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學科教育中貫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基礎內容。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素質教育的改革思想分析政治課程的教育本質,促使學生通過政治學習優(yōu)化自己的個性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從以政治課程內容組織思想教育、以時事熱點新聞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以現(xiàn)實生活資源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三個角度分析將思想政治貫穿于高中政治課程中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政治學科是文綜的基本組成部分,正是由于這一學科性質,導致部分教師、學生都產生了功利性認識,即政治教育直接指向了高考,只關注政治理論知識的傳授與記憶效果,忽視了學生在政治學習中所產生的思想與情感,限制了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新課改將學生看成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出了新的發(fā)展要求,且認為政治課程應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中心任務,要求教師全面關注學生的心靈變化與道德情操。所以,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新時代下高中政治課程的基本要求,教師應借此實現(xiàn)智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教學。
一、充分利用政治課程內容組織思想教育
政治課程本就是高中階段實施德育的基本媒介,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知識與道德理念。高中政治教育應嘗試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通過顯性的文字表述總結出深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就如在“消費及其類型”一課中,筆者便鼓勵學生自由闡述個人的購買經歷,發(fā)現(xiàn)本班學生的消費類型與教材所介紹的三種類型基本吻合,即沖動型、謹慎型與節(jié)約型。有的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經濟條件很好,家長幾乎可以滿足他們所有的物質要求,所以養(yǎng)成了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節(jié)約的壞習慣;有的學生則在家長與個人性格的影響下,習慣在購物時貨比三家,選擇物美價廉的物品;也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小氣、節(jié)約,除了基本的生活物品與學習用具,幾乎不會購買其他物品。根據(jù)學生的消費表現(xiàn),筆者對其進行了理性消費教育,使其意識到個人消費習慣的問題與不足,同時批判了部分學生的攀比心理,幫助學生正確對待了金錢。
二、借助時事熱點引入思想政治教育
時事熱點資料是指備受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以時事熱點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便于學生以批判性眼光分析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在高考政治中,有相當一部分題目都是以時事政治案例作為問題背景的,這就說明人們越來越看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所形成的道德觀念。因此,教師應以時事熱點案例引入政治教育,鼓勵學生以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
就如在“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一課中,筆者便借助我國傳統(tǒng)文化流失,與青少年片面追求外來文化這一熱點新聞組織了本課教學,引導學生結合這些熱點新聞總結了文化傳播與交流所應注意的問題。同時,筆者還以現(xiàn)在各個國家都在研究中國文化,刮起了“漢語潮”這一新聞資料讓學生學會珍惜與熱愛本土文化,希望學生能夠為自己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繼承人感到驕傲與自豪,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可。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促使高中政治課程回歸生活,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獲取思想政治認識。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所形成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與自身的生活經歷緊密相連,也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才能讓學生反思個人行為處事的問題與改正方式,降低政治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其形成熱愛生活、關心社會的意識。
就如在“綜合探究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一課中,筆者便要求本班學生自主調查我國自加入WTO之后所發(fā)生的經濟變革以及我國主要的外交政策。在本輪調查中,學生可先通過網絡資源了解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以及由此發(fā)生的具體變化,進而再以本地的經濟發(fā)展特征與產業(yè)結構分析我國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經濟全球化的具體關系,就我國如何才能在經濟全球化與世界一體化改革浪潮中實現(xiàn)民族復興提出合理建議。雖然本班學生缺乏社會經驗,但是他們卻能夠通過實踐調查與生活感受了解到近些年來本地的經濟問題,這就便于學生見微知著,根據(jù)自己的生活與家鄉(xiāng)經濟發(fā)展趨勢總結出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如此一來,便可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開放政策的具體意義,降低經濟知識的理解難度。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課程本身就是實施德育,優(yōu)化學生思想與情感的基本科目,教師也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情感取向與道德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學舉措,幫助學生形成真善美的優(yōu)良品質,提升高中生的道德水平,為使其成長為有道德、有素質、有文化、有禮貌的四有青年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覃英志.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中政治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7):5.
[2]張宇.高中政治關鍵詞教學的“一以貫之”:以《影響價格的因素》(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①)一課為例[J].福建教育,2014(Z8):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