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亞
摘 要:略讀課文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略讀課文的教學并沒有受到教師廣泛的關(guān)注,相反,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作為一線教師應走出誤區(qū),正確認識略讀課文。要用好課文前的“學習提示語”,把握略讀課文的重點。同時,要構(gòu)建“自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和經(jīng)驗。還應重視有所習得的“課外延伸”,使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關(guān)鍵詞:略讀課文;提示語;自主;延伸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隨著年級的升高逐年增加略讀課文的分量。在五、六年級的教材中,略讀課文所占的比重與精讀課文已平分秋色,成為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編者的良苦用心。一直以來,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讀課文教學并沒有受到廣大教師的關(guān)注,這些課文的教學設計、案例研究也是少之又少。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正視略讀課文的存在,并結(jié)合實踐思索略讀課文的教學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一、只緣身在此山中:正確認識略讀,走出誤區(qū)
什么是略讀課文?不少教師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
誤區(qū)一:認為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范圍。略讀課文中沒有安排學習生字、新詞的任務,課文后沒有需要思考的問題,課堂作業(yè)上沒有要完成的作業(yè)題,考卷上涉及略讀課文的知識點也是寥寥無幾。因此,教與不教從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痕跡。為了“充分利用”時間,有的教師就將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挪作他用,將其擠出了課堂。
誤區(qū)二:認為“略讀”就是簡單地讀一讀,略微知道課文大意即可。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隨隨便便讀幾遍,由著他們隨心所欲地交流,而自己不加指導,退讓一邊。表面上看,課堂顯得民主與開放,似乎體現(xiàn)了略讀課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特色。其實學生只把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停留在初讀階段,只讀到了“皮毛”,而且讀到的東西也如過眼云煙,轉(zhuǎn)瞬即逝。
誤區(qū)三:將略讀課文當作精讀課文來處理。略讀課文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語言上看,篇篇文質(zhì)兼美,屬于“閱讀精品”。于是,教師就覺得難以割舍,想詞句品析,想感情朗讀,想積累運用,想拓展延伸……面面俱到。本來一課時安排的內(nèi)容,往往需要兩課時或者更多的時間來完成。
以上三種認識誤區(qū)主要是對略讀課文的定位、作用認識不夠清楚,對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理解不夠透徹,沒有較好地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而引起的。這些認識與課標精神也是相悖的。
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沈大安先生認為:“略讀課文就是大略地讀,可以叫粗讀。體現(xiàn)在教學上,就是不求精細、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關(guān)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我們知道,精讀課文重在“精”和“細”,而略讀課文是精讀的延伸和深化,是學生通過閱讀實踐,主動、準確地將“知”向“行”轉(zhuǎn)化的最好訓練場。新課程背景下的略讀課文,就內(nèi)容而言,只要抓住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即可;就方法而言,主要靠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過程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和經(jīng)驗。當然,值得強調(diào)的是教師絕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重難點的地方,教師要適當點撥,那將會是略讀課堂最亮麗的環(huán)節(jié)。
二、揭開廬山真面目:把握略讀,用好“提示語”
在每篇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有一段文字,這就是課文的學習提示語。它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例如《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課的閱讀提示語是這樣的:一次釣魚的經(jīng)歷,給我留下了永久的記憶……讀讀課文,說說“我”是怎樣克服遇到的困難的,體會“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含義。這樣的“提示語”讓學生不再因為這一課生字多、句子難讀而害怕。其實,我們只需要把目標鎖定在如何理解“如何克服困難”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含義。教學上可與前一篇精讀課文《釣魚的啟示》作比較,因為兩篇文章的主旨都是獲得了終身受益的啟示,這篇課文就輕松地學完了。
又如《慈母情深》一課的提示語:在日常生活中,母愛又是何等的深沉。閱讀下面的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母親深情的。執(zhí)教這一課,根據(jù)這個“提示語”來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接著請學生“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再讓學生圈圈關(guān)鍵詞,寫寫批注。自然而然,學生就體味到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母親深情的。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提示語成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的橋梁,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成了語文能力的訓練場。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給出的問題進行閱讀的意識,充分發(fā)揮提示語的作用。另外,教師也要把握提示語運用的時機,可以對提示語進行整理開發(fā),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實踐略讀課文,構(gòu)建“自主”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場所,主要借助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兩種方式。因此,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學生自讀自悟和交流。學生由于個性、愛好、對課文了解的程度等方面的差異,選擇的學習內(nèi)容、方法等也會有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選擇。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是配角,學生是主角。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給予適當?shù)闹笇?,從而真正地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
1.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各得其所
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閱讀內(nèi)容開展學習,這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如《文成公主進藏》一文在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教師不一定要求學生按順序開展學習,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小故事學習。由于學生選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因而表現(xiàn)得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非常好。
2.自主選擇學習方法,推敲品味
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靈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參加各項閱讀實踐,使語文課變傳統(tǒng)的“講堂”為學生自主參與實踐的“舞臺”。雖然在精讀課文教學時,教師著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但是體會是不夠深刻的。在略讀課文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如:掃讀、跳讀、瀏覽、快速默讀、精略讀結(jié)合等閱讀方法。對學生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自主”。
略讀課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師精雕細刻的精講細說,強調(diào)學生“自讀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具體做法就是允許學生選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中。如在執(zhí)教《慈母情深》時,老師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學習母親的深情?”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通過思考,有的說:“我們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從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來體會母親的深情。”有的說:“我們可以圈出不懂的地方,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解決?!庇械恼f:“我們可以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反復體會?!睂W生把以往的學習體驗遷移到本課中,教師只需要順勢引導。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合作精神。
3.自主交流學習收獲,質(zhì)疑解難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當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后需要“隱身”,靜觀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匯報交流、適時指導。筆者在教學《最后一分鐘》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第三小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學生帶著“你有什么深刻的體會?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這樣的問題選擇第二或第三小結(jié)開展小組學習。學生在一段時間的自讀自悟后,在小組里開始交流。這是其中一個小組的交流情況:
學生一:“‘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我明白了此刻正進行政權(quán)交接儀式,國旗正在升起?!?/p>
學生二:“‘是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我感覺到香港回歸了,所有的中國人都站起來了,不用再低著頭做人了?!?/p>
學生四:“我從‘微微顫動的嘴唇和‘淚水這里體會到作者的心情非常激動。她在為香港回歸而感到自豪。可是,那么激動,為什么詩句中會說‘剎那的寂靜呢?”
學生三:“那可能是因為當時是升旗儀式,需要大家保持安靜吧!”
學生四:“有道理,表面上人們是安靜的,其實他們是很激動的、很興奮的,從‘微微顫動的嘴唇就可以看出來了。”
……
在這個無拘無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讀書體會,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同時,學生也把心中的疑惑表達出來,在小組集體的智慧下,一一明朗。這種學習模式中,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王崧舟老師在浙江省第七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上這樣說:“‘讓學生學永遠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讓學生自己學,他們才能‘會學,才能‘學會?!睂W生能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和經(jīng)驗,是我們教師在執(zhí)教略讀課文后最大的收獲。
四、借得春風花更香:重視有所習得,“課外延伸”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边@就需要我們教師帶領(lǐng)學生把略讀課文讀厚,內(nèi)引外連,進行課外延伸。如《最后一分鐘》,在這堂課結(jié)束的時候,可以布置學生查閱有關(guān)香港回歸后的資料,出一期“盛開的紫荊花”的手抄報。或者寫一篇向往香港、贊美香港的小短文?;蛘弋嬕粡埍憩F(xiàn)香港的寫實畫或想象畫。在這里,寫、畫、做,為所有學生創(chuàng)設了傾吐思想、揮灑情感的機會,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進行個性化、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上述例子中,適當?shù)恼n外延伸對課文做了有效的提升,同時又適時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讓學生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
總而言之,略讀課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學方式更為開放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尊重學生的選擇,同時,也要正確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度,引導學生把所學的閱讀方法運用在略讀課文的閱讀實踐中,使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觀感。其實,說到底只有一句話:關(guān)注兒童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參考文獻:
[1]周雅芳.談三年級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3(5).
[2]韋武平.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1(2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