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初中美術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可見初中美術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生一上美術課就感到厭倦,不知道該如何學習美術,再加上教師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美術課堂的有效性很低。新課標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無形中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那教師應該如何做呢?通過四個方面介紹一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如何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初中美術;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26-02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趣中提高課堂有效性
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學生講解知識,但是教師講解的知識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不能發(fā)現美術學習的樂趣,學習效率自然很低,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和教師一起感受美術的樂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高美術學習水平。比如:《你、我、他》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身邊的新同學,對身邊新同學的面貌、衣著、精神狀態(tài)進行描述,根據自己的感覺畫出你、我、他,教師安排的任務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會仔細觀察,進行繪畫,這是初中美術的第一課,也為學生以后的美術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中提高課堂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廣泛認可,在我們的課堂上,越來越多的鼓勵學生自助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被削弱了,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進一步被重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再是唱獨角戲,更不是退出課堂這一舞臺,而是要充分發(fā)揮自己指導者、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在恰當的時機,做好點撥引導工作,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例如,在教學欣賞課《長河漫步》時,教師要詳細的講解中國美術發(fā)展史以及各時代的優(yōu)秀代表作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普及;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的《光影的交響》時,教師要系統講解素描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基礎技能。以上知識是教師必須告訴學生的,僅僅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無法完成的,如果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風格與內涵都不了解,也不具備一定的美術常識,那么就不可能對美術作品做出相應的評論,更無法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提倡自主學習與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豐富學生的藝術內涵。在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學什么、如何學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雖然教師講了很多知識,學生卻吸收不了多少,學生完全失去了課堂的主動性,學習效率自然很低,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主動中感受美術的神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高美術學習水平。比如:《筆墨千秋》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是能夠表述中國畫的主要特點以及中國畫表現意境的主要元素,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會對中國畫進行仔細觀察并研究中國畫的特點,體會中國畫中表現的情感,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問教師,學生自主學習完畢之后,教師再對學生講解重難點知識,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生動中提高課堂有效性
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板書形式給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教師寫起板書來費時費力,但是枯燥乏味的板書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眼睛看著板書,思維卻不在板書內容上,板書讓課堂失去了生動性,學習效率自然很低,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多媒體中栩栩如生的畫面、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觀看多媒體的過程中對內容進行思考,完善自己的美術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高美術學習水平。比如:《卡通故事》這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卡通形象,這些卡通形象會吸引學生的眼球,在觀看卡通形象的過程中思考如何用卡通形象表達生活、反映生活,提高美術學習水平。
四、運用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課堂有效性
團隊合作能力是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之一。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學習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學習方式。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合理進行小組分組,指導學生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明確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例如,在教學《花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命題,確定主題后進行分工協作,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當教師看到學生的合作成果后也非常欣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新穎構思。通過各種實踐操作,學生不僅掌握了科學的制作方法,也有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精神與競爭品質。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主要讓學生運用獨立學習的方式進行美術學習,獨立學習其優(yōu)點,可以讓學生靜心思考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獨立學習也有弊端,在獨立學習中學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維,遇到問題無法解答,學生完全失去了合作的能力,學習效率自然很低,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運用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課堂有效性,在合作中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別人的看法中改正自己的缺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高美術學習水平。比如:《畫布上的陽光》這節(jié)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共同探究比較的欣賞方法,在對比中提高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學生各抒己見,提高美術水平。
以上內容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美術水平,不要因為自身美術水平的不足影響了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方式,真正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佳.論述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2).
[2]王今悅.論如何提高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