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力是初中英語一項必備的技能,也是重要的學科素養(yǎng),牛津英語教材的Integrated skills板塊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技能為主。由此可見,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對學生在英語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聽力薄弱會制約著讀、寫、說的發(fā)展,會讓學生喪失學英語的信心。但初中學生的聽力水平,遠不如說、寫、讀,因此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搭建適當?shù)闹Ъ?,以讓他們愉悅地完成聽力任務,生成聽力素養(yǎng)。
【關鍵詞】聽力;支架;閱讀;問題;合作
【作者簡介】章海勤,江蘇省如皋市東陳初中。
學生聽力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教師在教學時過度強調讀與寫,對聽重視不夠;另一方面,初中聽力難度增大,學生對聽力訓練不夠,沒能養(yǎng)成好的聽力習慣。教師在聽力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Ъ埽勺屗麄兊穆犃λ巾槃菹蛏顚影l(fā)展,聽力興趣得以延續(xù)。支架式教學源于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指在學生現(xiàn)有認知與所能達到的認知之間的一個中間地帶,支架就是兩個認知之間的一個橋梁。聽力中的支架式教學即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讓他們的思維與能力能順應任務往縱深發(fā)展,從而給他們獲得感與成就感。
一、閱讀支架,使文本變得親切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對所聽的材料比較熟悉,他們在聽的時候,就不會很緊張,也很容易就能聽懂。學生聽力做得比較差的題目,往往也是對材料的內容不熟悉導致的。在學生做聽力前,教師可以給他們搭建閱讀支架,讓他們對同類題材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一方面,他們聽的時候,會更容易進入狀態(tài);另一方面,他們如果能對此題材感興趣,會尋找類似的進行訓練,從而提升聽力的廣度。有了一定的廣度,再進行類似的聽力訓練的時候,就可以不需要閱讀來做鋪墊了。學生就著材料,就能感知熟悉的話題,會有一種自豪感。以牛津英語9A Unit2的綜合技能板塊為例,聽力的內容是Mrs Rainbow開的一家顏色療法診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唱一段chant,讓學生跟著唱,既熟悉了相關的內容,又對接下來的聽力進行了熱身。Chant如下:Colours, calm colours、Blue, sadness calm、White, calm peace、Colours, warm colours 、Orange, success joy。支架的搭建,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適時引入,使任務的完成如行云流水。 可見給學生搭建閱讀支架也是一門藝術,既要能對應學生的聽力水平,又要能對應他們的興趣點。
二、問題支架,讓思維變得清晰
教材的這段聽力任務是讓學生在聽完聽力后,完成相應的填空。學生先看材料,能找到材料信息的一些蛛絲馬跡,然后再聽,會容易一些。但填空比較瑣碎,學生很難抓住重點。教師可以根據(jù)聽力文本,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將問題以聽力文件的形式先播給學生聽。學生先把問題聽一遍,也就大致知道聽力的主要情節(jié)了。這些問題都是按照行文的順序依次設置的,學生會在聽的過程中,將它們一個個解答。帶著問題去聽,學生容易集中精力,也容易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至于讓他們游走在材料之間,不知所云。這一課教師設置了這樣一些問題,如下:1. How can colour therapy help us? 2. How much do we have to pay for the colour therapy? 3. what if the therapy doesnt work?教師可讓他們聽一部分回答一個問題,這樣學生能容易記住答案,同時也給下一個問題留有思考的空間。當教師停放聽力的時候,學生就給以搶著回答。上面三題,學生給出這樣的答案:1. It can help us change our moods and improve our life.2. One hundred yuan for half an hour. 3. We can get our money back. 很明顯,學生能理解這段聽力,當教師再播放的時候,他們就能將所有的空格填上。因為他們對全文已有所了解,知道了行文的邏輯,邊聽邊推理,支架讓空格不再“空”了。
三、合作支架,促任務變得清爽
聽力跟其它類型的能力訓練一樣,也需要一個提升的過程,即要對聽力材料進行深度挖掘,以達到素養(yǎng)的漸漸生成。教師通常是將課本聽力做完,就對這一課進行小結,小結往往是以知識點為主,“聽”的任務暫告一段落。其實這不利于“聽”的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趁熱打鐵,讓有靈感的耳朵,生出更多的“聽”的能力。新生的任務,通常又會有難度,教師可以借助合作支架,讓“聽”在合作與交流中有進一步的飛躍。比如這課教師可設置這樣的聽力的情境,播放視頻介紹“我”準備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當然是英語介紹情節(jié),里面有具體的人物,具體的畫面,也有字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聽懂。接著教師說,When I go to my friends birthday party, what should I wear? And why?Could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教師讓學生小組交流這些問題,交流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聽力的過程,更是他們解決聽力問題的過程。教師先讓一個學生說,自己想穿什么。當其余學生聽完之后,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情感與認知給出他們的見解。見解不管正確與否,一定只有學生在認真傾聽之后,才能給予回答。回答的過程中,另外的學生又會給予補充。這個補充,就是合作,是學生見在聽力上的主動幫助。這個過程中,“聽”變成交流的先決條件,學生的傾聽能力會不知不覺中生成?!奥牎辈粌H要聽音頻,也要“聽”學生自己的聲音。他們會在合作的時候,不斷修正自己的語音,為的是能更好地接受“聽”的信號。
四、結束語
就聽力而言,支架就是學生“聽”有困難的時候,給他們化解的方法,使其能順利進入下一層次的任務。隨著聽力內容、難度等的變化,教師搭建支架的方式也要隨之變化,即,能不給支架的盡量不要給,能給新支架的盡量不給舊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