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
【內容摘要】高三很多數學老師循環(huán)到高一教學都有這樣的感覺:學生跟不上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課堂效率低,課后作業(yè)差。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老師帶著“高三味”進了高一數學課堂。“高三味”的不合理運用擾亂了正常的學習規(guī)律,如不將它合理化,高效課堂將無從談起。
【關鍵詞】高三味? 合理運用? 高效課堂
一、不合理“高三味”現象舉例
1.講授太快,新知識缺少探究和過渡
在剛教完高三的老師眼里,高一的數學知識是很簡單的,而學生既然能夠考上高中,肯定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所以教師往往講解知識過快,思維跳躍跨度較大,忽視必要的鋪墊和銜接。如在講指數運算時,教師認為學生初中有基礎,于是將公式復習一下,再迅速地練幾條公式練習題,就立即講指數函數。然而高一學生剛過完暑假,已將初中的很多知識拋之腦后,在沒有復習引入的情況下,學生思維緩沖未能就緒,就被強行灌輸新知識,學習效率當然要大打折扣。
2.貪多求全,容量過大增加師生負擔
在備課時,有些教師看到經典例題總是愛不釋手,特別是在高三一輪復習中出現的題型,更是將它當作重點,恨不得將它們全部壓縮到學生的腦子里。然而一旦新授課重難點太多,課堂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和記,課上根本消化不了,課后還要花大量的時間鞏固。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課余時間的,所以很多學生難以完成學習任務。結果導致學生學習任務太重,教師辛苦,學生痛苦,更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為以后的數學學習設置了很大的障礙。
3.急于求成,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些老師在上數學課時認為練比講更重要,所以在講課時快速的將公式定理呈現給學生,然后就是題型訓練,活生生地將高一新授課變成了高三復習課。更有甚者,將這種方式看成教學的捷徑和特色,認為自己剛教完高三,就處處占盡先機,高考考的就練,高考不考的就跳過,急于求成,揠苗助長,導致學生頓頓吃“夾生飯”。而學生看似懂了,其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會生吞活剝地去依樣畫葫蘆,將做題目變成了背題目。
4.因循守舊,跟不上發(fā)展的步伐
有些教師在高三教學中取得了成功,在高一教學中仍按“老路子”教學,備課上課都很輕松,然而課堂效果卻不佳。他們就將責任歸咎于學生,抱怨“一屆不如一屆”,這其實是教師自己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教學工作不僅僅要研究教學內容,還要研究學生的特點,每屆學生是不同的。經驗固然寶貴,但是也要與時俱進,應該結合實踐不斷更新,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效率的高效。
5.題海戰(zhàn)術,忽視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
高一是高中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很多老師指望通過無休止的題海戰(zhàn)術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反而適得其反。高中學習科目較多,學生自主時間本就不充裕,重復勞動使得學生疲于應對,浮躁不堪,連仔細審題的心思都沒有,更談不上課后的消化、反思、和歸納了。而且如果各科教師都這么做,學生只能天天熬夜,第二天上課精神不振,長期以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干擾了正常的教學質態(tài)。
高一學生還沒具備高三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他們需要的是迅速地從初中向高中的過渡適應,數學課堂中的“高三味”太濃,會使學生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對高中數學的興趣,放棄數學。
二、怎樣合理地運用“高三味”來提升高一數學課堂的效率
1.先入為主,讓“高三味”成為老師名片
教過高三是教師資歷的象征,它就如一張名片告訴學生:老師的教學經驗豐富,能夠出色勝任高中數學循環(huán)教學,教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在第一節(jié)課上,老師可大大方方地介紹自己在以往教學中取得的成就,特別是高考中的成果,然后介紹一些學好數學的方法和案例,再告訴學生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學習要求。這樣的自我介紹,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崇拜之情,增加學生對老師、對自己的信心。
2.精益求精,讓“高三味”成為復備指引
統(tǒng)一的導學案不能體現教師的個人教學思想,所以教師要在個人復備上精益求精,以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教師應根據課標要求,有的放矢,抓住重點,精選例題,一題多變。如此,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認真和創(chuàng)新,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喜歡數學,熱愛學習。
3.經驗豐富,讓“高三味”使學生事半功倍
牛頓說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闭f的就是牛頓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而不會犯前人犯過的錯誤。數學一直是學生既重視又害怕的科目,在高一數學課堂上,教師就可以以高考為導向,對知識點進行巧妙變式,適當拓展,直擊高考,讓學生提前感受高考題目,又不會增加負擔。同時,教師根據經驗,還可以跟學生列舉一些往界學生的易錯點,這樣既可以通過高考來引起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重視,又可以讓學生吸取前車之鑒,少走彎路,克服學習數學的障礙。
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才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而我們數學教師只有明白了“高三味”的利弊,并能合理將“高三味”帶進高一數學課堂,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萍.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道[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3-106.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