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迎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學校課堂教學也在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適應如今的教育要求,進行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素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也需要針對學生的道德品格和法治素養(yǎng)進行教育培養(yǎng),結合課程教材內(nèi)容,以各種實際案例為途徑,進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首先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簡單的分析,然后重點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進行積極的思考,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道德與法治;現(xiàn)狀;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學科,通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知法守法、懂法護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研究,結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采取各種合理措施,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
1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現(xiàn)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良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狀況,影響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進行。
1.1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教學過于形式化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有了極大的發(fā)展,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也在積極實施教學策略改革,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依然有些教師對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于形式化,只是對學生進行法治知識的灌輸,完全停留在課堂表面,沒有針對性的進行道德教育,使得學生不能夠有效的學習和體驗其中的思想。
1.2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學過程過于枯燥乏味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很多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學習都不積極,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如今的教學中還占據(jù)主導位置,教學過程過于枯燥乏味,再加上學生的年齡較小,正處于叛逆時期,對于道德與法治中的內(nèi)容還不夠理解,不能夠簡單的進行理解,這樣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
2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
2.1 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吸引學生學習熱情
正所謂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實踐的支持,才能夠證明。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要進行對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需要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生活中包含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和常識進行融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總結,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件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中七年級《中學時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經(jīng)驗和問題進行引導,教導學生相關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從而學生的日常實際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課程教材,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在學校里瀏覽,讓學生感受我們中學環(huán)境的美麗。同時讓學生理解到中學階段對自己成長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中學生涯的期待。如“我期待中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趣的”“我期待我在中學能夠找到很多好朋友?!边@樣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中學時代進行思考和期望。
2.2 設計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要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的需要,設計學生開展各種自主學習活動,給學生制定一項適當?shù)膶W習計劃,將學生的徐誒下主題,學習方法、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鼓勵學生進行根據(jù)教學要求進行探索,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中關于“生命的思考”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首先組織學生搜集各種資料,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對每一個小組提出問題,如“生命可以永恒嗎?”“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的生命?”“守護生命應該如何去做?”,然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材料的尋找,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探討分析,最后做出總結。這樣的過程可以不僅可以學生深入教材內(nèi)容,加強對學生的熏陶,還能夠極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3 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交流溝通
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和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的質(zhì)量。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可以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加強教師與學生交流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形成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中《發(fā)現(xiàn)自己》時,教師需要調(diào)動課堂氛圍,以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設置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組織學生對自己進行分析:“活動一:請大家用不同的詞語來分析一下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提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未來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學生可以說說自己的經(jīng)歷,如“有時候會撒謊”“經(jīng)常淘氣,不愛護衛(wèi)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今后的發(fā)展方向,鼓勵學生成為更加出色的自己。
參考文獻:
[1] 鄭晴晴.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05).
[2] 李應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01).
[3] 樊慶紅,李建文.法治教育應面向核心素養(yǎng)——以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35).
(作者單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十八連山鎮(zhèn)雨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