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明 李霞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黨小組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針對高職院校黨小組教育重視不夠、教育方法單一手段落后、教育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黨員之間溝通交流較少的現(xiàn)狀,從思政教育和黨小組教育重視力度不夠、缺乏創(chuàng)新、對校外黨員教育管理力度不夠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四方面的改進措施:加強思政教育投入,提升黨小組教育者的黨建素養(yǎng);改進黨小組教育方式方法,實現(xiàn)多元化教育;采用“互聯(lián)網+黨建”教育模式,以網絡平臺為重要依托,加強多媒體的利用,拓展學生黨小組教育的途徑;引入競爭機制、樹立先進典型,加強宣傳力量,形成“你追我趕”的積極氛圍。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黨支部? 黨小組教育? 創(chuàng)新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027-02
學生黨支部建設是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和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發(fā)揮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是解決學生黨建工作難題的根本途徑。目前,高職院校黨支部的教育學習中,輔導員是學生黨員的聯(lián)系人,一般由他們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輔導員比例配備不足,而且經常忙于日常行政事務,導致黨建工作教育效果不明顯。因此,應拓寬黨建工作的思路,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黨小組的教育方式方法,吸引學生黨員自覺地學習黨的知識,在學生黨員當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為學生搭建思想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雙平臺。
一、高職院校黨小組教育現(xiàn)狀
第一,高職院校不少黨支部對黨小組建設重視不夠,往往工作的重心都是放在如何發(fā)展吸收黨員,但是發(fā)展黨員之后,對黨員的教育力度不夠,存在“入黨前嚴格,入黨后放松”的心態(tài),導致少數(shù)黨員在預備期有違反學校紀律、成績下滑等現(xiàn)象。學生黨支部委員和成員往往由輔導員組成,而不少高職院校輔導員配備的比例不足,輔導員日常班級管理方面工作壓力本身就比較大,而且還兼任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資助、就業(yè)、宣傳、宿舍管理等,聯(lián)系對接的黨員教育就會變得力不從心,導致黨小組的教育管理出現(xiàn)“寬、松、軟”的現(xiàn)象。
第二,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照本宣科,方法單一,手段落后,缺乏活力、新意,沒有根據(jù)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學科背景、思維現(xiàn)狀和興趣愛好等狀況因材施教。一些基層黨務工作者本身思想覺悟不高、黨性修養(yǎng)不足,在黨員教育過程當中沒能樹立榜樣的力量,講解黨章黨規(guī)、黨紀黨史沒有能講深講透。而有的黨務工作者培訓學習時往往按部就班地播放PPT,或是播放一些紀錄片,黨員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入心入腦,對理論精神是否理解把握,他們往往并不關心,教育空洞乏力。當觸及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他們又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提不出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案來。長此以往,學生黨員對此類教育學習就會失去興趣,黨小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高職人才培養(yǎng)往往都是以就業(yè)為導向,三年的校內學習時間一般都是兩年或是兩年半就結束,很多學校學生在大三的時候就會外出實習,在校的時間往往很短。不少黨員剛剛發(fā)展成預備黨員或是還在預備期內就離開學校外出工作,而現(xiàn)實中預備期的黨員教育恰恰也是黨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幫助黨員提升思想覺悟和理論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但學生實習之后校外黨員的教育黨支部往往鞭長莫及,導致教育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
第四,黨員之間溝通交流較少。學生黨員往往來自各個專業(yè)、各個班級,平時開會學習的時候才有可能聚在一起,日常接觸不多,半個學期下來有可能自己黨小組成員的名字都沒能認全,更談不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相互提高,黨小組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功能作用沒能很好地發(fā)揮。
二、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重視不夠。輔導員作為黨支部的教育者,應該掛靠黨小組進行黨員的理論和實踐教育,但是不少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還是定位在學生工作日常管理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本位功能。“重業(yè)務、輕黨建”的工作狀況時有發(fā)生。輔導員忙于日常管理事務,沒能把精力投入到思政教育、政治引導、黨員教育上來,政治理論素養(yǎng)也沒能很好地提升,導致在教育黨員的時候,自己就會顯得力不從心。
第二,對黨小組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黨建工作的重心往往落在整個支部的建設,黨小組“小而精”的功能沒有凸顯,作為團隊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沒能激發(fā)出黨小組成員比、學、趕、超的積極性,黨小組協(xié)助黨支部做好對黨員經常性的思想教育,接受黨員的匯報,關心和了解黨員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的優(yōu)勢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第三,黨小組教育方式方法陳舊。有的黨小組把黨員教育當成應付式的任務來完成,沒有形成體系化的教育方式,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接到教育的任務時就是安排大家一起開會學習,看教育視頻,看完就散場,沒有討論交流、沒有學習總結、沒有結合學生的實踐進行教育,周而復始地開展類似教育。這極易使學生產生倦怠甚至是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教育的效果。
第四,對校外黨員教育管理力度不夠。高職院校更傾向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在校學習時間相對較短,這就要求黨務工作者結合實踐,探索出校外黨小組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我們培養(yǎng)出的黨員走向社會更應該扎實開展工作,服務基層,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真正體現(xiàn)一名黨員的社會價值,如果這個時候放松了跟進教育,那么在校內的教育就會大打折扣。
三、改進措施
(一)加強思政教育的投入,提升黨小組教育者的黨建素養(yǎng)
黨支部委員是凝聚黨員、引領黨員發(fā)揮作用的主心骨,支委的選拔要有一定的黨齡要求,最好能在高校上過思政類課程或是形勢與政策課,理想信念堅定,大局觀比較強,有一定理論功底的同志擔任。學校應適當減少支委的事務工作,增加支委和黨員交流的機會,讓支委更多地參與培訓交流,增強政治理論水平和基本黨務素養(yǎng),練好黨員教育的基本功。
(二)改進黨小組教育方式方法,實現(xiàn)多元化教育
以活動為載體,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基點,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fā)點,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落腳點,開拓創(chuàng)新黨小組教育內容和方式??梢园褜I(yè)學習和普通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納入黨小組教育指導的內容,關心學生黨員專業(yè)技能學習,急學生黨員所急,促進黨員學生合理安排學習工作,全面發(fā)展。把黨的歷史知識學習做成一個活動,按黨的發(fā)展年代給黨小組分配學習任務,每小組精細學習一段黨的歷史。這樣可以減少學習壓力,促進學生黨員認真積極學習,黨支部所有小組把學習成果匯集起來時就是一部完整的黨的成長歷史??衫檬罴俸俚臅r間開展學生黨員實踐活動,號召學生黨員各自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社區(qū)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實施情況,訪問老黨員老支書,尋找紅軍的足跡等,用照片、視頻、PPT等學生黨員喜聞樂見的方式提交作業(yè);給每名黨員發(fā)放“愛心存折”,讓黨員成為注冊志愿者,每個學期開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志愿活動,有計劃立項、有群眾評議、有總結表彰,把黨的宗旨融入廣大青年學生黨員“愛動手、勤操作”的各項服務群眾的實際活動中去。
(三)采用“互聯(lián)網+黨建”的教育模式,以網絡平臺為重要依托,加強多媒體的利用,拓展學生黨小組教育的途徑
利用新技術、新媒介、新溝通手段和新傳播手段,用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增強活動吸引力。這也是管理校外流動黨員的重要手段。黨小組可以要求流動黨員定期匯報思想和學習、工作狀況,確保流動黨員“有聯(lián)系,受教育,能管理”。例如,廣西區(qū)黨委主推的黨員教育APP“八桂先鋒”,就是提供黨員線上學習和線上互動的一個優(yōu)秀平臺;教育部推進的易班社區(qū),也可以建立相關的黨員學習園地,采取黨員服務站等方式,從理論到實踐,給予黨員多方位、多維度的教育。在日常的黨員交流中可以通過微信和QQ群推送一些正能量的文章,發(fā)布學生黨員迫切想要了解的新信息、新政策,鼓勵學生黨員關注共產黨員、光明網、人民網等相關公眾號,踴躍在網上發(fā)言交流,當意見領袖、做網絡紅軍,黨小組長同時與學生黨員在網絡上形成互動,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促進學習成效。
(四)引入競爭機制、樹立先進典型,加強宣傳力量,形成“你追我趕”的積極氛圍
黨小組教育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各黨小組間、各黨小組成員間應形成“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樹立學生黨員學習標兵,發(fā)揚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頭雁效應,帶動身邊一批優(yōu)秀的同學共同進步,以點帶面,推動基層黨建全面加強、全面過硬,讓黨的旗幟在每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總之,加強高職院校黨小組建設,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高校黨小組在教育過程中應激勵黨員形成多樣化的思維模式,促進相關創(chuàng)新工作的形成,創(chuàng)新教育和實踐活動,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通過開展“三嚴三實”“三亮三比”等實踐活動,讓每個黨小組的成員樹立“四個意識”“四個自信”,成為“四講四有”的優(yōu)秀黨員,從而為高職院校黨小組建設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可峰.發(fā)揮學生黨支部黨小組作用,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J].文教資料,2010(3)
[2]張雅靜.高職院校建立功能性黨小組可行性分析[J].寧夏師范學報,2011(10)
[3]劉怡.高職院校學生黨小組能動性發(fā)揮的初探[J].理論探討,2011(6)
[4]韓升成.提升黨小組學習、管理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分析[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5(5)
[5]崔佳.構建育人項目黨小組模式的高校學生黨支部研究[J].教育觀察,2016(2)
[6]葉任澤.開展黨小組帶團小組活動 創(chuàng)新黨團共建工作機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1(3)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年人文社科類專項“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黨小組教育創(chuàng)新性研究”(桂職院[2017]282號172204);2017年度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項目(2017YKY006)
【作者簡介】黃旭明(1984— ),男,廣西南寧人,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經貿學院學生科科長,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李 霞(1983— ),女,廣西博白人,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學生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