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山
摘 要:新課改浪潮下,初中數學如何立足實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是當前相關教學工作者面臨的重點課題之一。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不高的成因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以提高教學成效為引導的教學思路與方法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思路
為順應新課改發(fā)展潮流,初中數學教師應轉變思路,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不高的成因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對教學方法、教學對象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探尋教學突破口,實現數學與教學質的突破,讓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科產生新的認識,并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愛上數學。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成因分析
由于應試教育制度早已盛行多年,所以在應試教育影響下的殘留思維仍舊在部分教師思想中根深蒂固,這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過于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在此影響下,學生只能“囫圇吞棗”般把知識點吃到肚子里,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其次,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流于形式,不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學生純粹是為了應付任務而回答,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在此過程中得不到有效體現,而課堂提問的引領作用也得不到有效發(fā)揮。此外,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并沒有從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性出發(fā),把這些靈活性的知識點進行機械化講說,導致學生學得乏味、學得乏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日益低下,課堂教學效果不高。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改革思路
(一)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型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而思維則是以疑問作為起點,其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也就是說,學生需要產生疑問才能有思維,而需要經過思維才能解疑、釋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從數學學科的本質屬性出發(fā),結合所教的知識內容,巧妙設計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知識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上來,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點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在探究中深入感受數學的內在魅力,發(fā)展自身的認知能力了。
以九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小節(jié)“認識一元二次方程”為例進行分析:第一步,教師可以針對知識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增加感性體驗。先出示探究性問題:要剪一塊面積為150cm的長方形鐵片,使它的長比寬多5cm。這塊鐵片應怎樣剪?在問題情境中,教師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嘗試自己探究解決,在學生完成問題的基礎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有序揭示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列出方程。第二步,教師通過引出實際的問題所形成的方程來對整式方程進行定義,整式方程基礎上對照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從而給“一元二次方程”命名,形成新概念。
(二)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實現“理論知識”向“數學技能”的轉型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研討為主要形式的知識獲取策略,其能夠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所存在的“滿堂灌”教學弊端,對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當然,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來說,學生主動參與并不是簡單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而是圍繞學生的思維模式、能力素質的發(fā)展而開展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其不僅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還能夠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前交代學生剪裁好幾個圓和準備幾根直線,而在課堂上則根據“異質同構”的做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4人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即讓各個小組分工合作對圓和直線的位置進行擺弄。設⊙O的半徑為r,圓心到直線l的距離為d,請同學們模仿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擺出圖示中的位置關系,并分組討論圓和直線存在怎么樣的位置關系?
各學習小組在明確分工后,都迅速展開合作探究活動,通過激烈的討論和不斷的驗證,各學習小組都能夠得出如下結論:(1)當直線l和⊙O相交時,d
(三)生活教學,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知識學習”向“知識應用”的轉型
數學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實際,所以我們基本上能夠在生活實際中找到數學知識的原型。針對數學“源于生活”這一本質屬性,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可以嘗試把數學知識和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融合起來,把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素材作為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回歸到生活,聯系生活學數學,從而學會用數學頭腦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合理解決生活的問題。
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根據學校正門位置走向,選擇相對大門口較近的十字路口作為坐標原點,南北方向作為x軸,東西方向作為y軸。讓同學們根據學校建筑物的位置,在坐標系上標志出來,并賦予相對應的描述信息。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的實際應用價值,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數學教師應根據造成數學教學效果不高的原因,結合新課改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對現有的數學思路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對課堂進行優(yōu)化改革,促使課堂脫離傳統(tǒng)課堂中的枯燥乏味,顯出青春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素賢.淺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性[J].學周刊,2018(2).
[2]繆彥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