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穩(wěn)敏 趙悅 席麗紅
摘要:本文以接受美學為理論基礎,以目的語受眾為中心,根據(jù)跨文化傳播中的差異現(xiàn)象和美版《甄嬛傳》中的熱議案例,探索美版《甄嬛傳》字幕英譯中受眾期待的得與失,分析國劇“走出去”戰(zhàn)略中所遇到的翻譯難點,以期警示影視劇字幕翻譯工作者做好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提升服務國際受眾的翻譯質量,增強影視劇中國文化傳播的效度。
關鍵詞:接受美學;美版《甄嬛傳》;字幕翻譯;文化差異
一、引言
2011年,76集電視劇《甄嬛傳》在中國各大衛(wèi)視播出時收視率持續(xù)高漲,業(yè)內(nèi)外人士無不贊賞,從此在國內(nèi)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國家鼓勵推出劇場版的美版《甄嬛傳》,意在協(xié)助中國影視作品助推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但高度濃縮為6集的美版《甄嬛傳》收視率反響平平。不難看出,原版《甄嬛傳》演繹主角甄嬛從妃子到太后幾十年的曲折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話語承載了大量文化負載詞及文化意象,美版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譯語言質量、文化傳遞效度及受眾的期待需求。中西文化差異巨大,加之美版《甄嬛傳》集數(shù)和內(nèi)容上高度壓縮,富載中國文化的語言不可譯現(xiàn)象,還有中國歷史人物的復雜關系,是導致美版《甄嬛傳》字幕翻譯差強人意的關鍵。本文以接受美學為理論基礎,重視目標語受眾的文化特征,結合美版《甄嬛傳》中頗受爭議的翻譯例句來分析字幕翻譯工作中的受眾期待問題,對影視字幕的翻譯策略及文化傳播效度提供新的探究視角。
二、接受美學中的受眾期待視野理論
德國學者漢斯·羅伯特·姚斯和沃爾夫岡·伊瑟爾首先提出接受美學的受眾期待理論,聚焦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接受和反應。該理論最初多用于文學研究,強調(diào)讀者在文學欣賞中的地位和作用。接受美學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是“期待視野”,讀者憑借已有審美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思維定向,通過解讀、理解文本與文本視野相融合,實現(xiàn)讀者對文本的接受和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效果[1],使讀者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不少研究關心作品及其作者本身,而忽略了讀者的文化語境及其內(nèi)心感受。接受美學認為,作品是由若干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的社會性的系統(tǒng)過程。而讀者是使作品價值最終得以體現(xiàn)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1]?!墩鐙謧鳌纷鳛橐徊砍晒Φ闹袊鴤鹘y(tǒng)文化影視劇,注重受眾的接受效度也即收視率?;诖?,接受美學中受眾期待視野對美版《甄嬛傳》的字幕翻譯分析意義重大。
三、字幕翻譯的特點
影視劇字幕翻譯工作相比文學翻譯更具有特殊性。文學翻譯可以回味品嘗,但作為傳媒手段的字幕影視作品受限頗多。在此將總結幾項最為影響影視劇翻譯水準的字幕特點:
(一)語言通俗性和時尚性
古裝影視劇呈現(xiàn)歷史文化,服務于現(xiàn)代語境下的受眾,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影視劇就會失去活力。字幕翻譯的譯者應考慮劇本故事及受眾的時代背景,同時要考到影視劇故事性而非學術性的特點,一般采用淺顯易懂的通俗語言才能讓新時代語境下的受眾理解歷史語境中發(fā)生的故事,既符合原文表達的內(nèi)容,考慮到目的語受眾的文化層次,同時又不失故事的歷史性情景。此外,影視劇服務的對象為新網(wǎng)絡科技時代的受眾,字幕翻譯時恰當?shù)亟栌镁W(wǎng)絡流行語,增加譯語語言的趣味性,以滿足年輕受眾的期待需求。有利于受眾的理解并對該劇的笑點予以認可和回應。例如經(jīng)典美國喜劇《生活大爆炸》中的臺詞:“really(坑爹吶)?”,“I need an aspirin(有腦殘片嗎)”和“See?I cant do it(臣妾做不到?。?!”等等。
(二)時間和空間受限性
影視作品翻譯和文學翻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具有限制性。閱讀文學作品時候,讀者可以隨時中斷進行斟酌解惑。影視作品是集視覺和聽覺于一體的文化作品,屏幕具有一定比例,聲音和圖像與劇情相伴,具有瞬間的時效性,翻譯的句子再過長會影響受眾的視聽效果。譯者應盡可能做到精煉簡短、淺顯易懂,嚴格把握字號、標點的使用,確保字幕聲音和畫面具有一致性。
古裝影視劇故事具有較強的歷史性,因此其字幕翻譯不僅要求譯者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及文字表達功底,還要求譯者關注影視媒介、影視時空、原語及譯語的語境,故事及受眾所處語境等多種因素,字幕翻譯的挑戰(zhàn)性顯而易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語文化特色,更準確地向譯語受眾傳遞主旨內(nèi)容以滿足受眾期待需求,達到最佳翻譯交際效果,是負載中國文化情節(jié)的影視劇字幕翻譯追求的目標。
四、美版《甄嬛傳》字幕英譯中的受眾期待
影視劇《甄嬛傳》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無不體現(xiàn)著古代皇家的尊貴地位,讓受眾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了解滿清后宮生活。譯者只有充分了解原語故事及原作者的表達目的,同時明確受眾群的閱讀習慣及心理需求,才能準確傳遞原語文化,滿足目的語受眾的期待需求。
《甄嬛傳》是一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視劇,無不體現(xiàn)著古代皇家的尊貴地位。優(yōu)秀影視劇作品的翻譯工作,需要重新建構目的語的認知模式,使外國受眾所理解其中隱含的感情色彩和內(nèi)容。本文選取美版《甄嬛傳》的經(jīng)典臺詞,分析影視劇字幕翻譯策略應用中受眾期待的得與失。
(一)使用歸化法
歸化策略是要把原語文化在譯語語境中本土化,以目的語受眾為歸宿,采取其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2]。劇中除口語以外還大量使用成語、詩詞以及一些當時的方言來表現(xiàn)人物特征,有些現(xiàn)象采用國外文化背景的習慣用語進行調(diào)整,是該劇使用最頻繁的一種翻譯策略。
例1:年羹堯和隆科多為四阿哥登基立下汗馬功勞,被皇帝視為社稷重臣,權傾朝野。
譯文:Both played a role in the struggle over imperial succession,the new emperor held them in high esteem and granted them unequaled political power.
“汗馬功勞”是指軍用馬匹在征戰(zhàn)中都累到流汗不止,比喻其辛苦的程度以及所立下的大功?!皺鄡A朝野”表示某些人特別受皇帝重視,在朝廷中的位置不可比擬。成語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現(xiàn)象,若考慮原語形式和字面意思,會造成理解障礙。譯者從受眾出發(fā),跟多關照目標語習慣,譯文表達勞苦功高并受皇帝重視之意,貼近受眾在劇情理解方面的期待視野,但卻無法體會中國文化語境中的喻體涵義。
例2:這也是個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
譯文:As she lacks resolve,her beauty is vain and useless.
中文常用“繡花枕頭”比喻那些長得好看卻經(jīng)不起考驗的人,“中看不中用”也是表明華而不實的道理。為符合外國受眾的期待效果,譯者去除喻體,直接表達真正意義。喻體中繡花枕頭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枕的”的中國原本功能卻無法傳遞給受眾。
例3:若龍顏震怒,又豈是你我可以擔當?shù)摹?/p>
譯文:If his majesty vents his wrath,there is no way for us to make amends.
自古皇帝都是“龍”的象征,該詞在中國具有非常高貴的寓意,僅僅只有皇帝可以使用,而在西方“龍”則是殘暴的形象。如果這里翻譯成“dragon”,不但不能被理解,反而會產(chǎn)生負面效果,美版在此翻譯成皇上威嚴的樣子。
(二)使用減譯法
美版《甄嬛傳》中使用減譯法是為了避免多余的表達,使得對話更符合西方的表達習慣,句子更加干練、結構更清晰明了。
例4:我竟不知這世上還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道理。
譯文:I dont believe youre being forced to go.
中文的表達是具有比喻性的,喻體的選擇具有其文化的歷史性。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國,本句中國俗語中“?!笔侵袊r(nóng)業(yè)社會時期主要的生產(chǎn)工具?!芭2缓人畯姲搭^”是指強迫他人就范。但是西方語言習慣都是直接了當?shù)谋磉_手法。譯者省略相關動物的比喻手法,以求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西方受眾的普遍理解。而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卻在譯語中無法體現(xiàn)。作者認為如果本句翻譯中借用“horse”一詞組合句子,受眾的期待視野與中國文化的融合效果會更好。
例5:美好的東西真真兒是不會長久的。
譯文: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例6:這真真是極好的。
譯文:That is really good.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古代宮廷用詞較為考究,“真真”是疊詞,東方女性嬌柔的特點躍然話語間,西方女性率直的性格無法早就類似這樣的語言,因此英語語言中很難找到與其形似神和的表達,譯者用簡單的語言準確表達其含義,充分關照受眾感受,降低有限時間內(nèi)受眾的理解難度。作者認為,例8句子翻譯過程中,如果選擇兩個感嘆詞如“Terrific!Awesome!”“Fantastic!Marvelous!”等,既能體現(xiàn)西方文化中女性的率直性格,同時也能照應原語語言重疊的修辭效果。
(三)使用省略法
《甄嬛傳》中華妃說過的“賤人就是矯情”成為了當下炙手可熱的經(jīng)典臺詞。在美版電視劇中卻省略了這句話,遭到眾多中國受眾的吐槽。首先,“賤人”源于古代北京的方言,形容女子故作姿態(tài)和扭捏的樣子。而網(wǎng)民就華妃的傲慢態(tài)度將該句翻譯為“Bitch is so bitchy”等。西方語境中,一個貴妃,皇上的寵妾身份高貴,應有貴族的氣質和言行,“Bitch”一詞,有失貴妃身份,這句純粹中式口語的臺詞最終被刪減。譯者雖然通過刪減此句話做到了關照受眾期待,趨同受眾文化身份,但卻忽略了這句話背后的文化,無法體現(xiàn)皇上擁有佳麗三千,各個為爭寵吃醋不惜代價的滿清后宮生活。
五、結語
全球語境下,新的科學技術助推影視作品的國際化發(fā)展。76集漢語版《甄嬛傳》語言特色鮮明,網(wǎng)絡熱語流行,明星陣容強大,故事輕松引人,深受廣大受眾喜愛。濃縮為6集的《甄嬛傳》基本實現(xiàn)了受眾期待與原語故事表層意義的融合,但如何展現(xiàn)如此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和文化,譯者又如何選擇既符合西方語言習慣,又能準確表達《甄嬛傳》背后的滿清時代的后宮生活?這是目前后宮戲英譯面臨的挑戰(zhàn)!規(guī)范英譯在我國影視劇文化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影視劇外譯工作的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
[1]李穩(wěn)敏,田龍過.接受美學視域下中國英語生命力的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2 (13):99-100.
[2]鄒然.接受美學的主要觀點[J].撫州師專學報,1987 (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