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毅剛
摘 ?要:隨著運動項目的高度精細化,大眾健身意識的不斷提高,社會對體能教練人才需求量增加,國內體育院校相繼開設體能類課程,而課程的完整和成熟的課程教學體系尚未建立,需對此類課程的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等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本文根據體能課程獨有的屬性特征,從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著手,選擇并建立能夠反映體能課程本質屬性的教學體系,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評價方面進行研究,為體能類課程的教學活動提供基礎性教學框架,為進一步完善體能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關鍵詞:體能課程 ?教學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b)-0157-02
隨著體育職業(yè)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健身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一些新興的體育職業(yè)相繼產生?,F(xiàn)階段體育院校開設健身課程培養(yǎng)俱樂部的健身教練,隨著運動項目發(fā)展需要,進一步細化開設體能類課程來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培養(yǎng)大眾健康體能教練和競技體能教練。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的學校開設健康體能和競技體能的相關課程,同時與北京體科所、上海體能協(xié)會展開更多的交流,使得學生畢業(yè)后能夠迅速適應體育市場化的需求。目前,體能訓練館、各項運動團體以及專業(yè)運動隊都急需高水平體能教練,對于體育院校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競技體育中教練員大多數(shù)是以運動項目來區(qū)分,然而隨著比賽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競爭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劇,專項教練員的個人能力和精力都很難保證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全面訓練工作的投入,教練員職業(yè)細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體能教練這個工作角色就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焦點,作為指導科學體能訓練的專業(yè)人才,是以健康體能相關知識為基礎的更高層次的體能教練,在競技體育和大眾健身領域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外高水平運動隊和職業(yè)俱樂部中,體能教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負責基礎體能訓練、損傷防護和傷后康復訓練等工作。通過對體能課程深入的探討和研究,能夠明晰課程內容及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對體育院校開設體能類課程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能課程教學目標
體能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專業(yè)的體能教練包括專項體能訓練師、健身體能教練和體能康復師。學生系統(tǒng)掌握體能訓練的基礎理論知識、訓練原理與方法,全面了解體能知識體系和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掌握體能訓練技術、技能,具備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制定有效訓練技術和方法的能力,能夠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能水平,達到體能教練應有的形體和身體素質,同時具備較高水平的示范、講解能力,能夠獨立指導大眾和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能力。
2.2 體能課程教學內容
2.2.1 體能課程理論部分
體育院校在課程設置中會有運動訓練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基礎理論學科,理論知識作為基礎能更好的理解體能訓練技術和訓練方法。體能教練專業(yè)理論主要以全面、科學、實用為準則,讓學生從了解體能基本概念、營養(yǎng)補充、測試方法到體能訓練的損傷預防、不同人群和運動項群的體能方案制定。具體內容包括:體能概述、體能教練概述、運動營養(yǎng)補劑、身體評估方法、體能科研方法、體能護具的使用方法、運動損傷的預防、特殊人群的體能方法、體能訓練計劃制定。
2.2.2 體能課程技能部分
技術部分的教學內容以體能訓練技術動作和身體素質訓練為主,技術內容部分涵蓋健身體能和競技體能的所有要素心肺耐力、柔韌、肌肉力量與耐力、身體成分、靈敏、平衡等具體訓練方法和最新體能訓練器械的應用。具體內容包括:基礎體能、功能性訓練、體能測試評估、運動準備與表現(xiàn)、運動恢復方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與耐力、柔韌性、靈敏性、平衡性、速度、爆發(fā)力、協(xié)調性。
2.2.3 體能課程實踐部分
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培養(yǎng)是體能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在知識向技能轉化的過程中學以致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體能訓練課程編排、教學、錄像觀摩、競賽等形式,提升學生應變能力、指導能力;同時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使學生真正體驗社會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具體內容包括:體能課程的制定、競賽組織與實施、課程示范講解演練、體能教練崗位觀摩。
2.3 體能課程的教學方法
2.3.1 采用課內競賽,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體能主題競賽,如心肺功能競賽、肌肉耐力競賽、身體平衡性競賽等內容,安排學生參與競賽的組織與實施。包括競賽內容的選擇、規(guī)則的制定、記錄工作的要求以及競賽動作評價標準和分值,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內容,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2.3.2 結合專業(yè)軟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借助多種APP軟件結合教學,如清晰查看身體不同部位淺層和深層肌肉的3Dbody解剖軟件、測量技術動作幅度的My Measures軟件、測量技術動作姿勢和角度的Posture軟件,結合軟件教學可以圖文并貌地為學生呈現(xiàn)所學技術動作的理論原理,啟發(fā)和引導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3.3 采用研究案例方法,提高學生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中加入案例研究,如案例中明確對象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愛好、運動及平時生活的基本情況,根據身體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運動目的和要求,設計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學生根據案例給出的信息結合運動原理,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進行訓練,講解計劃的合理性和采用的方法及內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和動作創(chuàng)新性。
2.4 體能課程教學評價
2.4.1 制定相應的考核內容
成績評定分為三部分:體能指標評定包括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運動素質,采用素質測試方式;理論知識評定包括體能訓練原理、訓練方案、損傷預防,采用試卷考核方式;實踐技能評定包括實踐訓練的教學、設計、組織,采用實踐考試方式。
2.4.2 體能指標測評
體能測試考察學生肌肉力量、耐力、心肺功能和身體功能性能力,動作包括杠鈴火箭推、波比跳、懸垂折疊觸杠、藥球翻轉、負重土耳其站立。
2.4.3 理論知識考核
理論知識是指在學期或學年內所學體能理論知識。采用的試卷測驗方式,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自行編制,考試內容側重于重點掌握的知識內容。評分標準根據試題的標準答案來確定,評分采取百分制。
2.4.4 實踐技能考核
采取“教考分離”的方式進行,即: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能實踐技能考試時,由技術實踐授課教師制定提供考核標準及評分辦法,然后由3名教師組成考試組對學生進行逐一考核,現(xiàn)場打分。在考核時采取現(xiàn)場抽取訓練主題的方式,考查學生對體能訓練動作安排的熟練程度以及短時間設計訓練內容的應變能力。
3 ?結語
體育院校開設體能課程作為新型體育人才培養(yǎng)重要課程資源,在體能本質屬性和社會需求基礎上構建課程教學體系,促進此類課程教學活動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滿足課程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通過對體能課程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的研究,有利于明晰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為進一步探索出適應本課程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同時為體能課程的建設提供實踐指南。
參考文獻
[1] 宋旭峰.我國體能教練專業(yè)化培養(yǎng)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2] 劉功聚.18-59歲國民健康體適能測量評價系統(tǒng)研制與開發(fā)[D].浙江師范大學,2009.
[3] 鐘啟泉.課程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 陳玉琨.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 宋旭峰.我國體能教練專業(yè)化培養(yǎng)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