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以學科教學為載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要立足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努力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而課外閱讀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非常重要的途徑,它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課外閱讀;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19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型學科,綜合性強,也是學生們學習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但是,語文能力的提升是不明顯的,特別是在自媒體信息日益強大的背景下,讓老師總覺得學生語文能力越來越差,不會說,也不會寫。特別是與語文能力密切相關的學生閱讀,越來越貧瘠。
葉圣陶先生曾說:“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學的技能?!弊鳛檎Z文老師,我堅信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樣有效地去閱讀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家教經驗,我有以下想法。
一、營造家庭閱讀氛圍,讓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
現在的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為他買了不少書,可孩子就是“對書不感興趣”。經過深入一點的了解,我發(fā)現,這樣的家庭往往“書香”不濃。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在低年齡段,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特別受家長言傳身教的影響,所以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要重視家庭閱讀氛圍的營造。
首先家長就要熱愛讀書,養(yǎng)成讀書習慣,當家長每天都能夠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閱讀時,孩子可能就會想:爸爸媽媽都這么大、這么忙,還是在堅持閱讀,閱讀一定很重要,這樣學生們可能就會重視。家長適時地參與孩子的閱讀,并指導孩子全神貫注地投入,這樣就能夠幫助孩子逐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其次,引導孩子去選書、購書。書店、圖書市場是影響孩子非常好的環(huán)境,家長可以定期帶孩子去逛書店,選購圖書。并和孩子一起建立家庭“小書架”,與好書交朋友 ,讓孩子感受一下讀書氛圍。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和孩子進行適當的交流,來讓孩子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并且做出一定的鼓勵和肯定,來表揚孩子們的積極性,這樣孩子的主動讀書熱情才會高漲,才會慢慢地喜歡上閱讀。
二、營造班級閱讀氛圍,讓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課外閱讀已在各小學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同時,新頒布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對于閱讀要求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也推薦來了需要閱讀的內容和篇目,這實際上也在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讓孩子得以充分的發(fā)掘和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因此,教師要在班級中努力營造閱讀的氛圍,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放在首位的,我曾嘗試著以下幾種方法:
1.設立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我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交換圖書資料,設立專門的圖書管理員,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同時,積極開展好書漂流活動,做到資源共享。
2.以教材為基石拓展閱讀。我們許多老師都在教學中運用了,就是結合教材中學習的內容,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課外閱讀素材,來深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本學期我們許多課文都可以隨機進行拓展,如學完《地震中的父與子》引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做拓展并簡單指導理解,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后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孩子們讀了季老的《我的童年》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學《竊讀記》品味竊讀的滋味體會竊讀的意義,感悟寫法,引出林海音的創(chuàng)作是豐厚的,她寫的《城南舊事》深受讀者喜愛,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學習《小橋流水人家》一課時,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課題,課后體會這些詩句有什么共同點,比如“游子”“他鄉(xiāng)”“人在天涯”等詞都能感受到思鄉(xiāng)之情。學習《珍珠鳥》時從簡介作者引入,馮驥才先生是當代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本文和《挑山工》入選中國大陸八個不同版本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課下閱讀《捅馬蜂窩》……我們要學會將薄薄的一本書教得厚實、精彩紛呈。
3.保證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在新課程標準中不僅提出了小學生閱讀量的要求,而且指出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的。需要我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時要科學,把閱讀也融入其中,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通過幾年的實踐觀察,我個人覺得1天中可以利用“邊角料”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好習慣。如每節(jié)課開頭5分鐘可進行古詩、三字經的誦讀;再比如: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到校到8∶00這段時間可以毫無雜念地看課外書。從孩子早晨踏進教室的門開始就應該讓他學會關上嘴巴,悄無聲息地把作業(yè)放在指定組長的座位上,然后回到座位開始看課外書。然后在上午、下午的課堂中,總有那么一兩節(jié)課會由于教學任務的提早完成而有多余的時間,我們可以讓孩子做作業(yè)、看課外書,所以這需要我們各門功課的任課老師達成讓孩子看課外書的共識。每天布置回家作業(yè)時,將閱讀課外書作為一項常規(guī)作業(yè),占據半個小時,以鞏固所學的閱讀方法,真正使學生的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4.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才能保證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為此,我們開展了多種多樣有意義有趣味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開展“故事會”“讀書博覽會”“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換一本書,交一個朋友”“好書推薦”“知識競猜”“報刊剪輯”“制作讀書書簽”等活動,讓孩子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