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鳳霞 陳娟
【摘要】“高等數學”是高等院校經管類、理工科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該課程有其固定的特點: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教學,本文認真分析和總結了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便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高等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且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的基礎必修課.它涉及了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等各個學科領域,如生物、醫(yī)藥衛(wèi)生、高等化學、管理及量子力學等,而且在這些領域里都有很重要的應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常會遇到這樣的困難和問題:一、很多學生認為高等數學很抽象、枯燥,概念不容易理解,學起來非常吃力,于是對學習這門課程失去信心,提不起興趣;二、我校是一所民辦二本院校,經管類、工科類專業(yè)的學生居多,沒有設數學專業(yè),數學師資緊缺,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等.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克服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實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希望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概念的引入和背景的理解
實際上在“高等數學”中很多基本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因此,講解概念時適當還原歷史背景,介紹一些生活中的實例,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例如,在導入常數項級數的概念時,我們可以介紹芝諾悖論(阿喀琉斯永遠追不上烏龜的故事),通過精心設計的Flash動畫生動演示“追”與“趕”的過程,使學生直觀理解這個悖論所描述的數學問題,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又比如,在介紹梯度的概念時,我們可以引入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螞蟻如何逃跑?”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入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愛上這門課程.
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概念的內涵,引導學生去分析和總結概念間的聯(lián)系及差異
通過把握課程的精髓,讓學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那些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上,真正學深學透.比如,“高等數學”總離不開微分學、積分學與級數三大模塊結構.其核心思想也就一個即“極限”,微分、積分、級數均為某種形式的極限.從第一章開始講極限,導數又是特殊的極限,定積分的定義又是一個“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到了二重、三重積分的定義又是極限,總之,把極限的思想貫穿在學習“高等數學”課程的主線中,會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學過程中,把數學建模的思想滲透到“高等數學”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學生的專業(yè),編寫與實際相關的題目以及跟本專業(yè)相關的題目,不僅僅是用教材中的例題
比如,介紹科赫雪花曲線,科赫雪花曲線是瑞典數學家海里格·科赫在1904年提出的,是分形幾何學中經典的例子.通過經典的數學模型,一方面,展現(xiàn)了數學的幾何美和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高等數學課程實際應用的價值.
四、在教學過程中,在講解例題時,告訴學生們?yōu)槭裁匆@么解,怎么會這么解,理解題目所涉及的概念及題目的最終目的
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學多問,遇到問題時,多向同學、教師求問,要弄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掌握問題所關聯(lián)的理論和知識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學習數學的能力.
五、第一要掌握學習技巧,任何學習都是有技巧的,如果找不到技巧,盲目學習之后事倍功半,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本課程中雖說有很多公式,但并沒有學生抱怨的那么難記.讓學生清楚公式與公式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從這個公式到那個公式之間有什么橋梁,自然而然就會運用了.比如,學生們非常熟悉的牛頓——萊布尼茲公式.它告訴我們:要計算f(x)在區(qū)間[a,b]上積分值,不需要考慮這個區(qū)間的內部,只需要考慮區(qū)間的兩個端點a和b,它等于原函數在兩個端點的函數值之差,這就大大降低了難度.第二要多記錄,對高等數學重要的公式、理論要準備一個小本子,包括課堂筆記等,記錄下來隨身帶著,熟練記憶,經常溫習,能記在腦海里.這樣能極大方便自己以后的熟練運用.比如,在一元函數微分學與積分學中,有很多的公式是需要記住的,只要理解了導數和積分的概念,再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這些公式,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在教學中,將板書、多媒體及數學軟件等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一方面,提高課堂效率,解決了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問題;另一方面,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積極性,使得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具體化
例如,在講定積分、二重積分的概念、空間解析幾何等等知識,充分應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生動形象演示知識點,使得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有一個直觀的理解,而且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了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提出了六點建議.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發(fā)現(xiàn)需要進行改進的地方,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好地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后續(xù)課程及相關專業(yè)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知恩.工科數學的教材建設與課程改革[J].工科數學,1993(1):1-4.
[2]唐明.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討[J].北方經貿,2010(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