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心中。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同時 提高他們建立魅力語言課堂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順學而教;魅力課堂
在新課改中,作為語文教師要特別關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特別關注“人”的因素。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才能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并能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語文課堂學習的無窮魅力。
一、 視頻輔助,激發(fā)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谡Z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投入到學習互動中去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也是關鍵。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注重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尊重學生的認識特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而視頻輔助就是一種深受小學生喜歡而且效果很好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通過視頻輔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很好地投入到課堂互動中去。《桂林山水》是一篇抒情散文,在這篇課文中向我們展示了桂林的風光之美,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桂林山水一種別樣的感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意識到這樣的文章雖然語言生動優(yōu)美,但是要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具體內容,對于沒有真正去過桂林的小學生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于是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采用了視頻輔助的方法,將關于桂林的視頻資料制作成課件,讓學生仔細觀看課件資料,這樣桂林的山水以一種具體形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進入到營造的課堂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感受到桂林的巨大魅力。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找一找自己感受比較深的關于桂林的描寫,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散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而在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采用了視頻輔助的方法,將抽象變得具體可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也讓學生走進教學情境中,為深入體會文本之美奠定了基礎,效果很好。
二、 師生互動,引導自主探究
在“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再是以前的“滿堂灌”,而是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獲得知識。而教師要改變以前的角色,和學生之間進行良性互動,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討論甚至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一個蘋果》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分析這篇課文,感覺文本內容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如果教師只是枯燥的講解,那么,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容易流于表面,同時也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為了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的方式學習。具體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給每一個小組發(fā)了幾個蘋果以及其他的水果,然后為學生布置任務:“同學們,老師發(fā)給你們的蘋果里都藏著五角星,你們能通過大家的合作努力找到嗎?同時老師引入今天的課題,大家先默讀課文,看看文中住主要寫了什么?”小學生對這樣的問題產生較高興趣,于是大家紛紛動手操作,經過大家的努力,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
三、 尊重生成,拓展認知深度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預設教學目標,同時還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讓整個課堂跌宕起伏,精彩不斷。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互動中的“精彩一瞬”,同時還要自主設計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承擔一部分學習任務,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意外的驚喜,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解讀。
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幫助學生獲得整體感知,讓學生認識到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觀。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細讀文本,深入體會文本中描繪的雙龍洞的美好景色。
就在大家盡情享受雙龍洞的美麗景色的時候,有一個學生這樣說:“老師,這里的景色真美啊,等我長大了,我就去雙龍洞做一個導游,不僅自己盡情欣賞雙龍洞的景色,還要向別人介紹雙龍洞的景色。”面對學生的這個說法,教師感覺非常有意義,于是這樣引導學生:“那么,同學們明天我們就做一個小小的模擬演練,你們自主搜集整理關于雙龍洞的資料,組織語言,作為一名導游,向自己的游客介紹雙龍洞的景色,好不好?”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與眾不同的想法,沒有否定,更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抓住這樣的契機,將一部分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在課下完成,在課堂生成的過程中將課堂教學印象推到另外一個高潮。
四、 打破定勢,突破思維局限
順學而教,就是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生活經驗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順學而教的語文課堂,就要在學生陷入思維定勢的時候教師進行有效地追問引導,拓寬學生的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獲得新的體驗。
五、 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作為一名語言教師,我們還必須從學生的角度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結合文本內容,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使課堂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趨勢,讓語言課呈現出自己的精彩。
參考文獻:
[1]李水闊.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J].考試周刊,2014(32).
[2]翁靜芳.基于“以學定教,差異發(fā)展”理念的教學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5(6).
作者簡介:
梁德發(fā),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潘家莊鎮(zhèn)團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