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p>
摘 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大量采用,一方面給單調(diào)的課堂注入了許多新內(nèi)容,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但另外一方面減輕教師備課負擔的同時,導致教師淡化自身基本功的修煉,使語文課堂失去了語言的基本韻味。因此,教師正確認識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更要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濃情依依,韻味十足。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師 基本功 修煉 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118-01
近幾十年來,全國各地在理論與實踐的基礎(chǔ)上涌現(xiàn)出許多知名專家和教育流派,如于漪老師為代表的“情感派”,田夢龍老師為代表的“導讀派”……在知名專家的引領(lǐng)下也探索出眾多課堂教學新模式,如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獨創(chuàng)的先學后教;山東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附屬學校的“后茶館式”……這些教育流派和教學模式引起了轟動,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慕名而來考察和學習。教育發(fā)展相對薄弱地區(qū)在借鑒發(fā)達地區(qū)教育理論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本地實際,進行二次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大力提升本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水平。新的教育理論不斷研究、新的教育模式不斷完善,在演繹和變革中都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yè)向縱深發(fā)展。同樣,年輕的教師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受益者,教師在一次次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已經(jīng)成長為當?shù)貙W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育名師。但是我們不容忽視一個現(xiàn)象,就是部分老師學習之后進步不大,或沒有進步。他們懷疑這些流派和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甚至懷疑專家名師閉門造車,作秀造假,搞表演。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呢?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筆者是一名多年來堅持一線代課的語文老師,多年的經(jīng)驗再一次證明:“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須有一桶水”。那些教學流派或教學模式都是想辦法如何把老師的“水”分給學生的。當自己的”水”足夠多時,才能考慮如何給于學生。正如教育家竇桂梅說:教師教什么是第一位,怎么教才是第二位,教什么永遠比如何教更重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我們實際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根本就沒有那一缸“水”,何談給學生 “分”。也就是說教師知識匱乏,課標最基本的要求都無法實現(xiàn),何談給學生教。這樣的教師只能照本宣科,既沒有深度挖掘,又沒有橫向延伸與拓展。正如有人調(diào)侃語文教師:底子不厚,視野不寬、修養(yǎng)不足、情趣不多,上課依靠多媒體,到處是“聲” “光” “電”“影”,聽不到老師的朗讀,看不到老師的板書,感受不到老師的真情流露,語言文本所蘊涵的依依濃情就這樣被多媒體所湮沒。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既要學習專家學者如何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還要很明白語文教師應該傳授給學生那些知識,培養(yǎng)那些能力,常反思自己是否還具備這些知識和能力。如果自身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不足,就及時虛心向?qū)<颐麕煂W習,增強自我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基本功。中小學語文教師到底必須具備哪些基本功呢?首先要弄明白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什么。例如天津市清華附小的《小學語文質(zhì)量目標手冊》中提出三個質(zhì)量目標:小學生要有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在一手好字中強調(diào)孩子首先要把字寫正確,隨著年級增高逐步把字寫規(guī)范寫美觀。在一篇好文章中納入兩個要求,要讀懂一篇好文章、要寫好一篇好文章,學生要能積累、會觀察、要應用。于永正老師認為:“語文老師應留給孩子書寫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還說語文是學語言,用語言,教師應指導學生說好話、寫好字、作好文”。其實中小學語文老師都知道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如果要求語文老師細說個子丑寅卯,未必每一個人都能說的清楚。這充分說明教師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基本功存在諸多問題。
中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至少要寫好字,會表達、能賞析三種功力。漢字美主要表現(xiàn)在書法美之中。中小學語文老師的書寫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必須把漢子寫正確、寫規(guī)范、寫美觀。我們不是書法家,但我們要懂書法,只有這樣才能傳給孩子正確的練字方法,才能教育孩子把字寫好。書寫速度慢、寫得字東倒西歪,難看、無章法。這些問題與語文教師不重視書寫息息相關(guān)。
表達能力分為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中小學語文教師普通話發(fā)音要標準,詞匯豐富、充滿激情、富于感染力。語文老師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點燃學生求知的激情、打動學生純真的心靈,讓學生在愉悅之中感受到文本之美。語文教師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增進師生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作文,自己首先要能作文,懂作文。縱觀全國優(yōu)秀的語文名師,像于漪、魏書生、李鎮(zhèn)西等都是會觀察,善寫作,著書立說之人。語文老師不會寫作就像歌唱家不會唱歌、鋼琴家不會彈琴一樣。所以老師要敢于寫,只要堅持寫就會寫好,就會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余映潮老師說:“課文不是讓老師用來提問的,也不是讓語文老師就課文教課文的,語文老師的第一教學能力就是提取、整合課文中的教學資源”。語文老師沒有扎實的文學賞析能力,如何提取與整合。所以,語文老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賞析能力,最起碼要能從眾多文章中找出優(yōu)秀的篇目,從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中能找出精彩的片段;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寫作順序、事件等方面分析作者行文思路。能從用詞、修辭、寫作手法等方面去賞析特色,能就不同的文體采取不同的教法。相同的文體能找出它們的異同等。教師如果備課離不開教材教參,上課念教案,講題抄答案,人云亦云,毫無自己的思想,那么就要從基礎(chǔ)開始,多看、好學、苦練提高自我綜合素養(yǎng)和語文知識儲量,以適應素質(zhì)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馬可連科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shù)?!笨偠灾Ю镏惺加谧阆?。我們要不辜負學生,要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第一要務(wù)就是修煉好基本功——老師那桶“水”要讓學生取之不竭,用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