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皓
摘 要:高中政治教師在對學生實施課程教育時,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主動探索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政治生活進行正確的看待。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授課理念、授課模式,重視引導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度的思考,借助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養(yǎng)成法治意識,進而提升整體課堂教學的德育效果。為此,主要思考高中政治教師如何培養(yǎng)班級學生的法治意識,以期實現(xiàn)政治課程教育的育人功效。
關鍵詞:高中生;課堂教學;法治意識;培養(yǎng)途徑
法治意識作為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對人們價值認知以及行為意識有著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其未來發(fā)展。在對高中生開展課程知識講解的時候,教師需要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增加他們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yǎng),積極推動他們實現(xiàn)全面化的成長。所以,教師要思考如何積極培養(yǎng)高中生的法治意識,引導他們形成完整的人格,以此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給依法治國方略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一、立足課堂,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開展法治教育
要想對高中生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開展法治教育。通過對人教版的教材內容進行思考以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所編寫的內容蘊含著非常大的教學價值,這也是對學生開展法治意識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1]。所以,政治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開展深度的挖掘,充分借助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引導班級學生樹立法治意識。這樣能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法治意識,也可以穩(wěn)定提升整體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對學生開展“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課程教育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所羅列的知識點,也應該對內容開展深度的思考,對學生開展法治教育。人們會受到諸如階級立場、利益出發(fā)點、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由此做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一些人會為了國家社會利益貢獻自己的一生;也有一些人只希望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為了私人利益出現(xiàn)違法亂紀的行為,如偷盜、詐騙等。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對這些行為進行分析,判斷這些行為的正確性,分析這些行為所帶來的社會后果。并引導教育學生不能因為私人利益違反法律規(guī)定,而是要遵守國家法律的各項規(guī)定,牢牢守住這條基本的做人底線。
二、回歸生活,聚焦社會熱點問題,強化法治意識
在對高中生開展知識教學時,教師需要培養(yǎng)他們樹立法治意識,不僅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開展法治教育,也可以結合生活案例或者是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有深度的思考,強化他們的法治意識[2]。在開展政治課程教育時,應該結合具體生活案例來開展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例如,在開展“新時代的勞動者”課程教育時,需要向學生講解“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內容,讓勞動者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勞動者未能享受到合法權益。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農民工討薪困難。教師可以整理本省或者是其他地區(qū)代表性典型性的農民工討薪維權事件,讓學生對這一事件開展思考,分析案例中各個人物的行為,分析農民工如何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等相關知識的理解,也能強化他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進而樹立法治意識。
三、立足教學實踐,角色扮演,增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
實踐出真知,教師不僅要開展以上兩方面的教學工作,更應該立足教學實踐增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澳M法庭”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參與法院所開展的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學生參觀法院的辦公環(huán)境以及設施,掌握法院工作的基本流程[3]。然后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活動的真實體驗中自覺生成知法與守法的認知,并學會借助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理權益。
例如,在開展“用證據(jù)說話”這堂課的教學時,筆者課前安排了同學甲和同學乙扮演了“借錢與還錢”的生活情景劇。同學甲向同學乙借了100塊錢,但只是口頭有了借錢與還錢的約定。乙開始討債了,但甲卻矢口否認。雙方僵持不下。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口頭約定有無法律效力?(2)口頭約定與借條相比,哪種方式更有利于維權,為什么?以此引出課題,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更好感受到了法律的嚴肅性以及尊嚴性,以此樹立和提高法治意識。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運用生活化案例、社會熱點話題,立足教學實踐這些手段,增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讓他們具備基本的公民素養(yǎng)。在傳授政治知識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發(fā)揮政治課的德育功效。
參考文獻:
[1]崔雯青.活動教學法在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識素養(yǎng)中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21):47-49.
[2]楊玉林.當代高中生法治意識調查分析及培養(yǎng)對策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4):51-53
[3]蔡叔華.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識[J].長江叢刊,2017(11):242-24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