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梅
摘? 要:在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貫徹實施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一個嶄新的命題,受到高度關注,本文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和當下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點,以初中《體育與健康》投擲單元整體教學設為例,科學詮釋了投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內涵,詳述了初中投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基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結構化的單元整體設計與重構,使教學高效,使學生全方位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初中? 投擲單元? 整體教學設計? 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c)-0180-02
1? 投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內涵
“投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對投擲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與安排。它要求教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投擲單元教材資源進行深度開掘,發(fā)現(xiàn)與提取出投擲單元教學的核心價值,確定基于當下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與本單元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切實需要的教學目標、內容,突破與改變原有單元教材編排組合與教學結構、次序,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
2? 投擲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2.1 認真研讀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獨特地位和價值
投擲是人的自然和基本活動方式之一,投擲運動是由這些自然動作方式發(fā)展起來的體育運動,也是田徑教學的的基本內容之一,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多種形式的投擲練習,既是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是發(fā)展人的基本運動能力的需要。通過各種投擲物的投擲練習,發(fā)展上下肢的力量和腰背力量以及全身協(xié)調用力等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開朗的心境,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2.2 精準分析學情,洞察學生現(xiàn)有水平和實態(tài)
從投擲知識與技能儲備的角度來看,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投擲項目,比如投擲輕物、壘球、實心球等,對投擲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具備初步的投擲能力,但投擲技術不穩(wěn)定、不成熟,力量薄弱。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求知欲強,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協(xié)調能力好,反應速度快,具有展示運動能力和自我力量的強烈的欲望,容易接受新動作。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按照老師指導,積極地參與、完成各項活動,學習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競爭、合作意識與分組競賽活動能力。
2.3 重行建構內容整體設定單元教學內容
如何在目標引領下,對教學內容進行縱向延伸與橫向擴充,是投擲單元教學內容設定的首要問題?;趩卧诵慕虒W價值的發(fā)現(xiàn)與重點教學內容的選取,整體化、結構化地設計了本單元具體教學的課時內容。
2.3.1 邏輯互聯(lián)縱向延伸
縱向組織又稱序列組織,是指按照知識的邏輯序列,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等先后順序組織編排的課程內容。高度關注教學內容的縱向組織可以有效規(guī)避不同學段、年級之間、前后課之間產生相互割裂的現(xiàn)象點,而且可以增強學習內容的邏輯性。
(1)去除反復條例清晰。
以往體育教學課,多數在制定單元計劃時,只籠統(tǒng)的講授技能方面的知識,而且技能內容重復化。因此產生單元內容制定中的相互不搭配問題,放眼我們現(xiàn)在的體育課,相同相近的教學內容在每個學段都在重復學習著:小學、初中教授田徑類、球類(籃、足、排等)、體操類、武術類等從小學、初中就開始接觸、學習,到了高中、高職、大中院校,依舊簡單重復這些內容。具體到某一項,比如,蹲踞式跳遠教學,現(xiàn)實就是無論你把這個單元教學內容劃分為幾學時,體育教師在進行該項教學時,依然會從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來一一進行分解教學。這種單元教學計劃簡單化、機械化、重復化問題非常鮮明。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體育教師對單元教學計劃進行頂層設計,為此,在對初中投擲單元進行整體教學設計時,應力求做到框架邏輯嚴密,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地把整個初中階段的投擲教學內容設置為水平單元目標、年級單元目標、學期單元目標、學習內容、課時目標、重難點、教學策略等進行教學。整體條理清晰,使學生目標明確、興趣盎然的帶著學習任務完整地參與到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從而強化了其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有效增強了學生的投擲水平,促進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形成。
(2)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
為了改變以往那種反復低效教學狀況,教師在進行投擲單元整體設計時,按照掌握投擲技術技能的規(guī)律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在目標的引領下,為了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投擲意識和能力。教師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構,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內容:七年級主要學習“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八年級主要學習“四步助跑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九年級主要學習“原地側向墊步或滑步推鉛球”。在此統(tǒng)領下,有效、有序地生成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每個年級分別有6個學習內容,分6個課時完成。設計初衷是希望七年級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投擲單元學習,投擲能力和力量素質定會得到很好發(fā)展,那么,到了八年級的實心球教學,可根據學生在七年級所學的基礎技能,結合各類比賽有序進行教學,到了九年級可以再上一個臺階,步入推鉛球的學習,進一步突出其層層遞進的特點。
2.3.2 多元融合橫向擴充
整體設計投擲單元教學時,橫向組織教學內容。什么是橫向組織?它是指打破學科和傳統(tǒng)知識體系的界限,連接各種學科的知識,使學生有機會更好地連接各種學科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探索社會和個人之間最相關的問題。
(1)理論補充學科綜合。
教師在投擲單元教學中特設了“理論小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融合物理、數學、運動解剖、運動生理、運動心理、運動醫(yī)學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教師通過言語、PPT、視頻向學生詮釋物理學科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從而讓學生明白投擲時用力蹬地的重要性;利用物理學科知識,讓學生知曉力的傳遞原理,從而使學生們明了在投擲時,用力蹬地后力量會通過關節(jié)依次傳遞,由腿傳遞到腰部、肩部、手臂,從而懂得腿用力蹬地、支撐的必要性;運用數學中二次函數拋物線原理,讓學生們明白投擲的角度、速度都會直接影響拋物線開口的大小,最終影響投的遠度,從而使學生們在投擲時更加關注自己出手的速度、角度,關注投擲物運動的軌跡等;這種一改以往封閉、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運用科學的理論、生動的講解、形象的示范來使學生在了解相關科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掌握投擲知識、技術、技能的方法,就是多學科融合,橫向拓展教學內容帶來的效果。
(2)游戲穿插合作共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投擲單元的教學中,我們在每個教學內容中都安排了針對性、拓展性游戲環(huán)節(jié),并恰到好處地把所學的內容帶到游戲里進行比賽,旨在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發(fā)現(xiàn)同學間存在的錯誤的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設定“看誰投的準”“看誰投了高”“看誰投了快”“看誰投了遠”等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反思出手的位置、角度、高度、速度對遠度有什么影響?在“看誰過了快”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會反思為什么有的同學背弓打了那么好從而過橋速度那么快?不經意間提高了學生自覺改進動作的意識。
2.4 合理設置課時,有效達成單元教學目標
投擲單元教學課時數直接影響投擲學習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以及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所以,在分配投擲單元課時數時,要充分依據學期教學計劃與學期教學目標和學情,合理設置單元課時數,分別給3個年級都安排了6個課時,并根據單元課時數的設置合理分配重難點與教學內容。3個年級6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如下。七年級:輕器械的投擲(紙球、壘球);各種姿勢的推、擲、拋實心球(胯下前、后拋、側面、正面);學習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復習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改進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考查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八年級:學習原地正面推實心球;學習原地側向推實心球;復習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兩步助跑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四步助跑雙頭頭上前拋實心球;考察四步助跑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九年級:復習原地正面和側向推實心球;學習原地正面推鉛球;學習原地側向推鉛球;學習側向墊步推鉛球;嘗試側向滑步推鉛球;考核原地側向推鉛球。
2.5 科學設計流程,合理規(guī)劃單元教學板塊
東北師范大學史寧中教授說過:“教什么永遠比怎樣教更重要?!睘榇宋覀儼淹稊S單元的教學流程設置為這幾個板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后評價、教學反思等環(huán)節(jié)。其核心是“教學目標”,關鍵是“教學重點”。因為只有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才能科學合理的確定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選擇教學策略、擬定教學任務、遴選教學評價等。因此,教師一定要認真讀懂《標準》、吃透教材、理解學生的前提下,準確定位投擲單元的課時教學目標。通過以上對投擲教材的價值分析和學情分析,遴選具體、精確的行為動詞陳述目標。同時,為了使三維目標互聯(lián)互通不孤立,在陳述目標時,我們科學的整合、提煉幾個維度,使目標非常精煉而不失具體、可操作性強,把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潛入到教學任務中。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重點、易化難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3? 結語
在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貫徹實施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一個嶄新的命題,它體現(xiàn)了《標準》的結構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需要廣大體育教師投身其中潛心研究、大膽實踐,最終能精準把握單元主題,設計出既能體現(xiàn)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又能體現(xiàn)學生認知的建構性的科學合理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使師生共贏。
參考文獻
[1] 呂世虎.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 舒盛芳,高學民.體育教學設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7.
[3] 趙小澤.淺談體育教學設計[J].知識經濟,2013(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