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苗
摘 要:歷史與社會是一門人文學科,它在加強學生對歷史和社會的了解、感悟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日益凸顯,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被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從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角度出發(fā),先簡單概述體驗式教學,然后分析其應用價值,最后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旨在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應用價值;初中歷史與社會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能力,是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因此,在實際的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下文主要分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
一、體驗式教學概述
(一)內涵
所謂體驗式教學,指的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師設置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氛圍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1]。它可以分為兩種:其一,知識性的體驗;其二,情感性的體驗。有研究顯示,前者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后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2]。
(二)特點
體驗式教學具有以下特點:(1)學生的主體性。在體驗式教學的應用中,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激發(fā)學生通過自身的感覺器官,比如手、腦、眼等,體驗學習課堂知識。(2)差異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且學生在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故而在體驗式教學中,對于同一學習內容,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存在差異。(3)開放性。由于學生具有較大的差異,故而在體驗式教學的應用中,教師允許、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觀點,教學環(huán)境比較民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二、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益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但是,應用體驗式教學后,教師轉變角色,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積極體驗、探索、掌握知識和技能。
(二)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
在體驗式教學的應用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設置相應的情景,促使學生進入歷史教學環(huán)境中產生體驗,并積極思考,獲得感受。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歷史與社會知識進行思考、探索,從而有效激活學生思維。
三、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與學生共同探討
從目前我國初中教育現(xiàn)狀來看,教師很難讓學生進行實地調查。鑒于此,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應用體驗式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促使學生進入虛擬的教學環(huán)境,產生情感體驗。比如在學習《改革開放的年代》這一課時,學生不方便進行實地調查。但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搜集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等,幫助學生“回到”改革開放時期,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中國為什么要實行改革開放?(2)實行改革開放的具體步驟是什么?(3)對改革開放的評價是什么?根據設置的上述問題,師生之間共同展開討論,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探索。
(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
在探究式教學中,要求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并且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因此,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研究體驗。
第一,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比如在學習《人民當家作主》時,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人民生活政治權利,引導學生結合歷史知識和當前政治情況,對比人民地位的變化,認識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貢獻。
第二,開發(fā)學生的真實體驗。在《感受科技之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身邊的案例:在未發(fā)明冰箱時,食物極易變壞,但出現(xiàn)冰箱后,人們可以長時間保存食物。結合上述案例,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發(fā)明,感受科技發(fā)明給人們生活、工作等帶來的便利。
(三)加強學生思想上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師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互動,這就要求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3]。因此,教師需主動“放下姿態(tài)”,積極與學生溝通,關心、尊重、愛護學生,讓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情感上的體驗。比如在學習《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列舉當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比如退耕還林、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實施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等。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列舉當前的土地沙化情況,然后詢問學生如何防治,學生就會想到植樹、綠化等。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促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活躍課堂氣氛,促使課堂參與達到高潮。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需改進教學方法,比如采用體驗式教學,它既有益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又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與學生共同探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加強學生思想上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發(fā)揮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俊軍.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3):340-341.
[2]陳丹.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3(6):43.
[3]鄒新元.試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4):4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