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英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識字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4—0048—01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的教育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本文以北師大版高年級語文教材為例,解析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學習印象等方面的運用,以此從根本上提升識字教學質量。
一、創(chuàng)設課程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一直是關鍵課程,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發(fā)展具有諸多影響。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不同創(chuàng)設多元化學習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由于小學生對全新事物充滿好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景,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參與性,使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掌握生字。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毽子里的銅錢》這一課時,本節(jié)課程需要掌握的單詞如下:櫛風沐雨、辛苦、珍惜、風霜、浮現(xiàn)、接納、體諒、慈和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一個“摘蘋果”的游戲情景,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中投射出一個蘋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實,學生可以自主選取想要了解的漢字。在學生讀音正確的基礎上,利用鼠標點擊對應的蘋果,此時蘋果會掉落,若是不對無論怎樣點擊蘋果,都不會有反應。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識字印象
在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采取形象教學的方法。形象教學主要是指對漢字進行物化描述,使學生對其產(chǎn)生一種深刻的印象。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象形字,還有一些形聲字。對于象形字的講解,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闡述漢字的形象,并利用此形象使學生了解漢字的由來,結合歷史背景聯(lián)想漢字內(nèi)涵,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對于形聲字的講解,教師同樣可以采用形象教學。
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且漢字筆畫較為復雜。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形聲字進行細致講解,幫助學生深度剖析形聲字,使學生認知到漢字間存在的內(nèi)在規(guī)律。如:呂、鋁、侶等,此種漢字既是同音還同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結合班級中學生識字情況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課件,將漢字的框架、聲音、特征借助多媒體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在為學生詳細講解詞匯時,還要具體形象地完成課程教育,全面增強學生的識字學習效果。如,驚、鯨等漢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信息網(wǎng)絡查找一些相關鯨的視頻。在教學中利用投影技術設計畫面供學生觀看,使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鯨魚在大海中遨游的畫面,并在旁邊寫上“鯨”字;同時利用智能手機、攝影機的攝像功能記錄下學生觀看鯨魚時的表情,將其畫面上傳至課件上并在畫面上寫上“鯨”字。要求學生自主觀察課件,并提出學習問題,在學生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后,再對學生進行同讀音、形似的漢字的細節(jié)講解。
三、利用多媒體,展示漢字結構
識字教學中除了讀音比較重要之外,最為關鍵的就是漢字框架的講解,一般情況下分為以下兩種“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在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漢字的結構,使用田字格將漢字呈現(xiàn)出來,以此來充分凸顯出漢字的結構美。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尋找漢字的中心結構與偏旁部首,并在練習本中展示出來。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將漢字以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緊接著對漢字的結構進行總結,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真學習漢字。借助多媒體將漢字的書寫過程進行分步展示,使學生準確掌握字體的構造由來。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使用投影技術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有效樹立學生的書寫信心。借助對漢字結構的了解,學生可以更為全面地掌握漢字,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漢字理解能力,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為提升學科素養(yǎng)奠定扎實基礎。
總之,漢字的理解掌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生記憶能力比較差,為了幫助其更好掌握漢字,在日常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側重關注漢字的鞏固練習。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結束后,將本節(jié)課程所講的漢字,按照讀音、框架、含義等特征進行區(qū)分,為學生提供一個整體框架,以便學生更好地復習,進而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漢字。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