為自由選擇分類參與形式,可以包括個人參與,也可以包括分小組參與。個人參與的實踐教學活動,要求每位學生在實踐教學前考慮如何開展,事后獨立完成相應的學習心得體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分小組參與的實踐教學活動,要求實踐教學前先進行集體討論實踐方案,事后分享感受,形成實踐報告,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要由易到難。大專學生和本科生比是有一些差距的,比如理論基礎比較薄弱,上課積極性不高等。針對大專學生的特點,實踐教學設計由易到難有兩個理由:一是讓學生對理論課中的實踐教學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二是在高職和大專院校中,由于學生整體積極性不是很高,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從幾年教學的實踐經驗看出,學生參與實踐教學一般具有惰性,比如布置設計調查問卷、制作小報、ppt制作匯報等,如果不是老師指定,學生一般不主動請纓(每學期不排除一個班上有幾位積極分子),這樣往往是有的同學實踐教學參與幾次,而有的同學一學期下來一次沒參加。我發(fā)現了這個情況之后,及時調整了實踐教學的安排,把一學期幾次實踐教學設計上做了修改。第一次是誦讀紅色經典,對學生的要求是只要熟讀,在朗誦的同時加入感情即可。第二次是觀看經典影視資料,由同學配音,要求學生從臺詞到語調,再到表情等方面要模擬的神似。第三次PPT匯報《改革開放給城鄉(xiāng)帶來的變化——以自己家鄉(xiāng)為例》,要求學生不但能講,還必須對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做個調查,然后自己動手制作PPT。第四次是傳統(tǒng)文化展示,要求制作小報交流,學生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個了解,可以現場采訪民間藝人,可以通過查閱書籍資料等收集素材。同時要有比較高的繪畫水平。第五次是主題辯論/專題討論,要求學生不止要課后準備材料,還要經過幾次排練,課堂上展現一位相對專業(yè)的辯手的形象。第六次是排演紅色情景劇,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選擇一個主題,先寫好劇本,然后進行角色分配,由“導演”帶領大家經過多次排練后進行課堂展示,對于比較好的劇本,我們會選送參加學校情景劇表演。由于做了這樣的逐漸增加難度的調整,并在開學初跟同學就每次實踐課的安排做了說明,學生基于不同的原因考慮,報名的積極性非常高,實踐課的效果也非常顯著。我們學校的思政課已經連續(xù)幾年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要想發(fā)揮學生在思政實踐教學中的能動性作用,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師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fā)和引導,作為老師,首先要樹立“學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主人”的意識,打破傳統(tǒng)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教學過程的思想;二是注重實踐教學主題內容的設計,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題必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根據學生實際、專業(yè)特點確定專題調研、參觀訪問、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
作為思政教師,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要堅持幫助學生真正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