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君
【摘 要】當前的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相適應,任務驅動法較為普遍地被引入到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任務驅動法,主要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它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使他們在任務的學習、解決中,時刻保持活躍的思維、飽滿的情緒,讓課堂始終充滿活躍的氛圍,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掌握知識,習得能力。讓任務驅動法貫徹到高中生物這一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其作用顯而易見。
【關鍵詞】任務驅動;生物教學;高效課堂;細胞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傳統(tǒng)教學方式基本沒有生存的土壤。當前的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相適應,任務驅動法較為普遍地被引入到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體,主動積極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中,對細胞相關的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生物課堂引入任務驅動法教學方式的意義
所謂任務驅動法,主要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學生在任務中學習、探究,在任務中促進、提高,與傳統(tǒng)教學中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相比,任務驅動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任務驅動法的實施,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良性競爭。任務驅動法首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備課時要腦中有大綱、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認真研讀教學章節(jié),然后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合理的學習任務,并且合理謀劃教學的層次、步驟,力求在教學中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地理解知識點,從而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習得能力。除此之外,任務驅動法可以將以前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課堂,讓學生無論在獨立或是合作學習時都能有積極性、自主地完成相關任務,以此激發(fā)主觀能動性,并給予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權,使學生在任務的學習、解決中時刻保持活躍的思維、飽滿的情緒,讓課堂始終充滿活躍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
生物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讓任務驅動法貫徹到這一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其作用顯而易見。比如:“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一章節(jié),是高中生物課程中相對重要的一部分知識點,我在講解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學習過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法,從任務設計、開展實施、任務評價等方面切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任務的設計
在實施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之前,教師要在結合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對教學的知識章節(jié)細致備課,優(yōu)選教法,要預設確定這些學習任務之后大致能讓學生學習到哪些知識點,比如:對ATP分子簡式和結構特點的理解、對ATP形成過程進行掌握、對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進行了解等??傊?,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之前,教師對任務的策劃和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是否可以通過任務的實踐來掌握相關知識點,任務的設計是否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否能夠讓學生經(jīng)過對教材本章節(jié)的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加強他們的信息獲取能力與表達能力。
(二)任務的開展
在設計好任務之后,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針對性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比如:出示一張50元面值的人民幣,請學生用政治學科中的經(jīng)濟術語來回答“它是什么?”在學生回答是“貨幣”之后,教師再提問“這張50元的人民幣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使用,能買到什么?”學生圍繞問題聯(lián)系實際生活,可能會給出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細胞的能量貨幣——ATP”,然后呈現(xiàn)具體的學習任務群,把與細胞能量相關的知識點,用問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請他們獨立閱讀教材、完成。比如:到底什么是ATP?ATP結構簡式以及ATP是如何釋放能量的?個人獨立完成任務后,可以借助同桌或者學習小組的合作、討論,讓同學們在團隊的環(huán)境中探討、分析任務,驗核、完善個人的答案,并交流這樣做的原因。在此過程中,避免一哄而上、濫竽充數(shù),要分工合作,有主有輔,簡單一點的問題可以由一個組員完成,比如:什么是ATP這個問題,如果主要負責者完成的不太理想,可以請其他人糾正、補充;分歧大的難點任務,可以請小組或幾組共同討論,甚至給予足夠的研討時間,讓師生協(xié)同完成。組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除了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總結和分析之外,還可向老師提出疑問尋求幫助,或者也可以記錄難點,在課后上網(wǎng)搜尋更多相關的拓展知識。基礎性的知識,比如:對ATP的全稱和構成進行了解,繪制ATP結構的簡式,詳細了解其中結構的意思,ATP釋放能量的過程等都要“當堂清”,也就是在任務結束后,教師可以請不同小組的組員代表到講臺上對這些知識點作講解或演示,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檢驗學習效果,倒逼課堂上任務學習的態(tài)度,還能讓學生理順、優(yōu)化不同的思路與思考方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維能力。
(三)任務的評價
學生在完成和講解任務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之前學習任務展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這既是對任務學習的回顧、復習,更是對已完成任務的反芻、鞏固、深化。比如:參與的代表進行自評,小組之間的組員互相點評,有時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評價,不同的評價方式多樣呈現(xiàn),無論評者還是被評者,還是其他旁聽者,都會有不小的收獲。比如:在對ATP怎樣釋放能量這個任務進行評價時,上臺進行演示和講解的學生可以獲得更高的評價,同組成員中也可結合自己的觀察,給出更客觀的評價??傊?,依據(jù)每個成員所負責的不同任務的難易程度,請大家盡量放棄有色眼鏡,不要做“好好先生”,努力參與客觀評價,至于被評者要有度量,擁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tài),當然也可禮貌地辯解。教師的評價主要是站在大綱考查、學科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角度,多找優(yōu)點,鼓勵為主,指出不足時要限量、限度,讓評價盡量客觀、公正和誠懇,盡量讓一些后進學生容易接受,為課堂教學畫上完美的句號,要牢記任務評價也是對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可以選出學生做得好的內(nèi)容和參與者當眾表揚,或者將做得不好的、有欠缺之處指出,作為反例進行糾偏、引導,甚至補充講解,讓學生深入掌握和ATP相關的知識點,并且正確地認識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自信,為以后的生物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將任務驅動法運用于高中生物課堂中,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探索知識,尋找方法,并且成為課堂教學真正的主人。在“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任務驅動法的理論原則,在上課之前預設學習任務,在任務開展過程中引導大家獨立學習,組織學習小組合作討論,在任務活動結束之后進行任務評價,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了解與細胞能量相關的知識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