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樂 謝晉
摘 要:學困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會承受更多的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面的壓力,眾多壓力無法排解也會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學業(yè)和生活。因此探索對學困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化解學困生的心理壓力,對學困生轉化工作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高校;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1-0106-01
一、做好基礎的數(shù)據工作
第一,應明確范圍,根據研究者對學困生的定義確定范圍,挑選出學困生群體;第二,建立學困生動態(tài)檔案,根據每位學困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況、目前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教育過程、狀態(tài)變化等建立檔案,跟蹤記錄,定期交流了解情況,并分析狀態(tài)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二、關愛、理解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和學困生的特別的溝通途徑,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加強和學困生的交流與溝通,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了解的前提下,幫他們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引導他們用更積極的思維和方法去自我疏導。
三、構建互助網絡,營造幫扶氛圍
教師除通過采取談心談話、組織團體活動等外,還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幫扶小組,小組中的所有成員可以發(fā)揮自身的長處,設計適合自己小組的活動形式及活動內容,分享有效的親身經歷,影響、帶動他人發(fā)生改變,在平等、互幫互助的氛圍中,促進共同提高。
四、利用網絡或其他平臺,探索新型教育形式
開設網絡及實地“心語屋”,使學困生有途徑去毫無隱瞞地表達煩惱、傾訴煩悶,避免不良情緒堆積,導致心理失衡;還可以通過網站、心理報紙、展板等,擴充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五、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奠定了孩子發(fā)展的關鍵和基礎,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因此,應重視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深入學困生家庭中,加強與家長的協(xié)調和配合。
六、完善防控機制,提高應對處理能力
一方面,應組建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吸納學生加入心理健康隊伍當中,同學作為與學困生接觸最密切的群體,可以及時了解到學困生的心理動態(tài),將情況反饋給學院及學校,構建宿舍—班級—學院—學?!彝?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另一方面,加強隊伍建設,定期對隊伍進行培訓,提升他們識別、介入、化解學困生心理問題的能力[1]。
七、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
學困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現(xiàn)實問題所觸發(fā),如學習方法不對、學習習慣不好、學習目標不明確等。學習方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方法的科學性將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因此還應加強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
八、召開表彰會議,對學困生的進步進行獎勵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對學困生的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可以對學困生產生正強化作用,鞏固學困生的進步行為。因此,可以每學期召開學困生會議,對進步的個體進行表彰,肯定他們的進步[2]。
學困生的教育與幫扶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難點工作,通過一系列對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探索,可以幫助學困生緩解壓力,提升心理素質,全面促進自我的發(fā)展,從而達到科學求知和完善人格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宗春燕.高校學困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7(82).
[2]李國英.“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江西教育,20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