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如教師對備課的重視度不夠,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面臨著新的教學要求與任務,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工作如何進行改革,以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活躍的氛圍下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不斷優(yōu)化教學基本方式,是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教育體制
一、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當前歷史的課堂教學模式依然采用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較少,學生和教師之間處于“脫離”狀態(tài),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動性逐漸減少。教師教學的側(cè)重點偏向于對知識的傳授,對學習方法傳授較少,新課標所希望建立的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教學目標實施困難。教師的授課壓力、學生的學習壓力都讓課堂方法教學的希望成為“竹籃打水”。同時,部分歷史教師在開展授課活動的過程中,脫離學生實際,并沒有從知識內(nèi)容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性出發(fā),而是機械、單一化地對著歷史教科書進行自我說課活動,這種脫離生活實際,理論多于實踐的教學模式,阻礙了歷史教學的發(fā)展,歷史課堂教學成效并不明顯。
二、 新時期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成效的有效措施
(一) 設計巧妙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某件事物產(chǎn)生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動力的前提是對該事物產(chǎn)生興趣,如果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能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就會提高,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上升。反之,如果學生對歷史學習提不起興趣,那么就會不愿意學習歷史,甚至產(chǎn)生抵觸和逃避心理,學習的效果自然不容樂觀。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夠在課上設計巧妙的課堂導入,那么它能快速地帶領學生進行學習主題,且能夠?qū)W習產(chǎn)生興趣。比如說,在教學“九一八”事變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再配上一些沈陽的圖片,尤其是沈陽火車站附近有一塊紀念碑,上面刻著“九一八事變”幾個大字,來往的火車都會經(jīng)過那個地方,在做好這些鋪墊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挖掘“九一八”事變更多的信息。讓學生在心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再開展課堂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diào)動起來,發(fā)言也就更加積極,課堂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 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因素也是學生。所以同學們也必須要轉(zhuǎn)變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體驗學習的過程
長期以來,受教育體制的影響,老師成為了教學活動的導演兼演員,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容器,結果導致同學們沒有一個積極參與、體驗的過程,學過的東西當讓就沒有深刻的印象,無法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東西。同學們必須意識到這樣的危害性,擯棄過去那種習慣于讓老師講自己聽的不良學習習慣,而要化被動為主動,高喊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的口號,積極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老師成為自己學習的工具和幫手,這樣的學習方式一定能夠讓同學們事半功倍,課堂效益當然也會很高。
2. 轉(zhuǎn)變學習的價值取向,讓學習成為一件幸福的事
同學們上學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我要上大學。這種功利化的目標當然無可厚非,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必須的。但是,如果同學們把把升學和考高分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和價值尺度,就會讓同學們?nèi)狈?nèi)在的持久的學習動力,就會不斷地發(fā)出我這樣拼命的學習,難道就是為了一張大學通知書的疑惑?而且這種極端功利化的價值取向還會導致同學們學習的過程非常疲憊甚至厭倦,根本沒有什么幸??裳?。同學們必須要明白,學習的過程絕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為了升學,還有比他們更高、更根本的價值,那就是為同學們以后走上社會儲備文化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能力甚至品德,更是你精神生活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如果你有這樣的價值取向,你才算真正找到了學習真正、持久的動力,學習的過程對你來說才成為了一件非常幸福和快樂的事情。你不再是學習的奴隸,而是學習的主人。
(三) 適當?shù)淖鳂I(yè)設置,有利于知識點有效補充
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教師也要對課后作業(yè)予以重視,布置適當?shù)恼n后作業(yè),幫助學生做好課后知識的復習工作,鞏固知識點的學習。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要靈活,不要局限于書面作業(yè)中,而應當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作業(yè)學習。比如,在進行“二次革命”學習的時候,筆者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是進行小組討論,自行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就展進行展覽設計,學習準備博覽會,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如工具書、參考書、互聯(lián)網(wǎng)等等。在學生進行博覽會設計的時候能夠有機會接觸課外知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吸取各種知識的意識。通過對博覽會的設計,一方面使學生感受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尊重知識的意識;另一方面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博覽會的設計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
三、 結語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眰鹘y(tǒng)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明顯存在多方面不足,其所沿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當將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歷史文化作為自己的教學任務,開拓教育新思路,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歷史課堂學習到我國歷史的更迭,通過對歷史的了解,達到對祖國的了解,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制定更加宏偉遠大的目標,為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不斷努力。
作者簡介:
康奎,四川省資陽市,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來鳳鄉(xiāng)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