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心
摘要:本文立足新課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進行了全面探析,以期在有效調控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使其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為其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情境教學;教學探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取代傳統應試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發(fā)展的主流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基層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基礎性課程,新課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而為從根本上實現上述教學目的,在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成為了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fā)展方向,從某方面來講,探究式教學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以問題為向導,通過模擬科學家們的科學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鍛煉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項新型教學方式,其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手段,即通過具體的情景來引發(fā)學生思考、推理,以此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利用物理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簡單來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為從根本上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通過物理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向,相較于其它情境的創(chuàng)設,依托物理實驗的教學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從根本上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與此同時通過對物理實驗的設計、描述、觀察,還能顯著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思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進行《電功率》課程教學過程中,作為初中物理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為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電功率計算公式的理解,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創(chuàng)設一定的物理實驗情境,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的教學方案,進行電功率與電力、電壓關系的探究活動,以此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完成“設計電路、連接電路,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的學習過程,從而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式的同時,提高了其科學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給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教育工作者后期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作出了明確規(guī)范——即后期各項物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而進過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探索發(fā)展,采取將物理知識融入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在加深學生課程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在日常的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而后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和認知規(guī)律,將課程教學內容融入學生日常的實際生活中,從而讓學生在充分調動學習熱情的同時,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對問題的正確認知,為后期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例如,在進行《串聯和并聯電路應用》的課程教學時,教學工作者可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激起學生的學生熱情——即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詢問學生當病人在住院過程中,在值班室的值班醫(yī)生是如何知道病人需要幫助的,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而后在激起學生學習欲望的基礎上,讓學生們探討并聯電路、串聯電路的區(qū)別,以此通過這種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也為學生物理知識應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通過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與此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探究的沖動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動腦,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傳統應試教育教學過程中,“填鴨式”和“灌輸式”是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式,從某方面而言將課程內容和概念以“注入式”的方式灌輸到學生大腦中,忽略了學生的“前經驗”,使得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課程知識,到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往往束手無策,而在新課改下,教育工作者通過采取“教師提問、學生猜想、探索嘗試”的教學方式,從某方面而言,讓學生在疑問中激發(fā)去發(fā)現、探究、創(chuàng)造的欲望,而后學生們在猜想過程中,嘗試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以此使其在探究中獲得新的知識與方法,讓問題得到解決。例如,在進行《物質的比熱容》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來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即在課堂中,教師可詢問學生,當我們夏天赤腳在海邊玩耍時,會覺得沙子的溫度較高,但是當我們進入到海水里游泳時,會感覺水比較涼,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海水比沙子的溫度低呢,但是當晚上再來到海邊,會發(fā)現,海水的溫度較高,沙子的溫度較低,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通過采取這種問題創(chuàng)設的教學手段,學生們的學習欲望能被激發(fā)起來,然后產生了探究的熱情,進而為教育工作者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運用當下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在便捷人們日常生活,提高 企業(yè)生產效益的同時,將其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顯著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還能顯著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從目前來看,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體驗,主動建構認知體系,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時需秉承著“趣味性、生活性、目的性和適應性”的原則,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相較于其它幾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多媒體技術跨越了時空的限制,能將不同的情境進行整合,并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內容,從而將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作為中學階段的重要基礎性教育課程,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受到了社會各界及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灌輸式”和“填鴨式”仍是其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不僅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極易導致其抗拒心理和畏難情緒的產生,進而給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故此為從根本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具體的情景來引發(fā)學生思考、推理成為了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林治勝,王立國,詹維偉.物理課——巧用探究式教學[J].師道,2011,12(22):225-229.
[2]趙玉仙,王建國,徐峰釗.淺談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運用[J].河南農業(yè),2012,10(12):223-225.
[3]廖子穎,徐敏明,楊賀.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探索[J].南方論刊,2018,12(25):258-259.
[4]王麗君,劉秀娥,王朝陽.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物理的探究式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2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