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艷
(合肥市包河區(qū)望湖小學 安徽合肥 230001)
老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傾聽、觀察、思考、表達,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技能,讓課堂五彩繽紛。
戰(zhàn)場,是軍人的陣地;課堂,是老師的陣地。隨著時代的變遷,課堂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很多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也在不停地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試圖通過實驗和實踐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生機,更有效率。課堂在老師源源不斷的實踐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作為普通的一線數(shù)學老師,我一直在實踐和迷茫中度過,直到有幸聆聽賁友林老師的課和講座之后,茅塞頓開。課中,賁老師讓學生們按照老師的相關要求去整理、交流、思考、質(zhì)疑。他的語言幽默,平實,具有親和力。他的課堂真誠、樸實,整堂課沒有過多花花綠綠的課件,只是在問題中引導學生自學、觀察、思考,傾聽、表達……老師的“引導”在其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這種以“引導”為主線的課堂,大大提升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也深深地啟發(fā)了我,讓我怦然心動,讓我以之為動力,嘗試著去實踐和探索“引導”的方向和技巧。
我的踐行對象是低年級孩子,他們年齡小,識字量有限,想讓他們獨立自學確實有困難。有的學生自學時,這里看一眼,那里寫一筆,缺乏條理性。即便看起來似乎在自學,那也是走過場。看來教會學生怎么自學勢在必行。首先,以條目型出示自學提示,規(guī)定孩子每步該做些什么。比如,在上《隔位退位減》的時候,先出示情境圖,要求孩子通過觀察、搜集數(shù)學信息,提出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出示自學提示:1.列出減法算式。2.估一估算式的得數(shù)是多少?3.用計數(shù)器撥一撥。4.筆算204-108,說一說個位上不夠減,找十位借,十位上是0怎么辦,5.筆算隔位退位減要注意些什么?老師把自學要求一條條列出來清晰簡單,一目了然。在適當?shù)牡胤揭髮W生進行圈、點、勾、畫,做標記。學生在自學提示下一步步完成自學環(huán)節(jié)。按此種模式堂堂訓練,時間久了學生便找到了自學的方法,養(yǎng)成了自學的習慣。如果個別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在一段時間未能達成自學要求,老師可以在課中提升對這些學生的關注度,幫助他們找原因,找方法,適時給他們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學的信心。在自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后,后面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更能體現(xiàn)出一位老師的“引導”藝術。
觀察,在數(shù)學學習中尤為重要。在觀察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就要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開始,我們可以帶著孩子觀察,先引導孩子看圖,再讀文字,在圖文中搜集一些重要的數(shù)學信息,并運用找關鍵詞的方法,培養(yǎng)“有序”觀察的習慣,也可以聯(lián)系題中的信息或問題觀察。其次,放手讓孩子模仿老師的方法獨立觀察,當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時,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把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當他們在觀察中找到快樂和自信時,觀察便成了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了,才能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知識不光來源于個人自學,也離不開同伴的分享。在個人發(fā)言以及小組討論中,傾聽是至關重要的。怎樣有效引導孩子傾聽呢?客觀上去分析:孩子的課堂傾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傾聽,其時間持久,效果明顯,身心放松,愉悅。第二種是被動傾聽,是在老師的某種高壓政策下逼不得已的傾聽。其傾聽時間短,效果也相對較差,學生處于不情愿、無奈的狀態(tài)。我想每位老師都想把自己的學生引入到第一種傾聽狀態(tài)。這需要老師想出許多錦囊妙計來“對付”他們。如:1.小組加分制,哪個小組傾聽最認真,便可以在一節(jié)課中加10分。2.集中抽獎制。設定周期期限,周期內(nèi)得分最高的參加抽獎。有了這些讓人向往和渴望的策略,學生的傾聽狀態(tài)好轉(zhuǎn)了許多。久而久之,傾聽便成了一種習慣,像空氣一樣自然。
數(shù)學學習永遠伴隨著思考,最能體現(xiàn)一個孩子的思考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和傾聽能力息息相關的。思考能力較弱的孩子一般不會主動舉手要求發(fā)言;在小組討論的時候,也不會主動交流,除非小組長點名指示。要不他就一副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即便是回答,也是照本宣科,沒有主見,沒有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一朝一時就能完成的,需要家校的合作配合。如,從小組長入手,讓他們觀察提出問題后,誰不主動,小組長可以任務型的指派于他,讓他沒有僥幸的余地。另外是家長模塊,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根據(jù)內(nèi)在的信息一步步運用問題的形式引導孩子思考,不讓他的思維懶惰。教學中,老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思維情況,進行引導。發(fā)現(xiàn)學生思考能力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提高孩子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個別孩子不屬于思維慵懶,只是缺乏方法,老師要伸出援助之手,借給他一些拐杖。比如,讓孩子去思考,孩子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思考,老師可以運用問題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思考,這樣思考的質(zhì)量和效果會更佳。
作為老師,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孩子站起來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時候會滔滔不絕,語言表達如行云流水,還有的孩子在反駁觀點的時候也是針鋒相對,毫不示弱。我們會為他們這樣的一場爭論而喝彩。這都源于孩子有強悍的表達能力。既然這樣,我們在低年級段就要鼓勵孩子在課堂上多表達,大膽表達。首先從回答問題開始。老師一個問題的提出,給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回答時,聲音響亮,思路清晰者,老師給予表揚和肯定,回答不好的也要給予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其次,嘗試讓孩子提問和質(zhì)疑。有位名人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钡峭釂枀s成了老師的專屬產(chǎn)品,為了改變這種狀態(tài),讓數(shù)學課變得生機勃勃,我的第一招:先提問給他們看,讓他們跟著模仿。第二招:根據(jù)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我給予他們一定的提示,在提示中知道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提問。第三招:鼓勵和表揚。只要他們提出問題,老師便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便孩子能大膽嘗試。
在課堂中,老師想真正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必須后退,站在幕后,讓他們掌握學習的種種技能,這樣才是會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他們蓄積一生的寶貴財富,為之一生受用,而我們的課堂也會因為孩子的“強”而呈現(xiàn)出五彩繽紛的美麗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