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益民
摘? ? 要: 大學“應用寫作”因其定位的模糊性、內容的枯燥性而教學效果欠佳,這種狀況的形成具有教材籠統(tǒng)、學生懈怠、教師盲目等多種成因。要從改革教材入手,以“實用”“足夠”為原則;以強化師資力量為前提,探討高?!皯脤懽鳌苯虒W方法,增強高?!皯脤懽鳌苯虒W效果。
關鍵詞: “應用寫作”? ? 教學現(xiàn)狀? ? 改革策略
目前,大學“應用寫作”課程面臨信息革命潮流的沖擊,現(xiàn)代社會中信息的豐富性和廣泛性給傳統(tǒng)寫作教學帶來了問題。當前,“應用寫作”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其中一個普遍問題是“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寫就錯”。認真研究當前“應用寫作”的教學局限和成因,探討“應用寫作”多元、完善、貼切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
1.“應用寫作”的教學現(xiàn)狀
1.1學生狀況
整體上看,學生學習“應用寫作”效果較差,主要表現(xiàn)為:畏懼寫作、輕視寫作、忽略寫作等。長期以來,部分大學生對寫作充滿恐懼。部分學生知道應用文對自己未來工作很有幫助,但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后,依然效果不佳,因此,這些學生有畏難情緒,認為應用文太難學,出現(xiàn)了應用文寫作流于形式的問題。和畏懼寫作相反,部分大學生輕視應用文的寫作。應用文的實用目的十分明確,寫作時較為枯燥、乏味、單調。另外,在教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某些學生認為應用文寫作只要把格式記下來,把材料填進去就可以了。信息時代,資源共享,隨便到網(wǎng)上下載就行。這種認識必然導致學生忽視應用文寫作基本功訓練。學生由于就業(yè)壓力,往往忽視“應用寫作”這些非專業(yè)的選修課。大一、大二的學生忙于學英語,沒有時間進行寫作訓練。大三、大四學生為就業(yè)考慮,部分大學生忙于考證,某些大學生急功近利,荒廢基礎知識學習,使寫作類公共課無人問津或選而不修。
1.2老師狀況
當前,“應用寫作”的師資狀況和教學方法不容樂觀。
1.2.1師資薄弱
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不穩(wěn)定。由于“應用寫作”課程地位邊緣化,很多教師從事教學大多是臨時的或附帶的,因此,師資流動性強,穩(wěn)固性差。二是沒團隊。目前,高?!皯脤懽鳌钡慕處煷蠖嗍菗涡姓殑盏娜藛T兼任。他們單位不同,不能形成教學團隊,形成合力。三是經(jīng)驗少。從目前情況看,“應用寫作”的教師一般是中文系畢業(yè),對科技、經(jīng)濟、法律等專業(yè)知識了解不多,因此講課和指導學生時隔靴搔癢,針對性差,貼切性少。
1.2.2方法陳舊
當前,某些教師“應用寫作”的教學方法單調、陳舊,一般表現(xiàn)為三種傾向:一是認為應用寫作很容易,不必講寫作理論,只要讓學生掌握格式就行了。二是偏重于傳授理論知識,對寫作實踐關注少。三是教學手段落后,信息量小,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1.3教學效果
由于“應用寫作”教學具有上述弊端,教學效果很不樂觀,主要體現(xiàn)為文種混雜和表述混亂。一些學生在“應用寫作”中亂用文種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如不能分辨通告和通知、不能分辨請示和報告等文種的區(qū)別。在應用寫作中,有些學生不僅文種選擇不規(guī)范,而且格式、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有的學生把應用文的語言表述混同于一般的散文、記敘文。一般的散文、記敘文寫作時可以運用很多修辭手段,使文章具有文采。應用文的語言是零度風格,語言要求樸實、準確。部分學生由于寫作基礎較差,語言表述不準確,遣詞造句混亂,語病普遍,不僅不能保證文章體現(xiàn)出應用文的語言風格,甚至不能保證文從字順。
2.“應用寫作”的改革策略
2.1改革教材
“應用寫作”教學改革首先要從教材人手,力圖使教材符合學生和社會需求實際。第一,教材要有針對性,教材要對應授課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文科生和理科生、工科生應當有所差異,不能所有大學本科生都用同一本教材。教材既要適應學生的需要,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通用到專用的思路安排文種的分類及順序。第二,教材要有時代性,要與時俱進。如“申論”是一種新型的寫作文體,已經(jīng)成為公務員考試的重要內容,但在當前大學“應用寫作”教材中基本沒有涉及。另外,在編寫體例上,要打破傳統(tǒng)“應用寫作”教材“概念+分類+格式+例文”的模式,文種應從情境導入或案例分析入手,精減寫作知識,增加技能訓練的比重。第三,教材文種要增加例文數(shù)量和寫作訓練的內容。要根據(jù)“必須”“夠用”的原則,適當壓縮理論知識,增加例文數(shù)量與寫作訓練的內容。同時,要使“應用寫作”理論和實踐緊密相結合,如講到搜集材料,就可以確定一個選題,讓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材料。這樣才能更好地使“應用寫作”理論學以致用。
2.2強化措施
要提高“應用寫作”教學水平,學校層面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強化“應用寫作”的教學條件。
首先,學校應重視“應用寫作”學科的開設,增加課時量,保證教學有足夠的時間。其次,要增加師資力量。要選派專業(yè)基礎扎實、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充當“應用寫作”的師資,保持“應用寫作”師資力量的相對穩(wěn)定,構成“應用寫作”師資團隊,以便在教學中形成合力,大幅度增強“應用寫作”教學效果。再次,要拓展“應用寫作”教學方式。某些重要的文種可以邀請從事相關工作的企業(yè)人員、公司職員、黨政機關工作者參與教學。
2.3改變方法
要增強“應用寫作”教學效果,必須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益要素的前提下,改變教學方法,使“應用寫作”教學方法豐富多彩、與時俱進。
2.3.1模塊式教學法
“應用寫作”中的模塊式教學法就是相關文種整合起來,統(tǒng)籌兼顧地進行教學。某些應用文的不同文種是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的,這些文種在應用寫作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如競聘辭、求職信、個人簡歷;計劃和總結;報告和請示;市場調查報告和市場預測報告;上訴狀、起訴狀、答辯狀等。由于這些文種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應用寫作”授課時,可以將這些關系密切的文種組成一個模塊,前后照應、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應用寫作”教學效率,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具體教學訓練中,模塊式教學法可以根據(jù)某些文種之間的聯(lián)系,設計出系列訓練方案。如“求職系列”,教師先針對某一職位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讓學生撰寫個人簡歷、求職信、競聘辭等系列文種。這種模塊式系列訓練能使學生較為容易地把握相關文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有效提高“應用寫作”的教學水平。
2.3.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生動可感、形形色色的案例使學生了解不同案例運用的不同文種,使學生學習處理在現(xiàn)實語境中遇到的不同問題,并且通過案例的處理培養(yǎng)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寫作能力。案例必須精選真實情境或真實事件,比如教師在講授某一文種之前,可以選取與學生有聯(lián)系的、可以感知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如講授刑事案例中的起訴書,可以引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犯罪案例進行分析。又如講授經(jīng)濟案例中的合同,可以引用學生校外租房的案例進行分析。
2.3.3情境教學法
“應用寫作”的情境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增強學生的現(xiàn)實感受,從而讓學生將寫作知識和直接感受轉換成寫作能力。情境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應用文涉及的環(huán)境氛圍中,使學生“身臨其境”,進入積極的角色體驗,從實踐主體角度做出符合應用寫作的反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由教師從現(xiàn)實生活實際狀況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由學生討論后設置、完善某個情境,并設想在某個情境中扮演某個角色,以這個角色的身份構思,完成某種應用文文種的撰寫。如模擬學生較為熟悉的本校、本系的活動,讓學生以學校辦公室或本系的名義制發(fā)函、通報、通知等公文。
3.結語
“應用寫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有多元成因:從學生角度來看,信息社會的便捷性使學生忽視基本訓練;學業(yè)就業(yè)的雙重壓力使學生放棄“應用寫作”的基本訓練。從教師角度來看,學校對“應用寫作”的忽視使“應用寫作”的師資較為弱化;某些教師對社會事務的生疏使授課時針對性、貼切性較為缺乏;某些教師授課時方法的僵化、陳舊使“應用寫作”教學效果欠佳。但產(chǎn)生這些狀況的最關鍵原因是學校對“應用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要增強“應用寫作”教學效果,學校就必須提高對“應用寫作”課程的重視程度。從教師角度來看,要增強“應用寫作”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擺脫出來,大力探索“應用寫作”新的教學方法,如:模塊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參考文獻:
[1]刁曉丹.談高職寫作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J].遼寧高職學報,2007(5).
[2]杜軍.大學應用文科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的新舉措——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的移植應用[J].中國高教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