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不斷深入普及的趨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有了新的教學方向,不僅是要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言應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在不斷地積極發(fā)展中,對德育工作的展開也有了新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德育的認識還不充足,需要家長與教師的正確引導。小學語文作為一門肩負著文化傳承重任的重要課程,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多地重視學生語文技能上的培養(yǎng),課堂氛圍枯燥而乏味,很難達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有效地實施德育工作。
一、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在德育展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育理念存在問題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現(xiàn)象,對德育工作的展開沒有足夠的重視。
(二)教師開展德育的方式存在偏差
小學生對于德育的認識還不充分,很多教師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總是采用對比的方法,如某件事情是對的、某個人需要得到批判等,這種方式不僅會使學生在作品賞析的過程中喪失對作品欣賞的興趣,對學生獨立人格的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極不好的影響。
(三)社會環(huán)境帶來了小學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隨著現(xiàn)代化的普及,小學生接觸的社會層面也逐漸擴大,過早地接觸網(wǎng)絡游戲、新聞媒體等很容易使得小學生產(chǎn)生一些拜金主義、誠信缺失等人格缺陷,給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 德育工作展開中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 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將德育的理論知識進行內(nèi)化,使其成為學生自發(fā)遵守的行為準則,因此,一定要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避免強硬的道德灌輸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得不償失。
(二) 遵循趣味性與實用性的統(tǒng)一原則
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時應當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首先要提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在興趣的指引下加深學生對德育知識和行為的感悟。
三、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對策
(一) 利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開展德育工作
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下,我們更應該堅守文化底線,將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傳承下去。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肩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活動的形式開展傳統(tǒng)文化滲透工作,通過活動的形式可以充分地滿足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性特點,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從而在活躍的氛圍中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感受德育。
比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篇課文時,我在課堂上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話春節(jié)”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知道的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等分享出來。在學生講的過程中,我也會適時地進行補充,加深學生的理解,如在一個學生講到“春節(jié)要祭祀灶神”的傳統(tǒng)時,我為學生講到其中的典故,向?qū)W生傳達這一表象背后“倫理道德自律”的深層含義。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對課文有了新的理解,還加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并從中獲得了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二) 通過擴展型的閱讀開展德育工作
我們的教材大部分都體現(xiàn)著德育的內(nèi)容,然而,對于處于懵懂期的小學生來講,單靠教材中的少量內(nèi)容很難真正地培養(yǎng)出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廣泛的閱讀提升學生對德育的認識,是德育工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主題閱讀的形式為學生推薦合理的閱讀目錄。這樣,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教材的認識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為修養(yǎng),一舉兩得。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三組的過程中,這一部分的文章體現(xiàn)出的主題是“奉獻”,為了強化教材知識,也為了提升學生對“奉獻”這種精神的感悟,我又為學生推薦了《孔繁森》《平凡的工作崗位》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文章,并且在課堂上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在溝通中提升彼此的德育意識。
(三) 實施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開展德育工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行為,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實際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加深學生對道德文化實際含義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對話等形式的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面對道德問題時思考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做法,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并且還能鍛煉學生的靈活反應能力。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創(chuàng)設交通類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行人、交警等角色的扮演,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參與的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交通生活常識,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職責。身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正確看待在教學中滲透進德育的重要性,發(fā)揮德育工作應具備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擁有更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來人生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
[2]宋瑞瑞,任美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2).
作者簡介:
尹瓊英,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羊角塘中心小學。