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周麗
摘 要 本文首先明確了開設雙語課程的目的,明確了“供熱工程”在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專業(yè)教育的中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課程的關系,確定了在該課程中實行雙語教學的可行性。本文接著從教材、教師培訓、教學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以及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探索。接著又指出了我校建能專業(yè)目前開設雙語課程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后期預備改進的措施和方案。最后做出總結,雙語課程能夠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專業(yè)英語水平,學生自生的英語能力以及合適的教材是制約教學效果的兩大因素。
關鍵詞 建能專業(yè) 供熱工程 雙語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47
Research on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of "Heating Engineering"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Energy Construction Major
LIU Yang,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purpose of bilingual courses, defines the position of "Heating Engineering" in the education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related courses, and deter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is course. This article then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interactive links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 Then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bilingual course offered by our school's energy construction major at present and the measures and schemes for future improvement. 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bilingual courses can improve professional English while students learn theoretical knowledge. Students' self-generated English ability and appropriate textbooks are the two major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energy construction major; Heating Engineering; bilingual courses
1 開設“供熱工程”雙語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供熱工程是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專業(yè)的專業(yè)限選課。該課程是一門研究解決通過人工制熱的方法改善冬季室內環(huán)境品質的理論和方法的科學。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影響室內建筑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掌握室內供暖系統設計方法,掌握供暖系統散熱設備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掌握供熱熱源的基本類型、結構、原理及設計方法。了解現今建筑能源應用、人工環(huán)境控制的主流知識。
在“供熱工程”課程教學中開展雙語教學,其目的旨在朝“雙語、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方向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與外語能力為價值取向,通過教師雙語講授、問題引導、課堂討論、實踐指導等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yǎng)學生多視角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行為習慣。通過本教學實踐,學生應達到具備在國際工程環(huán)境中從事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的專業(yè)知識和外語溝通能力。
2 雙語課程教材建設
本課程的教材建筑以英文原版教材為主,以中文教材為輔,以新近發(fā)表的英文文獻作為專題研究為補充。
為使學生在雙語教學中接觸到原版英語的環(huán)境,我們選擇了John Siegenthaler教授編寫的《 Modern Hydronic Heating for Residential and Light Commercial Buildings 》第三版教材,并以賀平主編的《供熱工程》(第六版)作為輔助教材。
英文原版教材與中文輔助教材各有優(yōu)點與不足,故在教學中結合本校應用型本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的選擇與摘取,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英文原版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英文閱讀習慣,體驗英文學習方式與邏輯方面不言而喻有較大優(yōu)勢。但英文原版教材應用于工科領域的工程計算時卻絕大多數使用的是英制單位,而不是使用的國內的公制單位,這在學生學習計算案例時是較大的弊端。不僅工程單位英文原版教材與國標有較大差別,而且學生大多在學習公共英語時,沒有掌握各基本運算法則(加減乘除、定積分、偏微分、矩陣等)的英文表述方式和方法。這時,在講解算例時,就必須使用中文教材作為輔助,以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與計算流程。這樣,雙語課程以英語原版教材為主,中文教材為輔,配以豐富的案例、圖片、視頻、動畫,使學生接觸國際領先的學習內容,并掌握基本的工程計算方法。
對于當今工程應用領域內的前沿知識,可以以專題研究的形式,事先讓學生上網查詢相關知識了解教學內容,再配以國際上新發(fā)表的論文、研究報告加以講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英文文獻、使用英文文獻的方法、能力。
3 雙語課程授課對象的選擇
對于雙語課程的授課對象應該有一定的選擇性。雙語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應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否則學生上課的時候既聽不懂也不愿意聽,最后的結果就是喪失了對于此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造成了教學結果的失敗。由于“供熱工程”課程在我校開設在第七學期,開設在“專業(yè)英語”課程之后,故要求學生能夠聽懂基本的專業(yè)詞匯,通過“專業(yè)英語”課程的考核,并取得較優(yōu)異的成績是選修雙語課程的必備條件。當然,如果沒有“專業(yè)英語”課程作為先修課程,則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亦可作為授課對象的選擇標準。
4 雙語課程教師的培訓
在實施雙語教學之前,雙語課程教師應參加相關雙語教學相關知識的培訓,加強任課教師對雙語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準確理解,從而能夠科學合理地制定相應的教學安排,從而保證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雙語課程的教學預期。
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師應積極的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雖然雙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課程知識的理解,英語僅提供了語言環(huán)境,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工具,但較為優(yōu)美的英文發(fā)音亦對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有較大的幫助。
5 雙語課程教學方式設計
在理工科領域開展雙語課程的建設,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同時負擔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英語詞匯的學習。由于理工科課程的難度本來就比較大,再者作為應用型本科學校,學生的學習、研究氣氛不濃,極易產生厭學情緒。其結果就是上課氣氛單調、乏味,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針對以上應用型本科學校理工科雙語教學的特點,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的英語教學講授原理知識時過程中應多以學生能夠看見、摸得到的圖片、動畫、實物為主,以復雜的理論推導、邏輯推理為輔,使學生能對學習的內容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應合理組織學生觀看課程相關的英文影視資料、培訓教程,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當然,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英語聽力基礎和相關知識的理論知識基礎。
為了加強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專題的研究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進行研究,教師可以給出相關的可供參考的文獻、網站、書籍供同學們展開研究。各組最后以上臺演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ppt,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6 雙語課程的教學步驟設計
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課堂分組討論、案例分析、小組演講、專家講座等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主要方法如下:
(1)集體備課。課程組采取集體備課的形式,經常進行集體討論,相互交流,統一思想,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2)課堂講授。課堂講授供熱工程課程的要點和重點,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
(3)參與式教學。教學互動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課利用10~15分鐘時間開展課堂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即每次課結束時讓同學就與下次課內容相關的主題查閱資料,準備在下一次課上發(fā)言。每次課前預留10分鐘時間給一至兩個同學就已準備的材料用英文向大家介紹,其他同學提出問題和參與討論。這樣做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得到鍛煉、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同時,也使同學進入一個用英文來進行學術交流的模擬環(huán)境。
(4)專家講座。邀請對工程建設及管理有豐富經驗的工程企業(yè)的工程師以專題講座的方式給學生做專題問題的分析、演講,讓學生對于當前工程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剖析,讓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學習積極性。
7 后期需改進的要點
(1)本雙語課程是在我校首次在工程科學領域開設的雙語課程教學探索。由于英美國家的工程單位、工程標準與國內的公制單位、國家標準不一致,故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適合雙語教學的內容主要還是原理知識、工程應用方法、工程前沿科技等方面。具體的應用國家標準進行小型工程的工程設計(供熱工程課程設計)并不適用于雙語教學。
(2)目前該雙語課程所使用的教學材料主要是任課教師打印后分發(fā)給學生,有中文部分,也有英文部分。由于采用分發(fā)材料的方式不適合保存和資料查找,故一本價格合適、邏輯順序完整、內容豐富的英文版影印教材是一項急需解決的工程。
(3)由于雙語課程非常依賴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如學生課程中長期處于不能聽懂的狀態(tài),則雙語課程則無法進行下去。這需要前期的先修課程《專業(yè)英語》將專業(yè)詞匯的運用能力、專業(yè)原版英文文章閱讀能力、專業(yè)英語的聽力能力顯著的提高,為后期的雙語課程做鋪墊。
(4)由于現有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和實驗器材、實驗指導均以中文方式進行表述,學生在進行實驗時,由于沒有可供參考的英文材料,故本課程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依舊是采用了中文教學方式。當然,實驗環(huán)節(jié)的雙語教學依舊可以作為探索目標加以探討研究。
8 結語
筆者對我校雙語教學班“供熱工程”雙語教學課程進行了研究。開設雙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得學生獲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英語水平有較大提高,并初步學習使用英文文獻進行專題研究。筆者在教材、教師、學生、課程教學設計、課程考核方面做了初步嘗試探討與研究。學生英語聽力水平、英文閱讀能力和合適的雙語教材是制約雙語教學效果的的主要因素。后期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希望能摸索出一套適合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類教學課程的教學材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的水平與實力。
基金支持:武漢商學院校級教研項目(2017N010)和2017年校雙語教學建設課程《供熱工程》項目支持。武商院教〔2018〕2號
參考文獻
[1] 袁平華.國高校雙語教學與加拿大雙語教育之比較研究[J].高教探索,2006(5):39-43.
[2] 晏麗琴.理工科院?!逗附右苯饘W》課程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5(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