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教給學生語法知識,讓學生在語法、文法的導引下,自主閱讀、翻譯、感悟,在自讀、自譯、自悟中獲得自學能力,培養(yǎng)文言語感,積累文言知識,積淀民族文化。
關鍵詞:句子成分;自主翻譯;自學能力
文言閱讀與鑒賞都應在句子成分分析指導下進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變“導學”為“自學”,變“老師講”為“學生講”,獲得自學能力。具體為“誦讀—自譯—感悟—檢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學習指導模式,現分述如下。
一、讀思領悟,感知文意
讀什么?讀字音、讀節(jié)奏、讀情感,在讀中梳理文脈,培養(yǎng)語感,閱讀分初讀、研讀、品讀三個階段。
1.初讀原文,讀準字音,了解梗概。錄音伴讀或教師范讀,學生標明節(jié)奏、停頓,初悟語氣、語調、語速、情感,了解語段“寫的大概是什么”。
2.研讀注釋,理解文意,把握情感。邊讀邊思邊注,理解文句意思,注意古今語言結構差異,處理句中停頓,如《五人墓碑記》中“吾社之行/為士先者”,就不能破讀為“吾社之行為/士先者”。
3.品讀美讀,化“文”為“白”,把握主旨。通過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讀中疑、讀中品、讀中悟,在抑揚頓挫中將語言形象化,將情感美化、深化,沉浸其中,讀出味道并有所“得”,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研讀譯悟、探究內涵
要想了解“文”(思想內容),須從“言”(語言材料)入手。翻譯時要求學生字典不離手,面對難點字詞,要逐一弄清本義,然后生發(fā)引申,弄清詞的意義群體。如“兵”,甲骨文是兩手持兵器,故本義是“兵器”,由兵器引出拿兵器的人——“士兵”,再由士兵引申出“多個士兵”——“軍隊”,再由“士兵、軍隊、打仗”引申出打仗時的謀略戰(zhàn)術——“兵法”,以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深刻理解意義群。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重點虛詞、倒裝句式,讓學生進行語法分析,理性剖析字詞句,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積累。
1.自讀自譯,淺易自通。自學前,讓學生明確自學內容及要求,自己翻工具書,查相關資料,深入鉆研,教師指點、解惑。如《項羽之死》,學生對歷史事件比較熟悉也感興趣,課本注釋已將重難點字詞全部標注,要求學生自讀注釋,邊讀邊譯,用已學文言知識進行推斷,培養(yǎng)文言推斷能力。
2.研讀探究,質疑問難。變“老師講”為“學生講”。一篇文章,學生講一遍與學一遍不一樣,學生試講應做好充分準備,講片段或段落,要人人講,每人都有鍛煉機會,沒講清、講透的地方,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
3.通譯共識,形成能力。對有爭議的片段或段落,鼓勵學生見仁見智;對容易產生歧義的句子,教師適時拋出“挑戰(zhàn)”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句子成分分析,教會他們根據上下文語境探究句子主旨及隱含信息(省略成分、言外之意等),把握內涵,從整體上對全文所寫之景、所敘之事、所持之論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三、賞析感悟,把握精髓
對藝術手法巧妙、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語言描寫獨具魅力的課文,我們應精讀細講。好的文章,語句都富有生命力,文中的核心句、文眼句、主旨句,需要再三推敲,像“學不可以已”“君子善假于物”等,可聯系歷史人物、生活實例講析,讓學生盡享其中精彩,并把它轉化為今后寫作的詞庫。
1.統覽全篇,析理文脈。引導學生勾畫關鍵詞、句,悟各段主要內容,析行文思路,明行文“眼”“線”,扣“眼”“線”分析整篇特點,為背誦提供線索。如《曹劌論戰(zhàn)》,結合習題訓練,使學生明確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曹劌的“遠謀”,第一段可用二人對話的方式練習背誦,第二段就可用“鼓”“逐”二字提挈統領。
2.賞析品評,陶冶性情。對課文人物、思想“品頭論足”,積極參與文本再創(chuàng)造。敘事類文章側重人物形象分析,引導學生找讀有關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氣勢描寫的語句,對照分析他們各自的言行品質,如《唐雎不辱使命》,通過分角色朗讀,對比秦王和唐雎在神、情、氣、態(tài)上的前后變化,學生很容易就能悟出秦王的欺軟怕硬和唐雎的有膽有識;論說類文章緊扣議論文三要素進行新舊知識銜接比較,發(fā)現不同之處,如將《六國論》與《過秦論》相比較,學生不待教師講就能悟出“論證線索明晰,論證過程嚴密”的結論;寫景狀物類文章側重鑒賞借景抒情的寫法,可借文中之法模習寫景,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提高習作能力。
3.挖掘主旨,一課一得。重視“古為今用”,讓學生走進文本,揣摩文本,學以致用。中學文言課文文質兼美,“質”之美在于它體現民族優(yōu)良傳統、人類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如《孟子》的仁愛思想;《陳情表》“上慈下孝”思想;《五人墓碑記》堅持正義、勇于斗爭的精神……學完后讓學生交流在做人、處世方面受到的啟發(fā),有利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勵他們立志向上,奮發(fā)有為。
四、當堂練習,分層檢測
當堂檢測應低起點、抓重點、小坡度、多層級。文言詞匯、句式,分類歸納、記憶積累;名言警句與真題鏈接,隨堂測查、消化;課外對比閱讀,找讀相關材料,設計習題,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文言文四步教學法,能克服學生畏難情緒,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加知識積累,改變文言文“就題論題”的問題教學,還原“書聲瑯瑯”的語文課堂真面目。以上只是個人的膚淺認識和做法,課堂操作中許多具體問題的解決,還需不斷地總結和研究。
參考文獻:
胡永俊.古文四步教學法[J].湖南教育,2003.
作者簡介:孫維剛(1973.11—),男,甘肅省寧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語文教師,現就職于甘肅省寧縣第一中學。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