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該學科作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的鍛煉益處頗多。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展現(xiàn)了當代學生以語文學習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重視。本文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改革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時代在發(fā)展,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武裝自己,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身價值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想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從小抓起,從小學語文課程學習抓起,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開始。
一、 核心素養(yǎng)含義
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一段時間或在一定的時期內,幫助某個個體實現(xiàn)自我生活融入社會最關鍵、最重要的知識。具體包括溝通、審美和創(chuàng)新等等。運用自身的條件更加深刻地挖掘、了解自己的發(fā)展前途。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就是指小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增長見識具備聽說讀寫等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小學語文教育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課程,有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作用。然而當今語文教育出現(xiàn)了缺陷,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當教師在講臺上講解課程和習題時,部分學生未能跟隨教師講解的進度,教學成了一種被動接受的方法,被動地記錄著教師所講的內容和接受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從而使得語文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們不想主動去探索,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二、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法
(一) 注重課堂互動性和趣味性
提升課堂趣味性對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在課堂上難以完全并且一直集中精力也是他們的特點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教師還是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那么必然會導致學生難以及時掌握所學重點,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教師應該想一些辦法去改變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可以在課前用小游戲引入,為課堂增添趣味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
(二)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創(chuàng)新的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們普遍存在缺乏獨立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問題,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優(yōu)秀的工作能力,及時根據(jù)學習目標和課程要求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從心理和具體的教學方法方面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同時需要努力克服一些來自教育體制方面的困難。創(chuàng)新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作為核心素養(yǎng)中較為重要的培養(yǎng)方向,應在課堂教學以及習作練習等多方面進行鍛煉。例如,在閱讀訓練中讓學生將這個字想象成一幅畫或者一個動物,或植物,或食物。培養(yǎng)學生讀文章想畫面的能力并且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獨特的感悟。在寫作文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事物,通過開放式提問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事物的不同點,提倡撰寫獨樹一幟的作文,增加聯(lián)想和想象的作文。教師在閱讀和作文訓練指導時,切記不要盲目追新,要腳踏實地。特別是在給學生講述閱讀時,要注意想象和思維的關系。
(三) 建立成功高效的課堂
教師應該仔細研究所授教材,對教材要有深刻和全面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整理出教學計劃,弄明白所受課程在書中的頁碼,還有作用意義影響,章節(jié)中的重難點,由此設計出相關的教學目標,設計突破重難點,還有關鍵點的記憶方法。思路要符合實際,符合學生所能接受范圍,設計出合理的習題和板書,還有布置相關內容的課后作業(yè),使得學生接受起來容易。有效的備課可以大大提高上課效率。有這樣一個事例,曾經有一位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講得特別出色。課上的同學們都聚精會神,一個個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記筆記,完全被這位教師的講課吸引住了。課后,有位學生問這位教師:“您這堂課準備了多長時間?”教師回答道:“對于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苯又终f對于每一節(jié)課都是這樣準備的,但是講課45分鐘卻結束了。教師說完這句話,班里本來是很嘈雜,卻突然響起一陣掌聲。由此可見,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和充分的準備對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具有重要影響,優(yōu)質課堂的產生離不開教師的辛勤付出。
(四) 開展課下閱讀活動
課外閱讀好處很多,增加詞匯量,提高聽讀寫的能力,增長知識量,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提高語文素質。首先,教師應該拋棄大量的作業(yè),幫助學生學會合理利用課外時間,協(xié)助他們選擇優(yōu)質的課外閱讀材料,對學生閱讀中存在的疑問要進行監(jiān)督指導。讓學生合理分配課余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杜絕網絡游戲,營造一種安靜的讀書氛圍,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可教導學生邊讀邊記,對于看到的優(yōu)秀語句進行記錄,制作書簽和進行寫讀書感想等活動,逐漸養(yǎng)成自覺地進行課后閱讀的習慣。也可通過列舉我國歷史中的名人對學生進行教導,如宋朝著名的文學家蘇洵,他小時候特別貪玩,直到27歲的時候才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身邊的小朋友都很用功,所以他也開始發(fā)奮努力,抓住一切時間讀書。有一年的端午節(jié),他早起讀書一頭扎在了書房中,妻子給他送的粽子和白糖都沒有吃。中午,妻子發(fā)現(xiàn)他把粽子吃了白糖沒有動,看到硯臺旁邊有許多糯米粒。后來才知道,蘇洵專心讀書根本沒有分清楚硯臺和白糖,把硯臺當成了白糖。正是憑借著這種刻苦的精神,蘇洵成了文學家。通過這樣一些故事,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了解到文化名人的學習歷程,還能培養(yǎng)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
三、 結束語
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當代教師們的責任。同時,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積極迎合新課改要求,改變教學方法,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朱柯珂.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改革探究[J].新課程(上),2017(5):143.
[2]杜國香.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高效課堂教學之管見[J].理論觀察,2016(12):184-185.
[3]陳永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fā)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7(4):62-62.
[4]陳傳華.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革新小學語文教學[J].中華少年,2017(28):106-107.
作者簡介:
李普紅,山東省淄博市,山東省淄博市大張莊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