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 要:數(shù)學離不開計算,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數(shù)學能力。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很令人擔憂,學生的計算興趣不高,計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計算錯誤,直接導致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較差,喪失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有些教師把這些都歸咎于學生的粗心、馬虎,但通過我們的長期觀察,情況其實并非如此簡單,孩子在計算上出現(xiàn)差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們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在計算方面出面的問題,并結合實例談談提高計算能力的一些舉措。
關鍵詞:計算能力;計算習慣;算理;培養(yǎng)
小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當中,計算技巧是一項基本的基礎技能。在計算的整個過程當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態(tài)度能夠得到訓練和培養(yǎng)。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能,可以養(yǎng)成他們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求知精神。但在小學生的計算學習當中,總是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從這些計算問題當中,如果可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加以歸因討論,就能夠做到提前預知、盡早彌補。如此以來,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當如何培養(yǎng)呢?以下是本文的分析和討論:
一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差,在打基礎的時候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這是最突出的原因。在學生進行審題的時候,往往不能夠全面的去看待問題。有一部分學生存在著書寫問題,他們不能將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寫的工整,很容易會看錯或者是漏看。還有一部分學生在計算之后,常常忽略驗算環(huán)節(jié),做完了就萬事大吉。因此,學生想要獲得計算能力上的提升,必須要從良好的計算習慣抓起,這是幫助他們克服計算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認真審題
在做計算題之前,認真的審題是必要步驟,也是重要前提。首先應當先看運算的步驟,看一看應當將哪一個步驟放到最前面;其實還應當抓住數(shù)據(jù)特點,找出簡單的計算方法。如:100-60÷2×3和(100-60)÷2×3只有弄清了運算順序才能計算正確。52.3×0.04+5.23×0.6 僅從表象上來看,題目當中并沒有公因數(shù)可供提取,所以乘法分配律在這里是不適用的。這時我引導學生回憶“積不變”的規(guī)律,把52.3×0.04轉化成5.23×0.4。學生恍然大悟,很快就寫出簡算的過程。再如:99×142與99×142+142這種題型很多同學總是分不清。在具體的課堂時間當中,我會積極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認真審閱:“99×142表示有多少個142?比100個142多還是少呢?哪個愿意用簡便方法計算?”頓時,學生情緒高漲,馬上就得出(100-1)×142的過程。我趁熱打鐵:“99×142+142是在99個142的基礎上增加了幾個142?此時思維較活躍的學生就能夠馬上給出答案:(99+1)×142
(二)平常練習嚴要求
為了幫助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升,我還會對學生的日常聯(lián)系進行要求,讓他們每天都堅持做幾道計算題。教低年級時,每天布置4個加減法計算。今年教五年級,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做4個乘除法的豎式計算。每個星期開展一次“我是計算小能手“的競賽活動,評選出“最佳計算小組和先進個人”。把計算書寫整潔的作業(yè)拍成照片,張貼在個性展示欄里。通過比賽加分的形式,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了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養(yǎng)成自覺糾錯的習慣
實踐證明,重視糾錯,這一措施也可以幫助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我采用的方法是:當學生在當面批改時因為抄錯或書寫出錯的題,第一次,第二次我會指出來,之后由學生自己找出并當面說出錯的原因。有些學生剛開始時做很多次都是錯的,就是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抄錯數(shù)據(jù)。這時我才指正,這樣做對學生的觸動是很大,相信今后在抄寫時會細心的。每次測試時,總是要求學生自覺檢查,希望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對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進行再次檢驗,看一看,做題過程當中有沒有抄錯,存不存在小數(shù)點漏寫的情況,對于每一個計算步驟都應當進行再次驗算。
二 提高計算能力必須弄清算理,用算理駕馭算法
在教授計算能力的過程當中,不少老師都認為,計算這一知識點沒有什么道理,學生需要在掌握具體的方法之后,多“練習”就可以。其實,如果不能夠明確計算的道理,那么學生就很難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產生知識的遷移,針對復雜的應用環(huán)境也無法適應。所以我們要逐步的引導學生對理論進行理解,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然后再去教會他們怎么做,讓學生從過程當中去體會計算技巧,總結出算法。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20+15)×2,有些學生總是出現(xiàn)20×2+15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呢?歸根結底還是不明算理。此時可以舉一個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當中的例子:語文課本每本的價格是20元,數(shù)學課本每本的價格是15元,買2套這樣的課本要花多少錢?學生很容易就能夠找到計算的算式:20×2+15×2和(20+15)×2,針對同一道題做出兩種不同的求解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再一次體會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應用。
三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必須加強口算、筆算、估算的訓練
數(shù)學離不開算。計算的結果怎么樣?計算的過程順不順利?這些都與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不能掉以輕心。
(一)強化口算
就計算方式而言,口算是基礎比算式發(fā)展。筆算能力的發(fā)展必須要在口算準確的基礎之上,在熟悉掌握口算之后才會形成筆算能力。因此,可以說沒有口算,就不可能有正確的筆算。第一,要熟悉基本的口算,特別是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乘除法都應當爛熟于心。要求學生課前五分鐘,在小組內互相抽查背的情況口決的情況,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達到要求,中午就留下來讀,直到背出為止。第二,對常用數(shù)據(jù)和公式進行把握,在計算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運用到一些公式,這些公式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熟記,這樣可以提高主體的速度。這個學期學習了小數(shù)乘除法,多邊形的面積。我就把常用數(shù)據(jù)、公式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課前讀一讀,背一背。如:0.25×2=0.5? ?0.25×3=0.75? 0.25×4=1? 0.25×6=1.5? ?0.25×8=2? 1.25×2=2.5? 1.25×4=5? 1.25×6=7.5? ? 1.25×8=10
(二)重視筆算,人人過關
筆算非常重視,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它體現(xiàn)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視筆算的教學。本學期學習了小數(shù)乘除法,每天要求學生練習筆算。當面批改,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采用小組內互幫互學,教師輔導等方式進行。力求人人過關。堅持下去,這樣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筆算速度和正確率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引導學生估算
在進行正式的計算之前,要先預估,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加靈活的思考問題,同時也是一種檢驗結果的有效途徑。例如:5.2×6.4=3.328,可以估算一下:5.2最接近整數(shù)5,6.4和數(shù)字6接近但又比它多,乘積應該要高于30,這樣很容易就能夠發(fā)現(xiàn)這道題的錯誤。
總的來說,我們不能指望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在一夜之間有所突破,必須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能夠獲得計算能力上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曾文龍.新課標下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第10期).
[2]楊亞萍.《小學計算教學策略的研究》[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