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存艷
摘 要:小學一年級階段的學生正值天真爛漫的年紀,他們對萬事萬物均存有一定的探索欲、好奇心,然而他們對生命的認知以及對安全的認識尚且淺顯,需要教師多加引導和教育。從“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開展生命教育的現(xiàn)狀和必要性”“課文解讀和故事引入相結合,滲透生命安全理念”“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講座、班會、比賽,逐層強化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三方面入手,就如何開展生命教育與探究,以助學生點燃生命“圣火”進行淺顯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語文;防范意識
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授小學生語文知識,還要滲透安全教育常識。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和體會,對此展開探究,希望筆者的拙見能夠引起眾讀者的深思和共鳴。
一、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開展生命教育的現(xiàn)狀和必要性
當今時代語文教學除卻要助學生學知識、明事理、懂文化、正三觀外,還當為其滲透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和生命教育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亦有些教師在開展類似教育時采用了較為生硬的知識灌輸方式,偏向于讓學生快速學習安全知識,未能將學生視為安全教育學習的絕對主體和參與者。這種方式不僅稍顯僵化和枯燥,還令學生處于安全教育的被動接受層面,不利于深刻地提升其安全教育和熱愛生命的理念。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中除卻為學生傳道授業(yè)外,還當重視其心理發(fā)展、人身安全。另外,安全教育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探清世界、尋找生命之美、獲取積極人生觀的重要一環(huán),若是把握機會助學生打好安全基礎,則是令其受益一生之事。
二、課文解讀和故事引入相結合,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理念
一年級的學生對趣味性強的故事和變幻多樣的情境的敏感程度更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多多融入趣味性的安全故事,構建安全教育情境,借此提升學生的生命安全理念。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下冊的《操場上》時,筆者便請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觀看了名為“打球”“跑步”“踢足球”的幾幅圖片,圖片中有一定的人物、故事背景、動作等。筆者請學生看圖說話,討論圖片中所發(fā)生的故事。在一番討論后,學生展開了大膽暢想并為每個圖片配置了一個小故事。如一位學生通過“跑步”圖片的情境猜想:在早操時分,全班學生一起在操場上跑步鍛煉身體,這時候一兩個小男孩卻在嬉笑打鬧,逐漸脫離了隊伍,而他們腳下不遠處是一個小坑,而他們兩個都沒有看到。筆者在此時及時進行了點評:“結果可想而知,那兩個小男生會不小心邁進坑里,同學們猜想一下他們會受傷嗎?”有的學生回答可能會崴腳,有的則認為或許會擦傷。于是筆者順勢為學生展示了在崴腳和擦傷時的應急處理措施,并再度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現(xiàn)象嗎?如果是你會怎么做呢?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不少學生表示自己會嚴格遵守課內外的紀律,會嚴于律己并監(jiān)督他人,避免此類危險事件的發(fā)生??梢姡踩逃蜕捞N含在課堂內外,教師可以在課內課文解讀和課外生活聯(lián)想等層面為學生滲透安全防范和應急意識。
三、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講座、班會、比賽,逐層強化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安全教育知識的普及方式不應當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在授課之余多組織一些生命教育講座、安全知識小課堂、安全警示語比賽、熱愛生命微電影欣賞等活動,以更加豐富和趣味化的方式逐層強化學生熱愛生命及安全防范的意識。例如,相較于文字介紹,小學生對圖畫、游戲等更為感興趣。基于此,筆者曾經號召學生為校內的臺階、樓梯轉角、滑梯、廁所等地方親手制作安全警示牌,制作方式和所取材料完全遵循學生個人意愿和喜好。如此,既尊重了學生個人意見,亦給予了其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因而備受學生喜愛,其參與度和熱情度極其高漲。有的學生為樓梯口制作了“轉角可能有其他的小朋友哦,請不要走得太急用身體玩碰碰車呀!”亦有的學生為滑梯制作了“請一個一個滑滑梯,不要撞到前面的小朋友啊!”諸如此類溫暖又詼諧的警示語數不勝數,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安全警示牌的過程,亦是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并探尋解決之法的過程,如此既能夠提升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和思考的品質,又能普及安全理念,增強其熱愛生命的意識。
綜上所述,為人師者應當將語文教學和安全教育結合起來,自知識、意識、能力等層面為學生滲透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識,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觀,點燃其生命里的“圣火”。
參考文獻:
[1]陳愛忠.走出中小學安全教育困境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10):122-123.
[2]王福林.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6(1):45-46.
注:此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2822)系列研究成果。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