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桓
摘 要:主題教學是在教師確立的主題框架下,圍繞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具有知識能力的系統(tǒng)性、拓展性和針對性,使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更集中且豐滿——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就主題教學闡述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教學;見解
所謂主題教學,有多種概念界定版本。但基本的認知是:主題教學首先是在一個特定主題下組織開展(有的認為是以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為主題,有的認為是以教學目標或內容為主題——這是差異性),具有穩(wěn)定的指向,所以具有相當?shù)南到y(tǒng)性。其次,主題教學的學習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一名“導師”“助手”出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能力建設。而在這種情態(tài)下,教學內容的“自由度”要比教師控制寬得多、容量需求要大得多,因而,主題教學又具有一定拓展性。
下面,結合小學語文教學,闡述對主題教學理論與實踐的一些理解、思路和建議。
一、主題教學應該是液態(tài)的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實施肯定是有一條主線、一個確定主題,這為整個學習構建了框架。而在這個框架下所進行的主題教學和學習活動,又沒有一個固定模式或規(guī)則——可以這樣假設:把主題教學的主題視為一個容器。不同的主題就是不同的容器——鍋碗瓢盆,什么都可能是。那么,學習內容和過程就是其中的湯液。這個湯液肯定是放到什么容器中出現(xiàn)什么樣的形態(tài),而不是容器去適應湯液。
從具體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上分析(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下同)。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有《師恩難忘》《孔子與學生》……這一組文章,那我們可以圍繞這些確立一個主題——“師生關系”,那適合的教學策略方法是什么呢?個人感覺采用師生互動體驗法是比較感性、直觀的;而下一個單元,是一組關于“月亮”的文章,又可以確立學習的主題“月亮”——那,什么方法比較合適呢?顯然是情境法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把握。這就可以看出,不同主題(容器)下,就應該采用不同的教法(內容)。
再從學生主體角度上看。不同學生有不同的主觀能動需求。比如同樣是圍繞“民族”這個主題,有的學生喜歡“蒙古族”,有的學生對“藏族”感興趣……那么,教師就應允許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去開展較自由、獨立的學習。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每次需要一個確定的主題,但教學方法和內容卻沒有章法可循——所以我說,主題教學應該是“液態(tài)”的。如果教師硬性對學習方法、模式進行規(guī)定,那主題教學就無法有效推進。
二、主題教學資源是統(tǒng)籌的
上面闡述了,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方法、策略、內容需要根據(jù)主題進行針對性設計。那么,主題教學的資源應該怎么組織呢?首先需要明確兩點:第一,主題教學的資源一定要圍繞主題來組織,否則就會失去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第二,主題教學的資源要圍繞滿足、方便學生學習為主旨,否則就失去了有效性。
在這個認知下,小學語文教師為學生準備主題學習的資源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充分利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中的文章也好、材料也罷,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來編排的——往往是,教材中的某個單元就是我們要確立的主題(就如前例,第一單元以“師生關系”或“師恩”為主題,第二單元以“月亮”為主題),那么,這個單元中的文章,就自然是對應主題下的學習資源,非常集中、便利。這樣組織資源為師生節(jié)省了時間和經(jīng)濟成本;另一方面,教材中的學習資源非常適合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語文教材從一年級識字開始到高中畢業(yè),是一個語文素養(yǎng)教育的體系,每個年級的教材針對不同學識和心智水平的學生。如果我們從教材之外去組織資源,就顯然不如教材中的資源更適合學生理解和把握。
第二,開發(fā)資源,拓展外延。教材中的資源是我們組織主題教學最合適、最便利的資源,但是,我們不能把它視為唯一或全部可選的資源。要知道,受教材“容量”的局限,教材中不可能針對某一主題、方向為我們提供足夠豐富的內容。教材其實就是給我們的學習提供一個參考依據(jù)而已。在主題教學下,我們是以學生為主體,要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個性,那么,教材中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四年級下冊“春潮”這個單元中,有《春潮》《三月桃花水》兩篇課文,就算加上后面“語文天地”中提供的兩首詩歌和兩篇文章,也不過六個資源而已,這顯然是不能滿足我們帶領學生圍繞“人與水”這個主題來開展學習的。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幫助學生搜集一些與水相關的文章,供學生閱讀,也可以鼓勵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去選擇閱讀對象。這樣,拓展到教材之外,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以上,是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對主題教學的一些見解。主要闡述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主題教學的組織要因“題”制宜,不應套用、固化教學模式或方法;二是教學資源的組織應有統(tǒng)籌觀念,充分利用教材,但又應主動突破教材。
參考文獻:
[1]陳秋名.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7(3).
[2]張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