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慧
摘 要 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在課堂上,在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訓練上適時獎勵紅花已經(jīng)是極限獎勵,但是,對于我的獎勵機制來說,獎勵紅花并不是最終的極限,我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或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都應該持之以恒,只有堅持不懈地指導、提醒、幫助孩子,孩子們才能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于是,我給孩子的紅花本定下了長期的目標。
關鍵詞 紅花本 獎勵機制 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識碼:A
每一次帶一年級的小屁孩,我總會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細心地觀察孩子們的需求,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快速地幫助一年級的孩子適應小學生活,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而言,良好的獎勵機制更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就在這一次,我引進了紅花本這一玩意兒。
使用之初,我首先想到的詞匯是幼小銜接,孩子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在生活上發(fā)生的變化是最大的,從老師和保育員的體貼照顧下,孩子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吃好、睡好、玩好,同時接受智力開發(fā)的相關課程。當進入小學后,就再也沒有保育員為孩子們擦汗、喂食了,這些日常的事務都必須交還給孩子,讓孩子盡快掌握,于是,我選擇了既能體現(xiàn)小學生身份的少先隊員紅花本,又賦予紅花本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記錄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成果。
1“小紅花”要貼得巧
當把這么可愛的紅花本發(fā)到孩子們手上的時候,我把紅花本的用途給孩子們一一道明,告訴孩子,什么情況下才會給孩子獎勵紅花,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能成為他們的“功勞”,從而獲得小紅花。開學初,孩子們就像剛進幼兒園的幼兒一樣,不習慣小學的生活,不愿上學,哪怕被送進學校,也會哭鬧不停,不肯進教室,不肯吃早餐。這時候,教師如果能早早到教室等待孩子的到來,并對每一個自己背著書包進教室的孩子貼上一朵小紅花,給孩子的心理暗示是:孩子,你真棒,能找到我們的教室,能自己背書包,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期待你一天的好表現(xiàn)哦!如果孩子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問聲好,那可是一件大事,教師應該在班上大肆表揚一番,目的在于告知其他的孩子,更棒的孩子還能向老師問好哦!接下來,把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每一件能獨立完成的事情都成為孩子當天的功勞,用獎勵的紅花記錄下來,紅花本就成了記功本。
2孩子成長過程中善用紅花本的獎懲制度
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也會出現(xiàn)反復的狀況,隨著與同班同學相處融洽、對學校環(huán)境漸漸熟悉、對學習生活初步適應后,孩子原來的本性表露無遺,偶爾會沒有了分寸、偶爾會忘記了剛剛養(yǎng)成的好習慣,在這個時候,紅花本起到了提醒、幫助和激勵的作用。啟用紅花本之初,我已告知孩子,我既會在孩子們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時候給予獎勵紅花,也會在孩子們違反規(guī)則、做錯事情的時候從紅花本上取下紅花當做懲罰。孩子們會因為上課回答了一個精彩的問題得到紅花,或是下課時主動擺好課桌椅而得到紅花獎勵;也會因為下課時大聲喧嘩,或是自己的書包沒有收拾好而扣掉紅花,雖然是都是一些小小的習慣,但是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它將會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
3實物獎勵的最大化
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在課堂上,在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訓練上適時獎勵紅花已經(jīng)是極限獎勵,但是,對于我的獎勵機制來說,獎勵紅花并不是最終的極限,我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或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都應該持之以恒,只有堅持不懈地指導、提醒、幫助孩子,孩子們才能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于是,我給孩子的紅花本定下了長期的目標。紅花本就像一個存折,當存到一定的紅花個數(shù)時,孩子就可以從我的手中換到一份心儀的禮物,但是,對于已經(jīng)進入小學生活狀態(tài)的孩子來說不是難事,而對于仍有一些適應能力不強的孩子,更需要這樣的獎勵。當然,紅花的數(shù)量不能太少,兌換的基數(shù)是40個紅花起,不一樣的數(shù)量,獎品也就不一樣了,而且,獎品的種類還會不斷更新,對于孩子來說,這是達到非常優(yōu)秀的表現(xiàn)水平才能換來的物質獎勵。
4當實物獎勵成為表面的榮譽后,內部動機油然而生
紅花本使用之初,也許得到紅花、換取禮物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情,可是,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融合后,孩子們更高興的事情是因為獲得紅花、換取禮物后,老師和同學們給予的贊許和羨慕。孩子們更加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做好。于是,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對于物質獎勵的依賴就會轉化成自己在某個領域取得成績后的成功感和興趣。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教師,在處理實物獎勵和表現(xiàn)水平的關系時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獎勵機制,既能讓孩子享受在校學習的樂趣,喜歡學習,又能有效地把外部的獎勵轉化為孩子們熱愛學習的內部動機,我想,這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美)約翰.兒童青少年的行為管理:從理論到實際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