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燕
[摘 要] 德育的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示例讓學生感知幸福,也可以通過分享幸福而放大幸福,甚至可以憑借演講的實踐來加深學生對幸福含義的理解。多管齊下,使初中德育教學有效展開。
[關鍵詞] 初中德育;幸福;指南課;有效性
對于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來說,每天被繁重的學習困擾著,對自己真實的感覺稍顯麻木,其并不確定自己是否幸福。在這種狀況下,學生會缺少這一年齡段所應有的蓬勃朝氣,將學習視為“不見天日”的勞役,進而缺少學習的激情及幸福感,這不利于其更好地吸收知識。學生擁有了幸福感,才能對生活積極,快樂擁抱每天的陽光,變得更加自信。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上一堂幸福指南課。在這里,教師可以舉一些示例,幫助學生理解幸福的含義,在學生了解幸福含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幸福時刻。最后,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將幸福的概念投放到實踐中。
一、舉出示例,幫助學生理解幸福含義
關于幸福這一概念,是很抽象的,我們不能用計算圖形周長體積的方式告訴學生它的規(guī)模;也不能像描繪其他客觀事物一樣,說出它的顏色、形態(tài)等。它是無形的,是需要人去感受的。例如,我們經(jīng)常說某某很幸福,這是通過某一與當事人相關的事件感知到的,這一事件就是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示例,是一個包含幸福意味的示例,是能夠幫助人們體會幸福含義的示例。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可為學生舉出含有幸福主題的示例,讓學生去體悟,從這件充滿幸福感的小事出發(fā)去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幸福的含義。
例如,關于“學會感恩,感恩是一種美德”這一主題,延伸開來,便涉及“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及“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兩種觀念。那么人如何在幫助與感恩中感受到幸福呢?三言兩語是無法描繪清楚的,還需要教師舉出示例,讓學生從別人的經(jīng)驗中獲得感悟,體會到幸福的含義。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愛與被愛的故事,或是講述一些有關愛的偉大、無私的示例。如早晨媽媽準備早餐,如為了回饋母親的愛所萌發(fā)出的感恩之心,這都是使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刻。經(jīng)過教師的舉例說明,學生更能體會幸福的真實意義。在這里,教師可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有學生說道:“幸福并不需要有多精彩,它也可體現(xiàn)在最平凡、最習以為常的事情上”。
二、引導分享,幫助學生感受幸福
教師要以引導學生分享幸福的方式,使學生投入到對自身精神世界的關懷中,深入挖掘埋藏于心底、遮蓋在繁重的學習生活下的幸福感,并將其分享出來,這樣一來,幸福便成為所有人幸福的總和或乘積。
例如,關于“建立自信,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這一主題,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自信帶來的幸福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享,說一說自己都做過什么勇敢、自信的事情。在分享這些事情的時候,學生又再次感受到那個勇敢自信的自己流露出的快樂,并理解自信、勇敢的價值意義,這比用一些陳詞濫調(diào)去教化學生更容易令人信服。一些學生的分享會刺激另一些學生的感受,并帶動其向自信、勇敢的方向努力。
三、深入實踐,幫助學生加深幸福理解
實踐是具有神奇作用的,可以幫助投入到實踐中的人更透徹地看到問題實質(zhì)。所以,為了做好幸福教育,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投入到親身實踐中,通過實踐深刻地體會某一件事件、某一種情感,從中獲得幸福感,進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幸福泉源,并在此基礎上,更好地處理人與人間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等。
還以“建立自信,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這一德育主題為例,為了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感受到自信心在一個人身上所播下的幸福之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實踐。例如,可讓一些不敢表達自己的學生進行演講,在體驗一次演講后,學生會得到自身的鍛煉,樹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樹立可使其更敢于表達,并感受來自自信與表達雙重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堅強后盾,也是學生超越自己、創(chuàng)造精彩的力量之源。所以,教師要使德育教學升華成一堂幸福指南課,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幸福,并以樂觀心態(tài)投入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杜秀枝.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J].校園心理,2016(2).
[2]楊杰.基礎教育改革中學生幸福的實現(xiàn)路徑[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12).
[3]袁加美.讓學校成為學生留戀的家園[J].新課程導學,2015(9).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