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慧
摘要:國家文化安全是國家利益在文化領域的體現(xiàn),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化進程發(fā)展到今天,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可喜成績,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后。當前國際競爭主要是以文化為核心的競爭,我國始終面臨著來自西方文化霸權、國內錯誤文化思潮、文化產業(yè)競爭力低和互聯(lián)網負面影響的威脅和挑戰(zhàn)。想要化解風險維護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自信、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扶持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掌握網絡主導權是可行路徑。
關鍵詞:國家安全 文化安全 意識形態(tài)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4-0226-02
全球化背景下面對日益嚴峻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戰(zhàn)略地位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中國正處在騰飛的階段,國家安全問題是擺在突出位置的關鍵性問題,文化安全的作用不容忽視。
一、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內涵
“國家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文化形態(tài),指國家文化生存與發(fā)展免于威脅或危險的狀態(tài)。”[1]文化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其內涵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出發(fā)。
(一)國家文化主權不容侵犯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國家擁有的文化主權不受侵犯。文化主權是國家主權在文化領域里的延伸,是國家主權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全球化使國家間的利益沖突以文化沖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發(fā)展中國家實行文化滲透策略,企圖將不同于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消滅于無形之中,實現(xiàn)其全球霸主的意圖。因文化主權而產生的文化安全問題在國家安全的維護中地位突出。當前,西方文化以各種形式融入中國市場,通過文化產品傳播西方價值觀念達到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和國家體制目的。我們必須時刻警惕西方國家通過文化入侵來削弱國家主權意識的行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二)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不可動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懊褡逦幕菄衲哿Φ纳詈駚碓?,也是民族完整的文化基礎?!盵2]民族文化所形成的強大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是維護文化安全的根本力量。后發(fā)國家在應對文化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zhàn)時尤其應該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性不被西方文化所吞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的國家和民族是立不起來的。”[3]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們民族立身之根本。在全球化的國際發(fā)展背景下,我們必須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將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性傳承下去,這樣才能在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中立足。同時,我們必須特別警惕各種錯誤思潮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沖擊。錯誤的社會思潮往往帶有一定特定政治傾向性,它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危及國家文化安全。[4]維護文化安全就必須正本清源,保證我們的民族文化這一獨特的精神標識得到代代傳揚。
(三)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不受威脅
意識形態(tài)是政府合法性的文化基礎,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和鞏固直接關系國家政權的生死存亡。一個國家、民族缺少共同的思想基礎,很容易就會被分裂,導致政權危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5]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必須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筑好思想領域的防御體系,嚴守思想防線,強化陣地意識。隨著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中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更加激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面臨著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腐朽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危機國家文化安全。面對復雜的環(huán)境、嚴峻形勢,掌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話語權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根本性力量。
二、當前我國文化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一)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霸權對我國文化安全的挑戰(zhàn)
美蘇冷戰(zhàn)后,將文化作為軟權力來對別國施加影響成為美國對外文化戰(zhàn)略的重要特點。中國建立社會主義政權之后,就成為美國文化顛覆的重點對象。隨著中國全方位、寬領域改革開放的快速推進,文化領域交流頻繁,為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文化滲透帶來更便利的條件,沖擊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安全。
美國對中國進行的文化滲透無孔不入,對我國文化安全構成為極大的挑戰(zhàn)。在政治領域,他們主要宣揚反馬克思主義反動腐朽的價值觀念,嚴重沖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我國的指導地位。在經濟領域,隨著西方商品涌入我國的還有蘊含于商品之中的西方的腐朽價值觀念,侵蝕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在學術領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言人,通過這些思想上嚴重西化的學者在講壇、論壇、網絡等各種重要場合宣揚符合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演說,以達到弱化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價值觀的目的。
(二)國內多元文化思潮的挑戰(zhàn)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西方的政治理論和價值觀逐漸成為中國社會新的理念和價值追求,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激蕩,引起人們思想意識的多元化,其中錯誤的社會思潮的泛濫沖擊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直接危及國家文化安全。“普世價值論”肆意混淆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普世價值觀”的區(qū)別,對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產生嚴重威脅。文化復古主義思潮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失敗的,這種錯誤的觀點嚴重地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我國發(fā)展的貢獻。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僅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還丑化我們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這些錯誤的社會思潮以各種掩人耳目的手法存在于社會各界,腐蝕著人們的思想,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構成嚴重挑戰(zhàn)。
(三)網絡及數字技術對文化安全的挑戰(zhàn)
誕生于20世紀的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到如今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國家地理界限,將全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起源于美國的網絡傳播技術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性和西方資本主義色彩,美國憑借其技術上的優(yōu)勢將“制網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全世界70%大型數據庫和互聯(lián)網訪問量最大的近百個網站都在美國,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操縱著全球90%的媒體”[6],網絡成為美國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平臺。
目前我國網民人數位居世界首位,但是“80%以上的信息資源都是凝結著西方文化的英文信息”[7],這為美國通過互聯(lián)網對我國進行文化擴張?zhí)峁┝吮憷?。美國的價值觀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所推動的文化信息傳播進入我國,沖擊著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更為嚴重的是,美國利用我國改革發(fā)展中存在的矛盾,通過網絡宣傳反社會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丑化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互聯(lián)網這一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之中,我國作為弱勢方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三、當前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路徑選擇
(一)挖掘利用優(yōu)秀文化資源,提升文化自信
我國本是世界上文化史最久遠、文化資源最豐厚的國家,但是在今天這個以“文”立國的時局中,我們的文化國際話語權、國際影響力都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這成為我們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阻礙。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從骨子里為自己所擁有的民族文化感到驕傲,加快文化建設步伐,培育和提升人們文化自信對于我國的文化安全來說刻不容緩。因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的大問題”[8],在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不朽的傳世之作,我們應該好好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結合時代特點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符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精品來教化我們的人民,抵御美國腐朽文化的侵蝕。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激發(fā)全民族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才能抵御文化帝國主義的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二)重視國家意識形態(tài)建設,積極培育社會核心價值觀
任何時代和社會都需要一種能夠得到社會絕大多數成員普遍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以規(guī)范指導人們的行為,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面臨著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錯綜復雜的情況,我們更應該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和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我們應當看清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仍在繼續(x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正在侵蝕我們的共產主義信仰,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此起彼伏。因而,我們應當根據現(xiàn)實的情況,不斷學習和借鑒有價值的理論成果,豐富自身的理論體系,確保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另外,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也迫在眉睫。要想在文化競爭中制勝,就必須打好價值觀念這場仗。
(三)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合理引導網絡文化
全球化時代,互聯(lián)網滿足大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即成為“輿論斗爭和文化斗爭的主戰(zhàn)場”[9],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與發(fā)展,使我國文化安全遭遇到發(fā)達國家強勢文化的沖擊。為此,我國必須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加快網絡科技進步速度,守住網絡陣地。我國很多年輕人都是通過互聯(lián)網來獲取信息的,我們必須要掌握輿論場的主導權,將網絡輿論工作視為重要工作來做。一是要大力加強網上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建設,黨政機關必須要從主觀上重視馬克思主義陣地建設,打造一批精良的主流網站,為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發(fā)揮積極作用。二是做好網上信息源建設,針對時下西方文化霸權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抨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已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源予以回擊,用事實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適用中國的現(xiàn)實發(fā)展的。三是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是定國安邦的大事。
參考文獻:
[1]胡惠林.國家文化安全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27.
[2]韓源.中國文化安全評論[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8.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5.
[4]樊建新.國家安全視域下的社會思潮觀察[J].紅旗文稿,2017(7):7.
[5]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8-19.
[6]劉志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亟需健全文化安全審查制度[J].湖南社會科學,2018(2):166.
[7]張小平.當前中國文化安全問題研究[M].北京:科學社會文獻出版社,2012:96.
[8]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9]夏云.論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中的文化安全[J].揚州大學學報,2014(9):29.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