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會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是需要教師始終關(guān)注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學生朗讀的實際效果。課前,教師進行文本細讀,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找準朗讀訓練點;課上,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悉心指導,花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靜思默想,自讀自悟,利用妙語導讀激勵學生讀的積極性,進行必要的技巧指導,;課余,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朗讀展示活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方法;積極探究
我認為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稍趯嶋H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下面我談幾點。
一、確定朗讀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么,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向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diào)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的,語速緩慢、語調(diào)低沉的。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白x”是一項被引領(lǐng)的創(chuàng)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xiàn)在能根據(jù)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guān)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備課時,重點設(shè)計了這個問題來進行優(yōu)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給學生時間讀
1.靜思默想??追蜃诱f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jīng)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jié)合,才能顯現(xiàn)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調(diào)動起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
2.讀書。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弊怨乓詠恚喿x活動就十分強調(diào)“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象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xiàn)實或虛幻的世界里,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梢赃@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象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讀。
3.技巧指導。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chǔ)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三、優(yōu)秀學生的范讀
除了課前悉心準備,課堂上有效指導外,課余,組織學生開展朗讀展示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展示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滿足感,促進朗讀的積極性。而更多學生則在榜樣的影響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讀的欲望,“我也可以讀得這么好!”“我可以讀得更好”等念頭在學生的腦中閃現(xiàn),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整體朗讀水平的提高。
優(yōu)秀學生的范讀是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最好榜樣。如我班張某在校組織的講故事比賽了獲得二等獎,這些學生朗讀水平自然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我就為這些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舞臺,如利用晨讀時間,每天專門安排十五分鐘,由這些“朗讀高手”輪流展示課文的朗讀,有時也請這些同學帶領(lǐng)全班朗讀。在優(yōu)秀同學的帶領(lǐng)下,全班有感情朗讀的氛圍更濃了,其他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也大大增強。當然“朗讀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廣一些,除了這幾個學生,班里其余優(yōu)秀的學生都可以上,甚至是進步比較大的學生。此外,我還利用班隊課開展美文誦讀,經(jīng)典誦讀,講故事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樣一來,既是對優(yōu)秀學生的鼓勵,更能對其他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自己朗讀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比平時更認真了,更專注了,讀得也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