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作為小學語文學段的延伸,在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夠強化基礎語文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今后更高效地完成語文學科學習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教材中篇幅占近四分之一的篇目,在語文學科中的地位不可忽視。學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不僅能夠使理解、鑒賞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夠鍛煉自身語言組織以及表達的能力,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優(yōu)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課堂
文言文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不單單只是一種文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言文當中蘊藏著博大的民族胸懷,是民族文化豐厚底蘊的具體體現。文言文作為白話文的前身,為現代漢語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初中語文教師通過對學生文言文知識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到語言和漢字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動力的增強。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文言文的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由于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再加之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上感到吃力,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上也面臨著不小的考驗。打造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課堂已經成為所有教師共同關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強調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文言文相較于學生學習的其他文章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對文言文的接受度較低,不能夠做到快速地理透文意、融入文言文的語境。教師在開展文言文篇目教學時,應該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出強調,讓學生預先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感知,將自己沒有弄懂的字詞句做上記號。學生只有做好了準備工作,才能在老師講課時針對自己的薄弱知識點進行重點理解,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如此,教師才有在課堂活動中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文章的機會。雖然學生在小學五年級下學期就開始接觸文言文學習,但是對文言文還是比較陌生的,沒有養(yǎng)成文言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初中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預習文言文習慣的養(yǎng)成,充分預留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只有學生對課文做到心中有數了,才能夠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質疑,文言文的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例如,《世說新語》作為學生在初中語文學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在教學前應該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預習工作,結合書中的注釋對文意進行大概的了解。對于存在歧義的字詞,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用工具書的查閱或者是與同學交流討論,得出正確的意思。對于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詞句,讓其在旁做上標記,留在課堂上提出解決。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預習要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頻率,保證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頻率。
二、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始終無法擺脫“譯文,劃重點,背誦,做練習”的教學模式,學生接受的始終是“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沒有感受到快樂,反而覺得是記憶的負擔。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為教師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不夠信任學生,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感悟,教師不是在引導學生學習,而是在指揮學生學習,轉變了教師與學生的學習地位,本末倒置。教師要想讓學生從內心愛上文言文的學習,就必須在課堂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質疑,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去學習,給予學生解決問題、展示實力的機會,讓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更加的自信,更具成就感。教師對學生質疑的鼓勵,是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肯定,這種鼓勵可以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譬如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教師先讓學生區(qū)別“諷”的古義和今義,在理解題目意思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質疑。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對于課題,同學們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可能回答:“鄒忌為什么勸說齊王接受別人的建議?”“鄒忌是怎么樣勸說齊王的?”“鄒忌是誰,為什么敢去勸說齊王?”等,教師在學生完成質疑后對問題進行歸納,請學生帶著問題去文中尋找答案。教師通過對學生質疑的鼓勵,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融入課堂、掌握課堂。
三、 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提升學生欣賞評價能力
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相比較而言較為晦澀難懂,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對文意有了大致了解后,對所學的文言文再次進行深化解讀。特別是在詞性以及句式結構上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講解,對作者所表露的思想進行升華,讓學生能夠透過文言文本身去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以及文學底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寫法特點的挖掘能力,讓學生善于發(fā)現文言文的美,并能夠對文言文中的佳句進行解析欣賞。學生在對重難點的學習強化中,不僅能夠對所學文言文知識脈絡有清晰的梳理,而且文學欣賞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高效的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對學生古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意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的古文知識不僅僅拘泥于會做試卷,而是內在素養(yǎng)的提升。文言文教學有效課堂的打造,需要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推陳出新,讓學生的思維能在充滿鼓勵的輕松氛圍中自由地發(fā)揮。本文就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課堂的打造從強調學生課前預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三方面進行了簡要探討,以期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提供些許思路。
參考文獻:
[1]趙春花.探究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2012(6).
[2]于彩霞.初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淺析[J].赤子,2015(4).
[3]許娟.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12(11).
作者簡介:宋清美,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初級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